嗯?
里面提到的专门用来印刷的油墨和常规写字的墨不是同一种,这是他不知道的。
也算是锦上添花了吧!
第二个。
恭喜获得唐代《陌刀锻造技术》,已自动存入空间,请注意查收。
嘶!
自己今天才得了百炼钢,晚上就来了个大杀器。
这波完美。
最后一个了。
恭喜获得《蜡烛制造技术》,已自动存入空间,请注意查收。
嗯?
好嘛!
不错的技术。
要知道现在的蜡烛老贵了。
而且因为原材料使用的是蜂巢,产量还十分的低。
一般只有贵族和皇家才用得起。
甚至他都没点上过几次,和大汉的普通人家一样,都是点的油灯。
之前给了个汽灯,但那玩意要汽油啊!
有了这个制造蜡烛的技术,完全可以先过渡一下。
随后他翻看了起来这门蜡烛制造技术。
蜡存在整个自然界,有植物蜡、动物蜡和石蜡等。
嗯?
有这么多种蜡吗?
第一种,通过石油提炼出来一种叫石蜡的物质。
这个他搞不了。
搞得定就直接来汽灯了。
第二种用蜂巢蒸煮,最后过滤可以得到蜂蜡。
汉代现在用的就是这个技术,但产量不稳定。
第三个用大豆榨油,然后对豆油提炼脱蜡,这样就能得到一种叫大豆蜡的东西。
而脱蜡的方法就是加入乙醇,也就是酒精。
这东西不好掌控,还不如直接点油灯呢!
第四种,通过采集松树的松脂...
第五种,采用动物油脂...
第六种,乌桕树的种子...
嗯!
看来看去也第六种是最合理的。
但这种树要二十年以上的树龄,才可以制作出蜡烛。
而且这树还带有毒。
嗯?
看了看种子,三千积分一斤。
完全可以栽种几千棵树了。
换了!
改天让王毓带人在衡山山脚那里种下去。
为以后做准备。
看完蜡的提炼过程。
接着他把目光看向自己之前的积累。
在广宗的时候自己得到了不限量的优质大米、面粉,当然还有这一身武力。
从广宗到雁门,一直到现在。
他得到的可重复的物品有卫生纸、棉布、散白、白砂糖、猪肉、苹果、水泥、食盐、棉花、医疗箱。
其他物品有兰花一盆、暴力老虎钳一套、明光铠一领、吸血石、《破锋八刀》刀法、霸王弓一张、《千字文》一篇、折扇一把。
技术的有锻造技术、核聚变、水车、造纸术、白酒蒸馏、曲辕犁制造、青花瓷烧制、玻璃烧制、三弓床弩、汽灯制造、印刷术、陌刀锻造、蜡烛制造。
以及并州、冀州、幽州、豫州、关中、凉州、鲜卑这七块地图。
技能有鹰眼和楷书。
还有就是几匹好马和十几万金。
好马他现在的院子里面也养了十几匹。
全都是千里、万里挑一的好马,他打算留着以后送给自己麾下的大将。
第二天一早。
来到了书房,随即摊开绢布他准备开始撰写招贤令。
可该怎么写呢?
唯才是举?
嗯?
这个现在不大合适,他可不想现在就去挑战士族阶级和皇帝的权威。
嗯?
有些陷入误区了。
不会写,难道还不会抄吗?
学学曹操的?
自古受命中兴之君?
这个不适合现在的情况啊!
有了!
于是他提笔写道。
大汉安北将军杨升,告大汉天下百姓。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忠魂手中埋骨他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诸胡逆乱北境已有数年,杀我百姓、掠我汉地、夺我城池。
前番鲜卑再次犯我雁门,败之于雁门关下!
今升出兵北伐,云中、定襄乃复。
然陛下虽委升以大任。
但五原、朔方两郡尚在胡手,升夙夜忧担,恐伤陛下之明!
特此!
今发布求贤令。
招我大汉四方有志之士,出我雁门三郡。
升愿与诸公共筑大汉新的长城,驱除鞑虏,收复失地....。
一篇招贤令被他洋洋洒洒的写了数百字。
主体突出的就是自己被刘宏重视,现在已经收复了云中和定襄两郡。
但自己麾下没什么人才。
而且还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以后还要在出兵收复五原和朔方。
只要来投的,自己都会委以大任。
很快王必就来到了太守府,当天这份招贤令就被张贴了出去。
下午他就一头扎进了匠作坊内。
杨升不知道的是,他在雁门郡招抚流民,接着就在雁门关下大破鲜卑人。
到了之前直接出兵收复了云中和定襄两郡。
这一系列下来。
现在他的名声都快传遍了整个大汉。
随着这道招贤令一出,不少人在接到这个消息后,直接收拾行李往北而去。
但因为流通问题,这份招贤令也多是在附近的冀州、幽州、凉州和关中等地传开。
要想传到更远的地方,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他都没想到他已经在大汉北方和中原已经打出了不小的名声。
几天后。
洛阳的一家酒楼内。
几个文士正在喝酒。
其中一人开口道:“你们都听说了吧!安北将军杨升特发了招贤令,招有志之士...”
“我也听说了,我要不是在少府任了文职,我早就...”
其他一人打断了两人。
“你们这算什么?我还有一份杨安北亲自撰写的招贤令呢?”
哦?
几人纷纷表示不信。
那人一看众人不信,当即就从怀里掏出了一块绢布。
随后站了起来,高声道:“看看,你们都看看,这就杨安北亲自撰写,然后有人临摹的!”
他这一喊,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随即纷纷看向了他手里的绢布。
别的不说,就这字一板一眼的,看着十分工整和舒服。
不少人纷纷起身走上前去准备细看。
但那人却收起了绢布,死死的抱在怀里。
随后有人出言,今天这顿酒他请了,只为了一观这份招贤令。
瞬间整个酒楼热闹了起来。
而他们讨论的声音正好飘到了一旁的酒桌。
这桌也是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文士,二十三四岁。
另一人看着像个武者,也是二十出头的年纪。
两人衣着普通,看表情好像抑郁不得志,只是在那里一碗接一碗的喝着酒。
很快壁桌的文士和一群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