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也不劝,只问:“大雷哥,菊芳嫂子,你们家里的田,还剩多少亩?”
方大雷苦笑一声:“如今还有15亩。”
周菊芳也难受起来:“你也知道,我生我家二蛋的时候,难产了,家里为了凑诊钱,卖了不少田地。”
但方大雷又很快打起精神:“不过,15亩田也够咱们一家吃喝了,诶?你问这个做啥?”
古代不比现代,现代的一亩地,好的时候能有1000斤粮食。
然而古代,一亩地能有300斤粮食,就已经算是丰收了。
大饼村的土地又是开荒来的,顶了天也就250斤一亩。
15亩地一年也才不到3800斤粮食,他们一家四口一年最少要吃1500斤粮食。
还要交各种税。
也难怪日子紧巴巴的。
林晚见他们迟迟未能作出决定,干脆直接武断了结:“大雷哥,菊芳嫂子,不然我们直接把家里的田地承包给你们吧。”
方大雷心里一个咯噔,但还是谨慎地问:“啥叫承包?”
林晚笑着解释:“就是,从现在开始,我家的田地都归你们管,等以后粮食收上来了,你们给我们一半粮食就成。”
周菊芳立刻惊呼:“这怎么行?你们自个不过日子了?!”
林晚笑着解释说:“我们家现在顾不上,也没时间。”
方大雷和周菊芳对视一眼,一拍大腿,赶紧往外跑了,完了!连田都不种了!肯定是遇见大事了!还是赶紧告诉村长爷爷吧!
林晚招手挽留的话还没有说出口,那夫妻俩已经不见踪影了:“……”
林晚:“他们这是怎么了?”
方文锦揉了揉发酸的肩膀,随口说:“可能是高兴坏了吧。”
一家人赶紧将就着吃了点东西,然后准备洗澡睡觉,明天还有的忙呢。
但刚把水烧上,林晚就听见外面好像来了很多人。
正奇怪的时候,听到方柴在外面叫门:“林晚?文锦?快开门啊?”
林晚跑去把门打开,方柴立刻握住林晚和方文锦的手:“你们两个傻孩子,到底是遇见了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啊?连田都不种了?”
林晚一眼看过去,不仅爷爷奶奶、大伯大伯娘来了,连分家出去的二伯二伯娘也来了。
方大雷和周菊芳落在最后,没有进门。
林晚和方文锦差不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其他人却还傻傻的不知所措。
林晚去把方大雷夫妇也请进来,把院门关上,无奈地解释:“真没出什么事,我们家现在做生意,生意忙,实在是腾不出手,所以才想着把田地让大雷哥打理。”
方文锦也赶紧点点头:“确实是人手不够,爷爷,你们别自己吓自己,我们好着呢。”
解释了好一阵子,他们这才勉强相信了。
然后在村长爷爷的见证下,方文锦写了一个承包合同,把田地交给方大雷打理,合同一式三份,林晚留一份,方大雷留一份,村长留一份。
小小的堂屋里,挤了将近20口人。
由于家里没有那么多杯子,于是有的端茶杯,有的端碗。
每个人的手里,都端着一杯或者一碗糖水。
直到现在,他们才堪堪回过神来,林晚真真是找到了一门不得了的生意。
在林晚的眼神示意下,方文锦他们便只说他们一家在做麦芽糖的生意,现在实在是腾不出人手去种田了。
至于,这麦芽糖是谁做的?他们却是丝毫都不透露。
反正他们的脑子也不聪明,他们就听大嫂的,就看大嫂的眼色行事!
他们在堂屋喝完糖水,林晚便悄声让方淼淼去把之前预留下来的糖浆端进来。
这个糖罐子没有多大,林晚倒了四杯糖浆出来,就只剩下一个罐底了。
林晚给在场的每一户人都送了一杯糖浆:“我们这个生意也才刚做两天,手头暂时也不宽裕,这些糖浆你们拿回去尝个味道吧。”
方大雷和周菊芳第一个推托:“这哪里成?你们现在田也不种了,就靠着这个东西吃饭呢,我们不要!”
爷爷、大伯、二伯也纷纷把杯子放回去,反正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他们不要,让林晚去踏实做生意。
林晚笑着再次一一奉上:“其实我是还有个事,想请你们帮忙。”
“啥事啊?你说就是了!”方柴忙问。
林晚面带微笑:“其实我们做这个生意也是辛苦得很,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候夜里都睡不着觉,但是村里人如果知道了,难免眼红,所以……”
林晚送了糖浆,又往亲情上带:“在场的都是我们方家一脉,以前或许有些争执,但到底都是一家人,我信得过你们,我也就不绕圈子了,我希望这件事你们能替我保密。”
“我知道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但总归能瞒一会儿是一会儿,实在是爹娘都死了,我们小夫妻俩也不懂人情世故,还是怕惹麻烦。”
林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得到在场所有人的口头保证之后,笑着把他们送出了门。
第二天一早,天刚微亮,方柴就驾着牛车,来到林晚家门口,准备送他们去青阳县里做生意。
这也是昨天晚上就打好的商量。方柴带着林晚和方文锦去青阳县,方二河和方三猛去石山镇,兵分两路,尽快把铁锅挣回来!
等到了青阳县,他们勉强赶上了早市的末尾。
方柴说他一个老头子进去也没用,就干脆在城外守着牛车,还省了2文钱的进城费。
林晚和方文锦嘱咐方柴万事小心后,就赶紧进了城。
结果卖了一上午,才发现,青阳县确实繁华,有钱人也多,他们根本不在乎4文钱。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林晚和方文锦感觉到了压力剧增。
在石山镇和村庄,他们可以以便宜量大取胜,可是这个方法,在青阳县似乎不太起作用。
青阳县里的人,有钱人讲究一个好看新奇,不拘小钱。一般人家对于麦芽糖这种比较贵的东西,又更加信任店铺和口碑好的摊位。
于是,林晚和方文锦这两个背着背篓的外来户,简直就是生意惨淡。
他们甚至没有那个卖7文钱一串糖葫芦的老人,卖得多。
要知道,他们的麦芽糖是实心的,但是糖葫芦可就只有外面裹了一层薄薄的糖衣。
林晚和方文锦都有些灰心丧气,但都已经交了4文钱的入城费了,也不能现在就回去。
但两人直到下午,也不过卖出去十块糖。
林晚丧着张脸,本来昨天就哑了嗓子,现在更是连讲话的兴趣都没了:“是我的错,应该评估好当地行情再来的。”
早知道会这样,还不如就在石山镇上卖呢。
方文锦把林晚身上的背篓卸下来,提在手里:“娘子,我们都不是生意人,想不到这些很正常,大不了以后就在石山镇上卖。”
林晚抓了抓头发,唉声叹气:“石山镇上肯定吃不下这么多麦芽糖,以后还是要想办法吃下青阳县这块肥肉的,但关键就是,要想个什么办法呢……”
方文锦自打见到这个林晚开始,她就总是意气风发的,好像什么大风大浪都打不倒的样子。
可是现在,她居然也会有愁眉苦脸的时候。
其实生意时好时坏,这都是正常的,大家都知道。就算退一万步来说,他们也能回到石山镇上去卖。
可不知为何,方文锦看她这样,心里居然也不太好受。
就像是……不忍心看到努力向上生长的花朵,被蜘蛛网拦住去路。
他握了握拳头,下了决心:“林晚,我有一个好主意。”
林晚疑惑地看着他,眼神里有一点小小的期待:“什么?”
一刻钟后,方文锦带着林晚来到一个书院门口。
书院门口还挺热闹,许多小商贩都趁着学子们放学,来蹭一波生意。
林晚看着牌匾上“青阳书院”四个大字。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青阳县就只有一个书院。
林晚拉着方文锦往外走:“我们还是回去吧,你这个主意不太好。”
方文锦没动,还回拉林晚一把,笑道:“正好学子们下学,住的近学子们要回家,有什么不好的?这么多小商贩都来了,咱们也不能被别人落下啊。”
林晚有些微微的心酸:“我是想挣点钱,早点买上大铁锅,但你也没必要跑来这里。”
读书人都有傲气,大多都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也看不起孔乙己。
据说方文锦以前的学问还挺好,结果现在却跑到青阳书院门口做起小商贩。
要是被他的那些同学看到了,也不知道会怎么想。
不管是同情还是嘲笑,恐怕方文锦都不会好过。
说曹操曹操就到!
“哎呦!这不是我们小方夫子吗?听说你不读书了,我还以为是以讹传讹呢,没想到是真的!哈哈哈!”
“让我看看啊……麦芽糖,4文钱一个……哈哈哈,方文锦,你现在怎么做起了这样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