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从现代到古代,赵亚楠的逆袭之路 > 第206章 蛀空梁柱

金銮殿内鸦雀无声,王爷负手而立,玄色衣摆垂落如深潭,眼底掠过一丝冷锐:“诸位总道陛下仁厚软弱,却不知这十年来边疆屯田、盐铁改制,皆是陛下暗中布局。”他忽然转身,朝龙椅上的皇帝微微颔首,袖摆带起的风惊落案头竹简,“皇兄,该让世人看看,是谁在这太平盛世下蛀空梁柱了。”

皇帝猛然拍案,黄玉镇纸砸在丹墀上发出闷响,惊得苏丞相手中笏板一颤。陛下眼中燃着怒火,却比平日多了几分锐芒:“苏爱卿,十五年前李尚书满门抄斩案——”他抬手一指,殿后转出个佝偻老人,破棉袄上还沾着草屑,“当年替你销毁账册的陈管家,如今可是活着。”

老人被搀扶着跪下,浑浊的眼睛忽然死死盯住苏丞相,喉头发出破风箱般的声响:“苏大人...我可是把您岳父收受贿赂的清单,全缝在贴身内衣里了!”他颤抖着撕开衣襟,泛黄的布帛上密密麻麻写满蝇头小楷,“十五年前,您岳父陈泽天诬陷李尚书贪墨,特意调换马车,命我送去二十箱黄金,全拖进李大人府里——”

苏丞相的脸“唰”地白了,踉跄后退时撞翻铜灯,灯油泼在他绯色官服上,像极了陈年血迹。孟国舅的喉结滚动,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玉带扣,那是当年陈泽天送他的和田玉——此刻在晨光下,竟泛着刺骨的冷。

“后来陈大人怕我泄密,”老人突然惨笑,扯开裤腿露出三道刀疤,“派杀手砍了我三根脚趾,又放火烧了我全家!十三口人啊,最小的孩子才满周岁...”他突然咳出黑血,却仍死死攥着账册,“老奴扮作乞丐熬了十五年,就等今日——”

殿中大臣此起彼伏地倒吸冷气,有人认出这老人正是当年户部失踪的文吏。太皇太后手撑着案几,指节泛白:“原来...当年哀家收到的密报,全是你们篡改过的...”

“带物证!”皇帝一声令下,殿外抬进三口贴封的檀木箱。开箱时金光乍现,首箱里整齐码着二十枚刻着“苏”字的金饼,正是当年王尚书被诬陷时的“赃物”;次箱是陈泽天的账本,每页落款都盖着苏丞相的私印;末箱最骇人,竟是十二道被篡改的加急军报,朱砂批注处全是苏孟两家的暗记。

孟国舅忽然瘫坐在地,腰间玉带“当啷”断开。他终于明白,为何王爷总能提前一步截获军报,为何那些该被灭口的证人总能活到今日——原来陛下早就在这盘棋里布下了天罗地网,连他最信任的账房先生,都是大理寺埋了十年的暗桩。

殿中烛火摇曳,影子将凌波和老头带来上来,将老人投在青砖上的影子拉得老长,像道裂开的伤疤。影子扶着老人的手肘,玄色袖口拂过他补丁摞补丁的衣袖,布料摩擦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那老人佝偻着背,霜雪般的鬓发间还沾着草屑,正是当年富可敌国的胡商人。

“皇上明鉴,王爷明鉴!”胡商人突然跪地,怀中掉出一沓泛黄的清单,纸页边缘泛着被雨水洇过的毛边,“这是老奴藏在灶台砖缝里十五年的证据!当年陈大人说要救我儿子,逼我拿出全部身家——”他浑浊的眼睛突然瞪向苏丞相,枯槁的手指几乎戳进砖缝,“可等我把东西运到陈府,他却连夜让人换了车辕标记,把这车赃物拖去了李尚书府!”

苏丞相的官靴在青砖上碾出刺耳的声响,他盯着那清单上的朱砂印,喉结剧烈滚动——那是陈泽天独有的“泽”字花押,当年为了方便分赃,岳父亲手教给他的。孟国舅的手指掐进掌心,指甲缝里渗出的血珠滴在玉带上,他忽然想起陈泽天临死前塞给他的玉佩,背面竟也刻着同样的花押。

“李尚书收的那车‘赃物’,”老人突然惨笑,抓起清单中飘出的半幅绸缎,“不过是陈大人挑剩下的次品故意陷害罢了!真正的珍宝全进了苏大人您的私库——”他抖开绸缎,露出内里绣着的苏府纹章,“您瞧这‘青玉案’的暗纹,还是老奴亲自盯着绣娘缝的!”

殿中传来此起彼伏的吸气声,有御史认出这绸缎正是去年苏府宴客时用过的珍品。太皇太后手中的佛珠“啪嗒”散落,滚到孟国舅脚边,他却浑然不觉,只是盯着老人手中的清单,仿佛看见陈泽天的鬼魂正从纸页间爬出来。

皇上目光扫过阶下众人,指尖轻轻叩了叩案头泛黄的清单,忽然冷声开口:“苏府一月前嫁女时的三十六抬嫁妆——”殿中烛火映得他眉间阴影更深,“竟与清单所列物件一一吻合。”

“苏碧琴,孟明修。”王爷忽然开口,声音像淬了冰的剑,“你们结党营私、诬陷忠良、克扣军饷,桩桩件件,可曾想过那些冻死在边疆的将士?可曾想过被灭门的尚书府冤魂?”他转身望向皇帝,忽然单膝跪地,甲胄相撞声震得人耳膜发疼,“请陛下,按律问罪。”

殿中大臣见状,纷纷跟着跪下。苏丞相望着台阶上的皇帝,忽然发现这个被他视为傀儡的君主,此刻眼中竟有先帝般的威严。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御书房看见年幼的皇帝趴在案头,一笔一画抄《贞观政要》的模样——原来不是软弱,是在等羽翼丰满的那一日。

“拟旨。”皇帝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苏碧琴、孟明修及其党羽,着大理寺彻查,按律论处。已故李尚书,平反昭雪,厚恤家属。”他望向孟书康,目光软了几分,“孟少卿,此案便由你主审——莫负了这身官服。”

孟书康叩头时,掌心触到青砖上未干的血迹。他抬头看见父亲被拖出殿外,白发散落在地,忽然想起幼时随父查案,父亲总说“律法如山”。此刻腰间的大理寺腰牌沉甸甸的,他忽然明白,这世上最锋利的剑,从来不是朝堂上的权谋,而是这方刻着“明刑弼教”的木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