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从现代到古代,赵亚楠的逆袭之路 > 第95章 才女唤男

眼看就进入3月了,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赵亚楠不禁感慨,不知不觉间,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竟已有一年之久。她满心忧虑,不知道妈妈在现实世界里急成了什么模样,更苦恼于自己究竟该如何回去,心中满是无奈,奈何自己太过渺小,力量微薄。

回想起过往,若不是幸运地结识了凤娘,自己或许还只是山村里的一名普通农妇,说不定早就被父亲随意许配给了某个人。毕竟在这个时代,一个大姑娘总归是要嫁人的。想到这儿,赵亚楠就有些头疼。在现实生活中,二十六七岁不结婚就容易遭人议论,而在这个早婚的年代,一般姑娘十**岁就出嫁了。自己如今算起来也24岁了,婚姻大事确实是个棘手问题。

平日里,从凤娘和胡娘子的言语中,赵亚楠能听出她们有意给自己介绍对象。可她心里清楚,自己是带着特殊任务来到这里的,谈对象实在不合时宜。况且,每次一见到孟书康,她那颗“舔狗”的心就不受控制,哪还有心思去和别人谈情说爱。她实在想不明白,老天给自己设下的究竟是怎样一个局,又该如何破局。她烦闷地敲了敲自己的脑袋,看着芷兰茶庭里大家都在为生活拼命努力,觉得自己在这里胡思乱想实在有些辜负众人的付出。

赵亚楠望着茶楼里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心思一动。目光被不远处那三个正伏案奋笔疾书的书生牢牢吸引,她嘴角轻轻勾起一抹弧度,要不过去找他们唠唠嗑?

她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抄书台前,映入眼帘的是台上挂着的一幅幅作品,全是三人的得意之作。那些诗词,每一个字都像是被精心雕琢过,词句间流淌着浓厚的才情,韵味悠长;还有那几幅山水画,笔触细腻得如同工笔画一般,峰峦起伏之间,云雾仿若在轻轻飘动,仿佛能把人引入画中的仙境,引得路过的茶客们不时停下脚步,细细品味。抄书台上,笔墨纸砚摆放得整整齐齐,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等待着那些自恃文采出众的诗人们大展身手,即兴创作。

看着眼前这三个书生,赵亚楠心里满是欢喜。不得不说,来到这茶楼,可真是来对了,到处都是她精心“安置”的美男子。就单说这三个书生,站在那儿,就足够让人心旷神怡。再把目光投向舞台那边,张班主和他戏团里的年轻武生们,个个都被她按照心中最出彩的模样装扮过,一个个精气神十足,身姿矫健,活力满满,那股子朝气仿佛要冲破舞台的束缚。张班主本人更是有一种独特的成熟稳重气质,往舞台边一站,不说话,却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还有胡娘、兰花、红花,每天也都被打扮得明艳动人,走在茶楼里,都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就连徐掌柜,也被她挖空心思设计了服饰,要是条件允许,她真恨不得给徐掌柜他们穿上笔挺又时尚的中山装和洋气的西服,保准能惊艳众人。

赵亚楠感觉自己就像生活在现代的娱乐圈里,身边全是帅气迷人的“男明星”,怎么能不让人心情舒畅呢?就连春红和蔷薇这两个小丫鬟,也被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站在一旁,乖巧又可爱。她的目光再次定格在抄书台的三个书生身上,当初可是一眼就相中了他们出众的长相,才把他们留下来工作的。虽说也没什么特别的目的,但在这个大家都喜欢帅哥美女的时代,她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偏爱美好的事物。此刻,她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想逗逗这几个书生。

她轻移莲步,走到孙景辉跟前,脸上挂着甜美的笑容,脆生生地说道:“要不我给你们吟诗一首,让你们见识见识我的本事?” 孙景辉满脸惊讶,下意识地说道:“姑娘还会吟诗?” 赵亚楠挺了挺胸膛,眼中满是自信,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的,小菜一碟。” 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吟诗对她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她清了清嗓子,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吟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声音婉转悠扬,仿佛带着听众穿越到了诗中的场景。紧接着,她又一口气吟了几首李白的经典名作,感情充沛,把诗里的情感和意境展现得恰到好处。

几个书生听得入了迷,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微张,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诗词世界里,回不过神来。孙晋辉更是激动得不行,当场就铺开洁白的宣纸,拿起毛笔,一笔一划地把赵亚楠吟的诗写了下来,写完后,还反复地轻声诵读,仔细品味,好像要从每一个字里挖掘出更深的韵味。赵亚楠看着他们震惊又专注的样子,心里想着:平时和这几个书生开开玩笑,倒也能给平淡的日子增添不少乐趣。

几个书生满脸写着好奇,彼此交换了一下眼色。孙晋辉率先开口,眼中满是探寻,抱拳道:“唤男姑娘,实不相瞒,我等实在按捺不住心中好奇。刚刚您所吟之诗,究竟是姑娘自创,还是旁人的大作呢?这诗中提到的黄鹤楼是在哪儿,有幸我也想去看看” 一旁的王云峰也连忙附和,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急切说道:“唤男姑娘,这诗韵味独特,我们实在难以分辨,还望姑娘能为我们解惑。”

唤男姑娘嘴角噙着一抹神秘笑意,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她轻轻眨了眨灵动的双眼,俏皮地说道:“你们猜猜看呀。” 说罢,还故意歪着头,眼神里满是促狭,仿佛在向众人宣告,答案近在咫尺,就看谁能率先揭开这谜底。 书生们面面相觑,有人满脸笃定,猜测是唤男自创,毕竟她吟诗时那自信从容的姿态,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这些诗是吟诵他人的。也有人皱着眉头,小声反驳,觉得这些诗用词精妙、意境深远,不像是寻常女子能写出来的,定是哪位名家的手笔。 唤男姑娘看着他们认真讨论的模样,笑意更浓,也不打断,就静静瞧着他们,任由思绪飘远 。

而后她又把张班主和何三叫到跟前,提议道:“不如我教你们俩一起唱歌吧,看看你们谁更适合这首歌。”说着,她拿出了张国荣经典歌曲《明月夜》的歌词。《明月夜》的歌词十分动人,她对两人说:“你们可以依据这歌词编排一台舞台剧,但得先把歌唱会。”说罢,她便轻轻哼唱起来。教完《明月夜》,她本打算接着教《我的中国心》,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觉得这首歌的歌词不能让张班主看到,便临时改成教《999朵玫瑰》 。后来她想到任贤齐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觉得这首歌的风格特别适合何三,便赶忙把何山叫到一旁,开始传授这首歌风趣又自信的舞台表演方式。

果然,在唱歌上,张班主相较于何三更具优势。张班主嗓音洪亮,尤其是高音部分,唱得高亢激昂,令人赞叹。不过,何三也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在说唱和舞蹈方面,他的表现堪称一绝,无人能及。虽说其他几个小伙子跳舞也很不错,但在赵亚楠看来,河山的舞蹈更加灵动,更能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让整个氛围热烈起来。

或许是因为何三跟随赵亚楠学习的时间更长一些,又或许是他在这方面确实天赋异禀。赵亚楠看着张班主专注练歌的模样,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张班主唱腾格尔那种草原风格的歌曲,应该也会很出彩。于是,她赶忙找来纸笔,快速地将几首腾格尔的经典歌曲写了下来。

平日里,张班主大多是跟着何三学习,今天能有机会亲自跟着赵亚楠学唱歌,让他感到受宠若惊。对他而言,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因此,他学得格外卖力,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认真琢磨,力求完美。

说着,赵亚楠便将腾格尔的《天堂》《蒙古人》《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长歌一曲》《向往神鹰》等歌曲的名字一一认真书写下来,打算等有空的时候交给张班主,让他慢慢去学。

写着写着,她又突然想到,胡娘子也不能总是唱同一首歌,得学些新的曲目才行。于是,她赶忙把胡娘子叫了过来。这一次,她准备教胡娘子学唱《为了谁》《命运不是辘轳》《走西口》以及《女人不是月亮》《黄土高坡》这几首歌。

赵亚楠觉得胡娘子在演唱抒情类歌曲方面极具天赋,总能将情感细腻地表达出来,十分动人。可她心里不禁感到疑惑,胡娘子和她丈夫都如此才华横溢,才艺出众,为什么他们所在的戏班子却一直没能走红呢?难道在这个时代,有才艺的人遍地都是吗?

今天,赵亚楠亲自教胡娘子和张班主两口子唱歌。二人兴奋得像打了鸡血一般,眼中满是期待与欣喜。说实话,赵亚楠觉得这样直接教学的方式挺好,省得自己先教给何三,再由何三转教给他们,绕了一道弯。毕竟自己是听过这些歌曲原唱的,能更精准地把握歌曲的韵味和细节,直接将这些歌曲传授给他们,更有利于他们的演唱和发挥。

这一整天下来,赵亚楠累得嗓子都嘶哑了。但看到胡娘子和张班主的热情与投入,她觉得一切都值得。胡娘子和张班主各自拿着手中那厚厚一叠赵亚楠亲自为他们精心挑选的歌曲,激动得难以入眠。他们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叠歌谱,更是唤男姑娘对他们的信任与看重,这份情谊让他们倍感温暖和振奋,也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歌曲唱好,不辜负这份期待 。

第二天一大早,赵亚楠才得知徐掌柜给大家结算发放了工资,她的那几十两,徐掌柜也一并给了她。她也没多过问,说实话,她不太在意具体有多少钱,毕竟她日常用不了太多钱,手头有零花钱够花就行。现在,她也渐渐有点相信凤娘说的话了,或许王爷真的是拿那些钱去帮助更多的人了。对她而言,手里有几十两和几千两没什么本质区别,就算给她再多钱,她也没处花,她本就不是个追求奢靡生活的人。现在,她也不愿再去计较这些事了,几十两对她来说,或许已经算是很大一笔数目了。

想着这些,她来到抄书台。那三个书生把这些天整理编排出来的几本折子拿给她看。今天,她打算一本一本地仔细过目。她先是逐字逐句地研读,然后一点一点地帮书生们指出存在的问题,比如语言的修饰不够精妙、情节有遗漏、部分情节需要修改,还有一些探案环节的细节缺失——毕竟是探案题材,情节若不能环环相扣,又怎么能吸引观众呢?就这样,三本书修改完,差不多一天时间就过去了。不过,这一天也算是收获满满,毕竟修改后的折子再进行抄录,效率会提高许多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