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陈文秀一边给陈文德脸上上药一边抱怨。
“这乔家也太不讲理了,怎么能随便打人,跟池家一样,有几个臭钱就欺负人。”
陈文秀希望大哥赶紧娶个大嫂进来操持家里,但又不想要一个强势的嫂子。
陈文德现在的意思,陈文秀心里清楚,乔家今天这么强势,她心里有点不乐意。
“大哥,现在看来,乔大丫也不一定就是个好的。
没准进门了,也跟池素珍一样,仗着娘家有点钱,就在我们家为非作歹。
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老实贤惠的大嫂,可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陈友亮叹了口气没说话,下午陈文峰醒了,他扛着陈文峰去了一趟厕所,又和陈文秀一起给陈文峰擦洗了一遍,换了一身衣服,累的够呛。
本来地里的活计就不少,现在家里还来个病人,让闺女伺候,闺女说男女有别,很多事只能是他和文德了,这还是白天了,晚上起夜说不定也要找自己。
陈友亮想想就头疼了。
“文德,乔家那边你有把握吗?”
陈文德伸手触碰了一下头顶的包,冷着脸道,“有把握又怎么样?没把握又怎么样?
我们家还有别的选择吗?
这整个高石村谁不知道我们家欠了一屁股债?谁不知道我妈喝药了?谁又不知道我是二婚?
就算换一个,我们家拿得出彩礼吗?
愿意拿闺女换钱的,我们家出不起钱,真正疼闺女的,又看不上咱家。”
陈文德握紧了拳头,现在只有乔江心那边有点希望,因为乔江心毕竟跟自己做过一世夫妻了,而且她也知道,自己以后一定会出人头地,所以,陈文德不信,对方对自己一丝感情都没有。
陈家现在的处境是差,可只要乔江心那边的工作做通了,所有的一切都会柳暗花明。
未来大作家的妻子,他就不信,乔江心一点都不心动。
更何况,他们之间还牵扯到了一个陈致,乔江心上辈子最在乎的就是这个儿子。
这辈子,池素珍已经跟自己决裂了,他也知道错了,就算乔江心再生气,他觉得只要对方想清楚了,冷静下来了,就不会放弃自己。
晚上,陈文德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思考。
他想到了顾云洲,以及乔江心目前的成就。
因为乔江心的宣扬,现在整个村子的人都说他想要讹媳妇,都在议论他找乔江心是看中乔家有钱了,所以才死皮赖脸贴上去。
其实根本不是,他是放不下乔江心这个人。
陈文德突然有点后悔今天傍晚太冲动了,现在处于低谷期的是陈家,乡下人惯会逢高踩低,他应该做出一点成绩后再去找乔江心的。
要是有成绩了,说不定都不用自己主动去找她,乔江心自己就回来找自己了。
开个小铺子卖杂货能赚多少钱?
去城里开个小餐馆能赚多钱?
他们累死累活的,有自己出版一本书的版税多吗?
而且,乔江心一个家庭妇女回来都能做生意赚钱,自己一个大作家还能比她差?
想到这里,陈文德一轱辘就从床上爬了起来,披上衣服进了书房。
上辈子他的诗歌散文摸索了十几年都没有成功,后面改写小说反而赚钱了。
所以这辈子他直接就放弃诗歌散文这个传统文学,跳过这十几年,直接写小说。
陈文德干劲十足,提起笔,努力的回忆上辈子自己写过的小说,但他都只记得一个大概的框架故事,具体的细节已经很模糊了。
他记得他最火的一本书,是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一本叫《攀登》的小人物奋斗传记。
主角长贵是乡村娃娃,他从小怀着梦想努力向上,就算再艰难也没有放弃学习。
为了能出人头地,他背着弟弟上学,为了让家里同意他上学,他放学回来要做各种家务,甚至为了凑够学费,他一个孩子跑去深山老林摘草药打板栗。
中间遇上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他都没有放弃,最后终于熬出头,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回家修桥铺路造福故乡。
陈文德一夜没睡,绞尽脑汁把整个大纲给列了出来,写了满满的一张纸。
“喔喔喔~”
公鸡打鸣声将陈文德唤回了神,他看那了一下屋外的天色,天空已经微亮了,一夜没睡,但他依旧精神亢奋。
看着自己的故事框架,他满是信心,“框架大纲都已经写出来了,接下来就慢慢打磨填充内容,等我这本书出版了,有钱有地位了,乔江心自己就会乖乖的回来了。”
乔江心对于陈文德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天亮后,她跟顾云洲到镇上监工去了。
昨天请的工匠今天会上门,而乔有财兄弟为了买镇上的房子不但把家底全都掏空出来了,还欠了乔江心一屁股债,心里急的火急火燎,监工那边有乔江心看着,兄弟俩今早就出门走街串巷去了,约定好下午直接到镇上跟乔江心会合。
乔江心到的时候,掏井的工人已经到了,昨天约好的泥瓦工也带着两个徒弟,拖着一车新瓦片正在卸车了。
“李师傅,王师傅,这么早啊,你们吃了没有啊?”,乔江心从自行车后座跳下来,朝着大家打招呼。
两位领头的师傅客气道,“不早不早,我们也才到,吃过了。”
“我们这就准备干了哈。”
乔江心点点头,“行,辛苦你们了。”
师傅们都带着各自的徒弟忙碌起来,乔江心举着一把锄头将厨房后面的水渠清理了起来。
房子长时间没人住,水渠已经长满了杂草,沟里泥巴全都堵塞了。
“我来吧。”,顾云洲抢过乔江心手中的锄头。
乔江心抬腕擦了擦额头的汗,“行,累了就歇一会。”
将水渠清理好后,太阳已经挂在头顶了,乔江心看了看天色,“我去供销社买些东西,顺便给你提汽水回来。”
顾云洲拍了拍手,“我跟你一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