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离开后,乾隆将进忠叫进屋。
“传出消息去,就说朕打算成全太后心意,选恒缇长公主出嫁科尔沁。”
进忠眼眸闪了闪,低头恭敬道:“嗻。”
慢慢退出里屋,不用他去散播消息,打探消息的人自然会凑上来。
进忠一边收着贿赂一边模棱两可地说一些消息,没有一次说完,反而更显真。
乾隆也没有只是散播消息,而是召见了一些大臣,表达了自己为孝顺,决定选恒缇长公主到科尔沁。
太后很快就知道了消息,气得在屋中砸东西。
“孝顺!皇帝就是这样孝顺哀家的!”
终究年龄大些,摔了一会儿东西,太后就累得坐下。
福珈连忙上去给太后顺气:“娘娘,身体要紧,这事还没有下旨,还有回转余地。”
“呵。”
太后嗤笑一声:“哀家已经将话说出去了,难道还要哀家去求皇帝不成?”
福珈不敢再说话,只是低着头给太后顺气。
想起之前信誓旦旦给她献计的娴嫔,太后将手边的茶碗扫到地上:“如懿!她这一计倒是给了皇帝一个好理由。“
她不得不怀疑娴嫔是和乾隆商量好来套她的,越想越觉得可能:“去打听一下娴嫔。”
娴嫔这会儿正不知怎么办,按她的想法,乾隆听到太后主动嫁恒缇长公主应该是忌惮的,再随着她的劝说,乾隆应该是不可能再考虑恒缇长公主的。
她正不解时,皇后突然找人请她过去。
她以为皇后会对她一阵冷嘲热讽,没想到就是闲聊,等她云里雾里的离开,乾隆又让李玉给她送了一些东西。
娴嫔看着那些赏赐,心里有些发慌。
她的潜意识是对的,太后知道皇后居然主动请娴嫔去闲聊,乾隆还给她赏赐。
太后觉得自己被如懿耍了,气的呼吸都不顺畅了。
就在她焦急着怕乾隆下旨定死恒缇出嫁科尔沁的事,不知道想什么办法时。
和敬公主在与皇后一夜交心后,穿着自己的朝服去见了乾隆。
“儿臣璟瑟给皇阿玛请安。”
看着女儿一身隆重的朝服和平静的面容,乾隆心里有些难受,但事到如今,他也不得不这样做。
“璟瑟怎么来了?快起身到皇阿玛身边来。”
和敬公主保持墩身礼不变,缓缓抬起头看向乾隆,语气坚定道:“儿臣知道科尔沁求娶一事让您很为难,儿臣身为您的女儿,不愿看皇阿玛苦恼,自请和亲科尔沁。”
虽然这一切都是提前商量好的,但看到自己女儿如此坚定沉稳的模样,乾隆既感动又心疼。
不等乾隆说什么,和敬公主继续道:“皇阿玛,儿臣昨夜跪读太祖实录,见天命十年,肫哲公主年方十二,自请嫁科尔沁奥巴台吉。行前泣血叩曰:‘以身系两族百年安宁,儿之幸也。‘“
“正因儿臣是嫡长,才该效法温庄长公主,昔年察哈尔林丹汗余孽未清,长公主携察哈尔八旗陪嫁,终使漠南归心。如今儿臣带着四十九旗工匠、农书种子西行,定让科尔沁成为第二个归化城。”
就算乾隆再有私心,看到女儿如此决心,也不免有些眼眶湿润,
“进忠传旨,和敬公主璟瑟下嫁科尔沁世子,依固伦长公主例,加赐三倍!”
进忠早有准备,站出来应道:“嗻!奴才即刻拟旨:一赐妆奁田九千顷,跨直隶、热河、科尔沁三地;二赐御前侍卫三百、火器营精兵五百随扈;三赐内务府匠作四百人,含火炮匠、琉璃匠、钟表匠;四赐《古今图书集成》蒙文译本十车,嘉禾良种八十石;五赐孝庄文皇后大婚时所佩东珠朝冠,并准公主建‘归化司’掌漠南商路税赋。”
和敬公主一惊:“皇阿玛,这,逾制了。”
乾隆笑道:“逾制?朕就是要让蒙古诸部看着,凡忠于大清者,朕以国士待之!这朝冠上的东珠,是当年科尔沁送聘孝庄文皇后的旧物,今日朕添十二颗南海龙睛珠,要让他们记住从科尔沁草原到紫禁城,骑最快的马也得跑死三匹,但朕的恩典,一夜就能跨过万里山河!”
和敬公主原本有些沉重的心情,犹如流入一股暖流,脸上的笑真挚了几分,低头谢恩。
“娘娘,娘娘。”
福珈兴高采烈脚步匆匆的进来:“娘娘,奴婢得到消息,刚刚和敬公主主动请求去科尔沁和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