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 第21章 天幕解说蓝玉之始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第21章 天幕解说蓝玉之始

作者:老张061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0 03:35:30 来源:小说旗

不管天幕之下的功臣们如何惊讶、不解与不甘,也不管老朱如何尴尬不知如何安慰这些老伙计们。

天幕中的大片却以明朝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波澜气魄呈现了在朱元璋君臣面前,这里面尤其是以云南大营最为紧张。

----

【开场:苍凉的草原与长城交替闪现,背景音乐低沉肃穆】

【解说词(男声,沉稳)——】

【他是明初最耀眼的将星,北逐蒙元八千里,功勋可比卫青、李靖;】

【他也是朱元璋屠刀下最显赫的亡魂,牵连一万八千人,鲜血染红了洪武二十六年的天空。】

【蓝玉——这个名字,承载着大明开国的铁血荣耀,也烙印着皇权与功臣生死博弈的残酷真相。】

【今天,让我们穿越大明276年的历史风烟,揭开这位传奇将领的辉煌与陨落。】

“洪武二十六年?”听道这个年号,太子朱标似乎对自己前面说过开国皇帝很少有在位二十年以上的说法有些打脸了,好在,作为太子,他在父皇母后面前有着与众不同的话语权,就算说错了,也没有人敢说他错了。

而现在,太子朱标根本来不及想太多,毕竟这个蓝玉跟自己关系密切,如果父皇真在洪武二十六年杀了他,那么十有**,自己就死在那前一两年。否则......

朱标又想起了父皇对自己所说的那句话:“这个蓝玉是咱给你准备的刀,不管用恩也罢,用威也罢,你要把他制服了。如果你制不服他,他就得死。”

“我大明传国276年,好呀。不错,虽然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咱也就心满意足了。”

作为开国皇帝,老朱绝对是一个作大事的人,该狠的时候连一只狗都不放过,该放下的时候江山社稷也可以放下。现在面对天幕中的场景——

“既然无法抗拒,那就接受好了。至于远在云南的30万大军,咱也管不了了。毕竟那里太远,就算最快的马,消息也得来回一个多月,蓝玉那浑小子真的造了反,那也只能看傅友德、沐英他们的本事了。”

-----

随着天幕解说的进行,天幕中出现了一个片头:《大明名将蓝玉:功勋与悲歌》

紧接着是【第一集:寒门猛将的崛起】

【画面:元末饥荒流民纪录片片段 水墨动画《流民图》】

【解说词(男声,低沉)】

【元至正十年,安徽定远县旱蝗交加,赤地千里。】

【一座破败茅屋里,蓝玉降生在佃农蓝家。他的童年记忆里,是父亲被蒙古税吏鞭打的闷响,是母亲挖野菜时枯槁的手。】

【情景再现:少年蓝玉蹲在田埂上,盯着折断的锄头】

【“这世道,拿锄头的永远活不成?”十岁的蓝玉攥紧生锈的柴刀,眼里燃起野火。】

----

这一场景,不仅天幕下的老朱等一干大明开国者深有感受,就连那些新科进士也是如此,毕竟大明现在才是洪武十四年,江淮一带的战乱才刚刚结束十几年,全国在很多地区仍然处于战争之中。

而蒙古人的残暴统治,对于很多贫民出身的大明功臣来讲,那几乎就是昨天的事儿......

“我还记得,当年我爹被抢走了全部粮食,为了让我们活下去,上吊自杀了,咱只能带着文正投靠二姐夫家......”朱元璋伤感地对着李文忠说道。他永远记得李家父子的恩情,所以在洪武一朝有两个曹国公,排在李文忠前面的还有一个寸功未立的李贞,也就是李文忠的父亲,朱元璋的二姐夫.....

“我娘经常后悔说,如果家里还有一口吃的,舅舅你也不用出家为僧.....”李文忠眼含热泪,再无一点君臣那种恐惧感,因为他知道只有谈及自己的父母之时,这位杀人不眨眼的舅舅才会十足的温情,那怕自己犯了大逆不道之罪,也可以免除。

-----

天幕镜头切换......

【元大都宫殿特效复原,蒙元贵族宴饮笙歌】

【此时的大元帝国,苛政如虎,黄河石人一眼,中原大地已布满干柴。】

【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首举义旗,十一岁的蓝玉目睹定远城头变换大王旗——城东张员外被流民吊死在槐树上,城南蒙古千户的首级插上竹竿。】

......

“爹呀,娘啊,你们在那里啊。你看一看我吧!要是你们还活着那有多好,我也不至于......”面对天幕上的场景,本应该炸了的蓝玉突然放声大哭。

刚才看到天幕之中自己被剥了皮的时候,他真想造一反试试。然而,看到天幕中的惨景,他动摇了。作为一个明白人,他知道自己只是一把刀,真正的威力在用自己的那个人手中。

造反——

韩信造过反吗?李靖造过反吗?卫青、霍去病造过反吗?

别看自己打仗那么厉害,一出手就拿下了云南,后来天幕还显示自己拿下了辽东哈纳出,但如果造反,自己绝不是那块料,跟朱皇帝比,他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

天幕中的画面继续.......

【画面:夕阳下的放牛少年,远处火光冲天】

【(解说词声调扬起)十五岁的蓝玉是郭子兴部小卒的放牛娃。某日蒙古骑兵突袭村庄,他藏在牛腹下逃过一劫。】

【情景再现:蓝玉抹去脸上血污,捡起蒙古骑兵的断刀】

【那夜,他找到溃散的红巾军残部,用蒙古人的头颅叩开营门】

【此时,一个叫朱元璋的和尚正从郭子兴帐下崭露头角。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渡长江、克太平,蓝玉作为斥候屡建奇功】

【特写:磨损的军牌上刻“蓝玉,太平营夜不收”】

【“夜不收”——这支侦察敢死队,让蓝玉练就了穿越敌阵如入无人之境的本领。】

【蓝玉早期履历缺失,只有《明太祖实录》提到他“少沉鸷,善刺探”,这种特质在后来捕鱼儿海之战中发挥到极致。】

----

“哈哈哈,孩儿们,你看看你们干爹的壮举。那时候我才15岁,你们15岁时候干什么呢?对了,小十三,你爹曾经是我的手下,为了我挡箭死的,所以你就是我的亲儿子,比亲儿子都亲。”

蓝玉连眼睛中的泪水都舍不得擦,用尽力气看着天幕中的自己——那时的自己才真是人生最好的年代啊!精干,善战,浑不怕死。

“看看,我们这些年做了些什么,抢占民田、抢占被俘的美女,我跟当年那些蒙古老爷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对于自己的行为,蓝玉有时候也痛恨自己,但童年的创伤有时候要用一辈子来弥补。

“别想造反那些事了,我们打不过朱皇帝的,他才是造反起家的祖宗,让我们一起好好看看你爹以后的丰功伟绩......然后就拜托老傅、沐子,你们两个给我准备一个囚车,把我送回南京。免得朱皇帝放心不下,连你哥俩一快受了连累。”蓝玉说完这个话,傅友德、沐英那本来紧张的脸突然一下子反而不知道应该放到那里是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