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 第84章 朱三太子的下落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第84章 朱三太子的下落

作者:老张061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15:31:44 来源:小说旗

直到此时,崇祯才突然明白,原来他的后代同样也是朱明皇室成员中的一员,随机说起来就是对每一个朱元璋的后代都是平等的。

但其实,他这个皇帝不可能是被随机那一个,毕竟帝王之命不可改,但他的儿子似乎并没有帝王之命,至于他的女儿平阳公主,那就......

甚至都由不得崇祯发出一声类似你们为什么生于帝王家的哀叹,天幕中因为附加题而中断的崇祯时空第十九题开始竞猜了......

--

【大明崇祯历史知识竞猜第十九题:崇祯殉国后,三个儿子先落在了李自成手里,后来又散落到了民间,除一子隐居民间外,有两子落入打着为崇祯复仇入关的清军手中,请问清朝皇帝是如何对待崇祯的儿子的?】

【A一人封王,效三恪二王之礼,作为政治象征偶尔拿出来亮一亮】

【b囚禁一生】

【c秘密处决】

【d不承认其身份,以冒充明皇子公开处死】

--

“这个,既然是打着为朕复仇的名义......”

崇祯很想选择第一个答案,但在突然间他又有一个明悟。

“既然是打着为朕复仇的名义入的关,那么自然理应奉我的儿子为帝,那满清怎么可能做这样的傻事?”

“虽然那个多尔衮是个纯种大傻逼,但那是对他的白月光,对朕的儿子怎么可能心慈手软呢?”

如此一想,崇祯皇帝手指已经开始发抖了,此时,他居然觉得定王与平阳消失了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可以免除他们未来的痛苦。

“只是他们会如何对待朕的两个儿子呢?囚禁?不可能,那太有隐患 了,恐怕就是秘密处决吧,毕竟这样最不引人注目。”

--

“还是秘密处决最合适!”刚刚苏醒过来的皇太极对着多尔衮说道。

虽然按他的想法,以目前满清元气大伤的情况,别说入关一统天下了,能不能在辽东继续呆下去都是一个问题了。

但他却也知道,作为皇帝他可不能表现出心慌的样子,否则整个八旗为了争夺所剩不多的汉人包衣就得再一次打起来。

--

“陛下所言非常有理,就怕到时候,消息先泄露了,那样......”

代善担心了起来,万一这个崇祯儿子大家都知道落到你的儿子或者孙子手里可怎么办呢?

“如果那样也好办,只要我们不承认他是崇祯的儿子,他就不是崇祯的儿子,到时候找几个汉人官员作个证还不容易?”多尔衮表现得非常心狠手辣。

多尔衮这番话引起了满清诸人一致的赞同,唯一侧目的就是他的弟弟多铎——

“我咋就实在不明白,哥哥这么一个‘明事理’的人,怎么就在福临问题上栽了跟头呢?”

--

天幕在公布答案前如同以往一样开始播放小视频......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的丧钟在紫禁城上空敲响。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前,将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托付给亲信,命其逃亡。然而,李自成军攻破城门,太监献出了三名皇子】

听道天幕中提到了太监两个字,此时北京紫禁城中的许多太监吓得纷纷夹住了双腿。

从最后一个附加题开始,很多太监已经不是太监了,但却生怕被人发现,一时舍不得皇宫中安逸的生活,一旦离开皇宫,那外面可是连树皮都快没得吃了;二是生怕再给来一刀,要知道这一刀能活下来的可能一半都不到.....

--

【年仅16岁的太子朱慈烺,以亡国太子的身份直面李自成。他提出三条请求:礼葬父母、保护皇陵、不伤百姓。李自成虽应允,却将他视为政治筹码,挟其攻打山海关】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溃败。乱军中,朱慈烺趁乱逃脱,却未逃过清廷的罗网。多尔衮以“假太子”之名,处决了这位前朝正统继承人】

【史载:“平阳公主、以及多名宫女太监都指认为真,皆被灭口,太子终遭斩首】

--

“睿亲王威武!”面对着天幕中被揭开的未来真相,多尔衮突然间感觉自己就如同被人扒光了衣服一般。

这世上有些事情可以做,但是不能说出来的,比如自己未来娶太后一事,还有杀明朝太子这样的事情。

“不过现在也没必要太过关心了,毕竟此时谁还不清楚,能不能入关都得另说了,谁还管得了未来不可能再发生的事情呢?”多尔衮这么一想,突然有些心慌了,“入不了关,自己还能当皇父摄政王吗?还能娶大玉儿吗?”

【定王朱慈炯,这个十二岁便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皇子,成了清初“反清复明”的旗帜,在顺治至康熙六十余年间四十余场起义都打着他的旗号而为,朱三太子这个并不标准的称呼成了清廷挥之不去的噩梦】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三藩起兵反抗清圣祖的削藩之举,浙东渔民张念一借“朱三太子”之名聚众万人】

宁远吴三桂、盛京耿仲明、尚可喜突然听到天幕上自己的名字都颤抖了起来......

甚至于连洪武时空的众人听道削藩这两个字也......

【康熙三十八年,江苏太仓钱宝通自称“朱三太子监国”】

……

【这些起义者多数与朱慈炯素未谋面,却将他的名号化作对抗满清的精神图腾】

【李自成溃败后,朱慈炯化名“王士元”,藏身于山东汶上县,以私塾先生身份苟活。他刻意颠倒“王士元”三字为“原是王”,暗喻前朝血脉未绝。为掩人耳目,他娶妻生子,甚至在族谱中伪造“祖籍浙江余姚”的身世,却仍因举止文雅、通晓宫廷礼仪被乡绅猜疑】

【清廷的恐惧催生荒诞逻辑——清圣祖康熙一面公开宣称“欲访明裔守孝陵”,一面密令“朱明宗室毋论真假,见即诛杀”。正如史学家所言,对于清朝而言,真太子必须死,因为活着的朱三太子比死去的更危险。

【康熙四十五年,朱慈炯终因身世暴露被捕。公堂上,他悲愤自辩:“吾若欲反,何不趁三藩之乱?垂暮之年,何来兵马刀枪?” 然康熙御批:“朱某虽无谋反事,未尝无谋反心!”

(镜头:刽子手刀光闪烁,与少年朱慈炯在紫禁城嬉戏的画面交叠**)

【这位古稀老者被凌迟处死,子孙三十余人同遭屠戮。清廷为掩盖暴行,在《明史》中篡改其生平,宣称“崇祯三子早夭”。但民间以朱三太子名义发动起义者仍然络绎不绝。】

(画面:天地会香堂内,“朱三太子”令牌被郑重供奉)

--

【永王朱慈炤,是崇祯唯一留下一线血脉。东林党人邹之麟助其南逃,化名“邹启贵”,扎根贵州深山。族谱背面暗藏玄机:“天潢世胄,王继家声”——隐秘宣告着皇族身份】

--

“这个邹之麟到还算最终......”

崇祯对于这个邹之麟是非常清楚的,政治立场极不可靠,一会儿跟随浙党攻击东林,一会儿又跟随楚党攻击浙党,早在前几年就被他发到了南京当一个闲差,却万万没有想到,居然要靠这个人为自己保留一点血脉。

--

“哈哈哈,我邹之麟总算干了一件可以青史留名的事情了!”

天幕出来之后,尤其是钱谦益身败名裂,邹之麟就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生怕什么时候天幕一高兴,将自己未来的所作所为给公开出来,而以他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他的道德底线绝对不会超过钱谦益。

“难道,我对自己的评价是错误的?也对,以前我虽然政治立场摇摆不定,但那只是小是小非,但大是大非问题上,我还是立得足的!”

一时间邹之麟感觉自己的腰都挺了起来,甚至真想跑到钱谦益大门前狠狠吐一口唾液,让他这个东林党领袖总说自己是小人.....

【今日遵义巷口镇,邹氏后人仍恪守“不与朱姓通婚”的祖训。三百年沧桑,帝王血脉已经融入寻常百姓家,唯有族规与古墓,见证着那段隐忍求生的岁月】

听道天幕中传来的最后一句话,张可望与张定国同时露出了一个笑容,他们觉得等将来路过遵义,一定要找到这个朱三太子,这样就可以免除自己兄弟相争了,只是真的能如他们所愿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