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 第86章 最后的诚意伯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第86章 最后的诚意伯

作者:老张061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15:31:44 来源:小说旗

天幕直播继续以一个小视频开始.....

画面依次出现了南京明孝陵、青田刘氏宗祠、刘伯温画像……

“万万没想到,居然还真就是诚意伯的后代?”这些画面已经很明显了,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他们都又一次答错了,甚至连朱棣都答错了。

不过两个时空的人已经来不及后悔了,因为下面马上有一个大瓜袭来.....

--

【他是明朝开国谋臣刘伯温的后裔,却以杀叔夺爵的恶名载入史册】

【他是南明弘光政权的权臣,却在清军南下时弃城逃亡】

【他始终坚持抗清,直至家族覆灭、生死成谜】

【他是刘孔昭——南明最后一位诚意伯,一个在史书中充满争议的名字】

(画面:明代世袭文书、家族族谱、南京城景)

【刘孔昭的爵位,始于一场血腥的家族内斗。其父刘荩臣本为庶子,因嫡子刘莱臣年幼而“借袭”爵位。刘荩臣死后,按制应归还爵位于刘莱臣,但刘孔昭却设计杀害叔父,强夺诚意伯之位。史载其“毙叔于狱,弑嫡祖母胡氏”,以极端手段巩固权力。】

--

“我大明何时有借爵一说,这一定是满清所写的明史胡编的。”

崇祯还不知道刘荩臣是如何继承的诚意伯。在大明能否继承爵位一方面是取决于嫡庶,但从来不是绝对的。

那怕一个庶子继承了爵位,自然也就可以将爵位传给自己的子孙,而从来不存在自己有子孙而传回给侄子的道理。

--

【刘孔昭的夺爵行为,既是个人野心的体现,也暴露了明末勋贵体系的崩坏。诚意伯一脉因靖难之役、嘉靖复爵等波折,早已失去先祖刘伯温的清誉。】

崇祯十一年刚刚得到操江总兵一职的诚意伯刘孔昭看着天幕中透露而出的消息,不禁一下子慌张了起来.....

“虽然我爹的爵位来源与魏忠贤有密切关系,但我可以保证,自己绝对没有为了夺爵而杀害亲叔叔与嫡祖母啊,杀他们完全是因为......”

“只是这里面的原因就算说了又有什么用,谁会听呢?”

这一下子刘孔昭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画面:崇祯朝堂争斗、弹劾奏章特写)

【袭爵后的刘孔昭,迅速投身崇祯朝的政治漩涡。他攀附权相温体仁,打压东林党人。崇祯八年年,他诬告国子监祭酒倪元璐“妾冒妻封”,致其罢官,借此跻身权力核心,获任南京提督操江,掌控长江防务】

“我只是路见不平,见不得这种得了功名就抛弃原配的小人!”

刘孔昭很是气愤天幕中对自己的评价太......

“虽然说得每一句都是真话,但却离真相十万八千里远。”

--

【刘孔昭的崛起,是明末文官与勋贵矛盾的缩影。他利用崇祯帝对文官集团的不信任,以武勋身份攫取实权,却为南明内斗埋下伏笔】

【崇祯十七年四月,崇祯帝殉国的消息传到南京,这座留都瞬间成为权力炼狱。在龙江关的操江水师战船上,一个身影正密谋着改变历史——诚意伯刘孔昭,他将用接下来的疯狂表演,亲手拥立南明弘光政权】

【当北方烽烟四起时,南京的官员们正在为拥立新君激烈博弈。东林党主张主张选择崇祯的新叔叔潞王,而刘孔昭与凤阳总督马士英在燕子矶江防要塞密会三天,达成改变历史的交易】

【朝堂之上,面对拥立潞王者,刘孔昭拔出了刀,扬言:“你们这些书生要立潞王?但我操江水师三万将士只认朱家正统!”】

--

“光凭这句话,刘家这个孩子一切大罪都可免!”

朱家正统这四个字落在朱元璋的耳朵里,令他听得格外的舒服。

“朱家正统是谁?那还用猜就一定是老大朱标的后代啊!”

--

【刘孔昭掌握的江防军是南京唯一成建制部队,他的倒向直接决定了皇位归属。这场交易让他从普通勋贵跃居“定策元勋”,但也开启了武人干政的恶例。】

“哼,我大明何时开始学得如北宋一般,让那些大头巾们掌控一切了?”

突然间,朱元璋对着已经连连答错了好几道题的朱棣责骂了一句。

随着天幕中到了大明灭亡,他对朱棣越来越不满了,觉得自己设计的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后来出现问题一定是他的后代出了问题。

如果说他朱棣唯一做的正确的一件事儿,就是不管是靖难也好,还是代太子朱标继位也好,仍然将南京留给了太子一脉。

虽然太子一脉也没守得住江南半壁江山,那也一定是燕王成祖一脉对太子一脉太不信任,内卷太重,导致.......

【弘光政权甫一建立,刘孔昭便掀起震惊朝野的“殿上持刀案”。在崇祯十七年六月初一的朝会上,因不满吏部尚书张慎言推举的人选,他竟当庭拔刀追杀大臣。】

(动画复原:群臣惊惶逃散,刘孔昭刀指张慎言)

【这不是简单的武夫跋扈,而是精心策划的威吓。刘孔昭通过暴力展示,彻底摧毁了文官系统的权威】

--

“干得好!”与崇祯时空文臣的谩骂不同,刘孔昭的行为在洪武时空则是一顿夸耀,甚至这还是从朱元璋开始的。

--

【为转移内部矛盾,刘孔昭伙同马士英掀起“顺案”大狱,将曾投降李自成的官员名单政治化】

【刘孔昭(刘孔昭在刑场高台举杯狂笑):“诸君且看,这投降流寇逆贼的血,可比得上绍兴女儿红?”】

“这,这,这......”

这一回就连崇祯时空的文臣们也不敢再骂刘孔昭了,毕竟刘孔昭只是杀了自己亲叔叔与嫡母,但他们这些人可是扔掉了皇帝,另投流寇啊。

正准备弹劾刘孔昭的一个言官将还没写好的弹劾奏章奋力撕碎,还狠狠打了自己两个嘴巴—— “古人诚不欺我,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我这奏章拿出去,待惹后世之人耻笑罢了。”

--

已经绝望的刘孔昭并不知道,正由于绝大多数人比他更无耻,所以他的无耻,反而没人敢再提了。

【弘光政权存续359天,清军攻陷南京仅用1天】

【弘光元年,清军南下,刘孔昭退守舟山,与张名振、张煌言联合作战,三入长江,登金山遥祭孝陵,写下“十年横海一孤臣”的悲壮诗句】

【清顺治十三年,清军攻陷舟山,其子刘永锡宁死不降,投水殉国。刘孔昭率残部漂泊海上,最终“航海不知所踪”。民间传说他遁入空门,了却残生】

(画面:青田刘基庙、南京明城墙落日)

【刘孔昭的一生,是明末勋贵的缩影,也是南明抗争的悲歌。他权谋误国,却未降清;他弑亲夺位,却子死国难。毁誉交织,留给后人无尽深思】

“传旨,令刘孔昭之子刘永锡继承诚意伯爵位,刘孔昭令其守孝陵思过!”

看完了天幕中对刘孔昭的介绍,崇祯最终决定再保刘孔昭一次。

虽然他还不知道这个未来的弘光是谁,但那个刘孔昭在最后关头,品行仍然超过了绝大多数崇祯朝的臣子,不管是勋贵还是文臣,就值得一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