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 第72章 奏销案惊江南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第72章 奏销案惊江南

作者:老张061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0 03:35:30 来源:小说旗

(片头:水墨画卷展开,镜头掠过江南水乡,古琴声渐起)

(镜头切换至苏州园林,书卷展开)

【“苏湖熟,天下足”,江南,这片鱼米之乡,曾撑起大明王朝半壁赋税。然而,顺治十八年(1661年),这里却成了清廷与士绅角力的修罗场 】

(画面:田亩账簿与刀剑交错)

【自崇祯年间起,面对千疮百孔的财政支出,江南士绅便养成拖欠赋税的传统,随着清廷入关,江南士绅们帮技重施。】

【面对连年战乱与财政亏空,急需江南的财富填补军饷缺口。一场名为“奏销案”的风暴,悄然酝酿】

(特写:一枚铜钱落入水中,涟漪扩散)

【“探花不值一文钱”——这句民谣背后,是江南才子叶方霭的悲剧。他因家族拖欠一厘赋税(折合铜钱一文),被革去翰林院编修之职,功名尽毁】

(画面:叶方霭伏案疾书,奏折被朱笔驳回)

【叶方霭并非孤例。顺治十八年,江苏巡抚朱国治列出一万三千余人的欠税名单,秀才、举人、进士无一幸免。他们被革除功名、降级调用,甚至枷锁加身,押送京城。江南士绅的十年寒窗,顷刻间化为泡影】

(镜头:朱国治画像缓缓展开,背景浮现催税公文与锁链刑具)

【江宁巡抚朱国治,这位被江南士子唾骂为“朱白地”的酷吏,是奏销案最锋利的刀刃。他深谙清廷对江南的忌惮,以“欠一厘则黜革功名”的铁律,将赋税追缴化作一场血腥的政治清算。竹板浸盐水、铁链锁骨、枷号示众——这些酷刑不仅针对士绅**,更旨在摧毁他们的精神脊梁】

(画面:衙役手持钉满倒刺的竹板拷打士绅,账簿上血迹与墨迹交融)

【朱国治的催科手段远超常规。他授意胥吏将田赋核算标准暗中提高,甚至将已纳税的士绅划入欠款名单,制造“虚欠”罪名。据《乙酉笔记》记载,嘉定县乡绅张辅虽已丁忧回乡,仍被以“田土未清”为由革去功名;武进士沈廉因“欠税二十板”的荒唐罪名,从军功世家沦为阶下囚。这种系统性构陷,使得江南士绅人人自危,民间流传“衙门算盘响,秀才泪两行”的悲叹】

(特写:伪造的欠税名册被朱笔圈画,镜头拉远展现满墙罪状)

【这场风暴不仅充盈国库,更将科举名额从明代的2000余锐减至清初的400,彻底瓦解士绅阶层对地方权力的掌控】

(画面:朱国治与任维初密谈,阴影中浮现哭庙案囚车)

【朱国治的权谋在“哭庙案”中达到顶峰。当吴县士子因知县任维初酷刑催税而聚集文庙抗议时,他迅速将民怨引向“亵渎先帝”的政治罪名】

【即便任维初供出“巡抚索贿逼粜”的真相,朱国治仍以“官官相护”之态,将18名士子送上刑场,其中就包括以评点《水浒》闻名的金圣叹。血染文庙的石阶,成为清廷震慑江南的最后通牒】

(镜头:染血的账簿被锁入铁箱,箱盖刻满“满汉一体”的虚伪铭文)

【这场风暴背后,是清廷精心设计的文化征服。通过奏销案,满族统治者将汉人士绅的“治世理想”碾碎为钱粮数字,让“学而优则仕”的千年传统沦为权力游戏的筹码】

(画面渐暗,一滴墨汁坠入血池,晕染出扭曲的“忠”字)

(镜头:破碎的砚台,残破的《瀛台赋》手稿)

【奏销案后,江南士绅阶层一蹶不振。明朝世家的百年荣光烟消云散,科举名额锐减,文化精英沦为平民。】

--

“啥,顺治十八年,江南?”看着短短十几分钟就结束的江南奏销案,天幕之下的崇祯时空江南士绅们震惊得蹚目结舌,久久说不出话来。

原来他们仅以为满清入关不过是一场朝代的变迁,甚至他们还以为,正因为满清以异族入关,才更要重视他们这些汉人士绅。

然而万万没想到,崇祯皇帝只要穷人的钱、李自成只要当官的钱,而满清则不仅要士绅的钱,而且还要他们的命。

“这个朱国治,还是汉人吗?居然如此对待我们,我们要将他彻底斩草除根?”一个姓叶的扬州举子恨恨地说。

“那有啥用,一个朱国治死了,还有几千几万个朱国治。只要满清一下江南,还缺为他们卖命的走狗?”

“你姓叶的觉得自己冤枉,那给你一个巡抚的官职,你干得保证比朱国治还狠?”

就在这一片片的争吵中,或者有些人已经为他们此前的抗税抗粮后悔了,但更多的却并不这么认为——

“我把家产都捐了,就能救大明吗?”

“大明首先是他们朱家的,福王拥有二百多万亩田地,他不捐,让我这个才三百亩的捐?”

“我才不傻呢,要死就一起死。大不了到了清朝,我不偷税漏税就得了。大明或者大清,与我无关.....”

--

“真是一个亡国之世啊?难道我老朱真做错了吗?”朱元璋从天幕上看着反射在天幕中的江南人的反应,有些迷茫了。

或者他早从前几天的天幕中那两道简单的算术题中就知道了大明王朝的弊端在哪 里?但在子孙与天下之间,朱元璋的天秤仍然偏向自己子孙一边。

可是这真的就是为了自己子孙好吗?还是再给自己的子孙拉仇恨?

-

【亡国者一朝一姓之变,亡天下者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讲,亡国或者亡天下又有什么区别?】

【当崇祯王朝在江南收不上税,而河南、山西、山东、河北、陕西等地正深陷饥荒之时,最终隐居于商洛山中的李自成再一次举起了义旗,大明日暮西山之时,江南之地仍然是歌舞升平......】

【当河南发生大饥荒之时,江南人觉得与自己无关】

【当李自成率领几百万饥民攻下洛阳、西安之时,江南人觉得与自己无关】

【当李自成率领大军从大同沿着长城一路杀向北京之时,江南人觉得与自己无关】

【当满清大军入关,豫亲王多铎杀向扬州之时,甚至有富商携带着扬州人凑集的几十万两白银前来劳军......】

【这是他们最习惯的动作,在明末每当有客军而来,无论是李自成的大顺军,还是张献忠的大西军,甚至于朝廷的官军,他们都是如此应付的......】

【然而,看着那白花花的银子,多铎却是另一种想法.......】

【大明崇祯知识测试第十四题:请问多铎看到扬州富商携带白银前来劳军,他是如何做的?】

随着这个问题一出,大明崇祯时空的扬州人突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这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否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