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 第75章 李自成拷了多少银子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第75章 李自成拷了多少银子

作者:老张0612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0 03:35:30 来源:小说旗

【大明崇祯历史知识测试第十四题附加题,此题限答对第十四题者回答......】

随着附加题出来,洪武时空的朱元璋格外重视起来,以他的经验,凡是附加题必有大瓜。

--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周国丈一共给李自成上贡了多少银子?】

【A五万两;b二十余万;c五十余万两;d一百余万两】

“啥,大顺皇帝李自成居然因为几两银子就放了周奎?”一听道这个题目,崇祯时空大殿的文臣武将们一下子反而精神了起来。

从刚才听到周奎不仅没捐一文钱,还贪了七千两之后,他们就知道这个大明没救了,现在唯一想的就是如何给自己找到下一次上岗的机会。

本来前面听说李自成手下抢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他们不并是特别觉得这个李自成有多么可怕。

按他们心中所想:“一个小妾,如果真能换来荣华富贵,别说被抢了,就算送过去又能如何?”

“也只有吴三桂这种一勇之夫将女人看得如此之重?不对,还有一个吕布,他们到是难兄难弟......”

甚至按着首辅薛国观的想法:“以自己如此身份,要是直接投降李自成 也就实在太难看了,但我有儿子也有侄子,让他们出面就行了?”

--

“老李就是个怂包,要是咱老张先进了北京城,所有这种朝三暮四的家伙都先拷一顿,让他们把钱吐出来,然后再.....”

张献忠在马上举手做了一个杀人的动作。然后又回头看了一眼正在燃烧着的谷城各大衙门以及仓库。

“这一回举起义旗,咱老张不当皇帝,就再也不入城了。”张献忠对着军师徐以显以及四个义子坚定地说道。

当然,他想再投降也不可能了,毕竟崇祯也好,满清也罢,甚至连李自成都不可能容得下自己这个未来的大西国皇帝。

--

当臣子们各怀心思之时,崇祯皇帝手指有些发抖,最终他选择了二十余万两。按他所想,就算周国丈再有钱,二十余万两已经是顶天了,难道还能有五十万甚至一百万两?

--

当然,天幕上的数字,无论是五万两,还是一百万两,对于洪武时空的老朱而言都是一样的,超过六十两就已经剥皮了....

而对于皇太极的满清而言,贪污一百两银子,那怕是亲王也得挨一百板子.....

随着众人回答完毕,天幕并没有公布答案,而是继续放着小视频,对于此,无论是洪武时空还是崇祯时空的人们都已经习惯了.....

---

(开场画面:紫禁城残阳如血,镜头掠过斑驳的宫墙,定格在景山歪脖树下)

解说词深沉而凝重,镜头扫过官员群像......

【乾清宫的蟠龙柱下,崇祯攥着补丁龙袍的袖口,眼前是跪伏的二十六名重臣。铜鼎焚着的龙涎香中,飘散着末代君臣最后的博弈】

【内阁首辅陈演颤巍巍出列,这位曾贪污三边军饷的权臣,此刻捶胸顿足:\"臣愿捐半年俸禄!\"——按明制不过五百石糙米,折银不足三百两】

【光禄寺卿李元鼎的翡翠玉佩在蟒袍下晃动,他声泪俱下:\"臣已将祖宅典当充饷!\"却无人敢揭穿其通州庄园里窖藏的八万两军粮银】

(镜头特写:御史冯垣登突然跪地磕头,额前渗出鲜血)

【“臣愿捐...捐...”他慌乱中瞥见皇帝补丁里露出的棉絮,最终咬牙报出:“捐纹银八十两!”】

【这个数字让兵部尚书张缙彦险些冷笑出声——他上月刚用两千两白银为秦淮歌妓赎身】

(画面:镜头扫过朝堂青砖,定格在一双沾泥官靴与一双露趾布履)

解说词悲怆......

【这场荒诞剧终以二十万两白银草草收场,当镜头掠过那些慷慨陈词的嘴脸,历史早已写下判词:紫禁城的黄昏里,满朝衣冠用白银铸就墓碑,却妄想在新朝的黎明前,将它熔作登云梯】

(画面:李自成军队破城,镜头由城门裂缝切入,跟随染血铁链拖过青石板路,直至刘宗敏的“比饷镇抚司”刑堂)

解说词低沉,混入铁器碰撞声.....

【这座由明朝驸马府改造的刑堂,此刻飘散着皮肉焦糊与银锭碰撞的诡异交响。刘宗敏正擦拭着特制夹棍——以辽东精铁铸成,嵌满倒刺的刑具能绞碎五指骨节。短短二十日,这座人间炼狱榨出了明朝官僚体系埋藏百年的脓血】

(特写:国丈周奎被倒吊于梁上,脚下炭火灼烤面部)

【“皇亲国戚,万两起刑!”刘宗敏的冷笑穿透浓烟。这位曾向崇祯哭穷的老国丈,此刻脚踝绑着灌铅铁球,最终,周奎交出52万两现银,足够五万明军一年的饷银,却抵不过崇祯当日哀求的零头。

(画面切至官员府邸对比镜头:陈演书房密室内堆满金丝楠木箱)

【首辅陈演声称“家无隔夜粮”,却在李自成破城后,从其地窖起出四万两白银】

【兵部尚书张缙彦的“充公祖产”谎言,被大顺军用烙铁揭穿:他私宅佛龛下埋着两万两辽东军饷】

【最讽刺的是光禄寺卿李元鼎,那些声称“典当殆尽”的祖宅地契,最终在拷饷夹棍下化作十万两现银】

(镜头切至东厂提督王之心:铁钉穿过锁骨,悬于盐水池上)

解说词语速加快,伴随滴水声......

【东厂提督王之心尝遍“大顺十八刑”:生锈铁钉贯入指甲、沸油浇灌脚心、盐粒填塞伤口…这位曾掌控大明情报网的巨贪,在第七日终于崩溃】

【他供出的地窖入口,让士兵们用马车拉了整整两昼夜——15万两现银、3000两黄金、以及万历年间铸造的宫廷金器,总价值超过百万两。讽刺的是,崇祯募饷时,他仅“勉强”捐出1万两】

【这些染血的白银大多刻着崇祯朝的烙印:辽东前线的军饷、江南水灾的赈银、甚至皇宫屋脊的鎏金铜瓦】

【当它们被熔成“永昌通宝”时,李自成或许在笑——大明官僚用两百年筑起的贪腐高墙,农民军用二十天便将其推倒。仅北京城内便有1600名官员受刑,平均每人吐银4.3万两,是崇祯募饷额的800倍】

解说词(悠远).......

【为何官员宁亡国也不救崇祯?答案藏在两个冰冷的现实里......】

【其一,财富来路不正。明朝官员俸禄微薄,海瑞一生清贫,遗产不足20两。若有人捐出巨资,无异于自认贪污——在明朝,贪污者将被剥皮实草】

【其二,王朝信仰崩塌。成国公朱纯臣献城门迎李自成,太监杜勋跪迎起义军,高官已视明朝为“将倾之厦”。他们捂紧钱袋,只为在新朝谋得一席之地】

【7000万两白银,20万两募饷,两个数字定格了一个王朝的黄昏。崇祯的绝望、官员的算计、李自成的暴烈,共同编织了这场末日闹剧。历史从未远去——当权力与财富的博弈吞噬了责任,再坚固的帝国,也终将沦为白银冢下的尘埃 】

(字幕浮现]:

【大厦将倾,焉有完卵?——明末士大夫的悲剧,亦是人性永恒的镜鉴。】

--

随着天幕的结束,崇祯时空的大殿上是一片寂静,显然就连崇祯自己都已经被吓傻了。

只是天幕上报出名字的人是真的傻了,那些没有报出名字的人,此时想的是如何在崇祯十七年前逃出北京城......

--

而在更远的谷城天幕之下,传来的则是张献忠爽朗的笑声:“老李干得好,这一次我服你!”

在与谷城相隔并不远的商洛山中,刘宗敏一下子就精神了起来——

“李哥,就冲咱哥们干这么一回露脸的事儿,这个反,我是继续造定了!”

说完这话,他一把掀翻了还在冒着热气的火锅,对着刚才还垂头丧气的几百号人大喊——

“这个反,我刘宗敏造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