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脑透 > 第149章 挑战军工复合体

脑透 第149章 挑战军工复合体

作者:吴为而至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23 07:12:50 来源:小说旗

罗伯特虽有控制A国的野心,但在他的计划中并不想一开始就与军工复合体正面争斗,而是希望通过深睡枕和“静心者”逐步渗透。他甚至一度非常佩服军工复合体,能深耕国会和政府多年,拥有非同寻常的控制力,也曾想过利用脑透技术让这些控制力不留痕迹地为自己所用。但令他没有料到的是,自己的一个“假动作”招致了真报复。其实,这个偶然的火星之所以能演变为一场巨大灾难,是因为赶上了特定的历史阶段。

曾经有三十多年,A国的武器与其他国家的武器相比,有着巨大的代际领先差异。A国的军工复合体除了为本**队配给大量先进装备外,还将武器出口到全世界许多国家。换句话说,在这段时间里,全球大部分最先进的武器都是A**工复合体制造的,别人都是求着他们买军火。虽然这些军工复合体之间在具体订单上也有竞争,但回头看来,这些订单都是在几家着名的大企业之间“风水轮流转”,其他的企业根本没有能力参与其中。于是,这些个圈子中的企业达成了默契,把武器价格、弹药价格和维修价格都标得高高的,利润留得厚厚的,几十年下来自然成了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同时,技术因为领先得太多了,在战场上没了对手,所以在下一代武器如何发展上,这些军工复合体也就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和想象空间,当然他们会拿出更炫酷、更昂贵的新家伙,让军方和其他国家的军队买单。现在坐在这些企业cEo和董事会办公室里的那些老家伙们,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就是在这种自豪中干活的。时间一长,这种“老子说了算”的状态在他们心里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令全世界都没想到的是:大约在十来年前,c国的军事工业突然加速发力。起初,A国的大多数人都认为c国是在窃取A国的技术,拷贝R国的图纸,做些什么仿制品。但是后来发现,c国的不少新型武器甚至比A国和R国都先进,比如:中程导弹、有源相控阵雷达、驱逐舰等等。几年前,两场爆发在欧洲但烈度不同的冲突都证明,一架小小的廉价无人机,可以相当轻松地干掉价值连城的新型坦克和步战车,甚至轰掉机场上的飞机,连锅端了战略军火库。特别是无人机,c国的研发、生产和控制能力俨然是世界一流的,而且价格十分便宜。与此对应的是,A国蓝火公司等各大军工复合体提出的无人机发展计划无一不是先进的、体型偏大的隐身无人机。因为这种类型的无人机才能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利润。

无论是在A国的国会里、政府里还是军队里,都有一群像霍克上校这样早就看不惯**军工复合体的人,他们要么出于自己背后有不同的利益集团,要么是真的有国家责任感,慢慢结合成另一股势力,主张“开辟第二战场”,把更多的军工创新和订单给到低成本的新兴高科技公司。

凑巧的是,当初FIt团队突破脑透技术的时候,戴维迅速以“对国家和社会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为由,对该技术实施了控制。当然,罗伯特早已料到这个情况,抢先布局,暗中控制了核心科学家伊桑,“复制”开发了脑透模型。他非常清楚,即使被情报机关强力剥夺,如果“一枪不放”,不做挣扎地就交出控制权,不符合他的一贯做法和常理,于是精心策划了伊桑摔门而去和自己与戴维讨价还价的过程。他跟戴维提出的主要条件就是希望戴维能给团队公司介绍一些政府订单,同时可以在国内调查局的许可与监控之下,使用脑透模型进行碳硅双智循环模式进行科研和产品研发。戴维心里觉得罗伯特这类唯利是图的资本家提些条件才正常,为了尽快顺利完成任务,答应了罗伯特的条件,而且确实向霍克上校推荐了FIt团队。

他们都没想到的是,当时霍克他们正想找一些创新型企业在军工复合体那个针扎不透,水泼不进的“传统”(几家垄断的)市场中撬开个缝隙,放入些鲶鱼,至少也要透点新鲜空气。令霍克他们惊喜的是,FIt团队在琳达的带领下,数次在竞争中成功中标并高效提交成果,眼看风头就要胜过蓝火公司这些传统大军工企业。一开始,蓝火cEo迈克尔这些人也认为是霍克他们作妖,偶然成功而已,但越来越觉得情况不妙。直到最近,在国会控制预算的压力之下,军方做出了一个巨大的决定——放弃了未来大量采购先进隐身无人机的计划,转而寻求采购大量非隐身廉价无人机。因为他们不能容忍在未来的战争中 ,有另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明显的无人机数量优势而取得战场制空权。这几乎如同向传统军工复合体发射了一枚致命的导弹,不仅毁灭了他们在先进隐身战机研发上的前期投入,还堵死了他们后面挣钱的路数。因为天底下的人都知道,无论是蓝火公司还是飞神公司,都可能造出先进的无人机,但都造不出廉价的无人机,因为他们的整个研发、生产和运营的体系都过惯了富裕日子,完全不支持制造低成本的产品,就算老板想干,工会也不会答应。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琳达的FIt团队搭了一个草台班子就敢出来叫板。

琳达的做法与他们长期以来的完善机制全然不同,她先用AI将整个研发计划,包括硬件和控制系统,切分成了1001个输入和输出都非常明确的单元,再将每一个单元作为一个任务通过网络招募研发者。一旦通过评估,双方会在网上签约,任务完成后,通过区块链支付比特币。她本人将这个行动戏称为“一千零一夜”。最终招募和评估选出的任务承担者,很多都是硅峰里的创新型小企业,在蓝火公司的迈克尔这帮军工集团高管看来,就是一堆上不了台面的小公司,甚至还有一些是以个人名义承揽的。

起初罗伯特也对这个方式将信将疑,但看到琳达团队前面的成果,而且出于支持硅峰企业的考虑,还是决定相信琳达,甚至还对其中一些创新企业进行了风险投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