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102章 儒道探赜

修仙修傻了 第102章 儒道探赜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小普闻孔子之言,心中敬意更盛,继而问道:“夫子,君言君子入世当以仁心义行,然仁与义之内涵深远,其于行事判断之准则若何?且在复杂多变之世局中,如何能精准把握仁与义之尺度,而不致有所偏失?”

小普微微前倾身子,目光专注地望着孔子,眼神中满是对答案的渴望。

孔子目光坚定,朗声道:“仁,爱人也。发自内心之善念,推己及人,视众生如己出,方为仁之大本。

义者,宜也,行事合乎时宜,遵循正道,不逾矩,不妄为。

于乱世之中,见百姓饥馁,若有粟米,散之济民,此乃仁;遇不义之战,挺身而出,护佑家国,是为义。

然判断仁义之尺度,需凭智慧与经验。多学多思,审时度势,察人心之向背,明事理之曲直。

且君子当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自觉,常省己行是否合于仁义,有过则改,方能于纷繁世象中不迷不失。”

孔子说到此处,微微一顿,踱步片刻,又道:

“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守节于首阳山,其于商亡之后,以饿死之举全其忠义之名,虽其行壮烈,然亦当思,若能于周之新朝,以仁心劝诫君主行仁政,使百姓得利,或亦不失为仁义之举,此中权衡,殊为不易。

昔者,子产不毁乡校,虽众人皆议朝政得失于其中,然子产深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以宽容之态容百姓发声,顺民意而改政施,此亦为仁义智慧之体现,于包容中求治世之进益。”

小普若有所思,点头称是,旋即又道:“夫子,儒家重教,以礼义道德教化万民,然人有贤愚不肖之分,教化之法如何能遍施众人,使皆能受其益,而入于善道?”

此时,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众人的衣袂。

孔子轻抚长须,缓言:“教育之道,因材施教为要。有能悟于诗书者,导之研读经典,穷理尽性;有长于技艺者,教之百工之事,使其精于一艺,以利民生。且教之不倦,如蜡烛之燃尽自身,照亮学子前行之路。又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行。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偃,上有所行,下必效之。”

孔子的声音平和而坚定,如春风化雨般洒落。

“昔者,曾子烹彘,以信教子,其子遂成诚信之人。于乡闾之间,兴庠序之教,使幼有所学,长有所成。老者亦可为师,传其阅历经验;少者可互学,砥砺共进。颜回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向学之志,其于孔门受教,亦为诸生之楷模,令众人知学问之贵不在外物,而在内心之坚守。如此,则教化之功可成,万民皆可向道而趋。”

怡宝在旁,眼中忽现灵光,问道:“夫子,若以儒道治世,太平盛世可得长久乎?道家有云,盛极必衰,物壮则老,儒家之治世理念如何应对此兴衰之变?”

怡宝眨着眼睛,满脸好奇与期待。

孔子微微昂首,神色庄重:

“世间兴衰交替,乃常理也。儒家治世,非求万世不变之盛景,而在尽其人事,使盛世之福泽广被万民,且于盛时预作绸缪。

当政者以民为本,轻徭薄赋,使民休养生息;广纳贤才,任人唯贤,朝堂之上皆为忠良之士,则政通人和,可延缓衰败之至。

且于盛世之中,不忘礼义之传承,道德之弘扬,使民心向善,风俗醇厚。虽衰颓或难避免,然亦可于乱世之中,留存文明之火种,待时势转机,再度复兴。

如三代之治,虽有桀纣之乱,然汤武兴替,复归正道,皆因礼义道德深植人心,未被全然磨灭。

故儒家治世,于兴衰之间,坚守正道,不懈不怠,为万世开太平,虽任重道远,然矢志不渝。”

孔子言及此处,目光深邃而明亮,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制礼作乐的盛景,声音微微颤抖,满是对先圣之敬仰与对儒家治世理想的执着。

“昔周公辅成王,制礼作乐,构建周之盛世根基,虽有后世之乱,然其礼义制度影响深远,为后世儒家治世提供典章规范,此亦为儒家于历史长河中应对兴衰之智慧见证,以先圣之制,启后世之兴。

道家言盛极必衰,警示吾辈需有危机意识,儒家则在此基础上,更强调以人力积极构建稳固之根基,如轻徭薄赋、礼义传承等,二者相济,方为应对世间变幻之良策。”

小普与怡宝闻之,心中豁然开朗,深感孔子儒家思想之宏阔深邃,不仅关乎个人修身立命,更于家国天下之治,有着高瞻远瞩之布局与深远悠长之考量。

其与道家思想相较,犹如双峰并峙,二水合流,共同汇聚成华夏思想文化之浩渺汪洋,泽被后世,永不干涸。

小普与怡宝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收获满满的喜悦与对未来继续探索思想真谛的坚定决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