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116章 超然之境

修仙修傻了 第116章 超然之境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老子轻咳一声,开始讲解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怡宝恭敬问道:“老君,您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这重与轻、静与躁之间的关系该如何深入理解?”

老子手抚长须,说道:“重乃根基,犹如大厦之基石,树木之深根。轻为表象,若无重之根基,轻便无所依托,如飘萍逐水,难有定所。静能制躁,躁由心生,心若宁静,如止水之渊,外界纷扰亦难动其根本。躁则乱心,使人迷失方向,举措失当。”

小普若有所思后问道:“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这里的辎重是否只是简单的行李物资,还是另有深意?”

老子微微点头,道:“辎重非仅物也,更喻指根基、根本。君子行事,时刻不忘根本,不被表面的轻佻诱惑所动。于修身而言,道德修养、本心之善即为辎重;于治国,民生福祉、国家根基便是重中之重,不可须臾离也。”

怡宝又追问道:“老君,‘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在面对荣耀繁华时,如何才能做到安然处之,不被其扰乱心神呢?”

老子目光深邃,说道:“需以静制动,以重驭轻。深知荣观如过眼云烟,虚幻不实。不贪恋、不追逐,以淡泊之心视之。如飞鸟过空,虽有山川美景,却不停留眷恋,心向远方。不为一时之荣而忘乎所以,坚守内心宁静与根本,方能超然物外。”

小普接着说:“老君,‘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君主若轻躁行事,会带来如此严重后果,那他们该如何避免呢?”

老子神色凝重:“君主当以天下为重,以万民为本。不可仅凭一己私欲、一时冲动而妄为。应沉稳持重,静心思虑朝政得失、民生疾苦。制礼作乐、颁布政令皆需契合国情民意,不兴无谓之师,不加重百姓负担。若能重静自持,国家方能长治久安,否则将根基动摇,君位亦失。”

怡宝眼睛一亮,问道:“老君,这对于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启示是否是要在追求目标时,不被浮躁情绪左右,重视根基的稳固,踏实前行呢?”

老子微笑道:“善哉,汝能有此悟。凡人于世间,无论为学、立业、修身,皆需以重为根,以静为守。不为浮名虚利所动,一步一印,夯实根基,方能于人生之途稳健致远,不失本心与方向。”

小普与怡宝皆拱手行礼,深感此章智慧,铭记于心,以便日后在生活里依道而行。

老子微微闭目,须臾,睁眼讲道:“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怡宝率先发问:“老君,‘善行无辙迹’等句,是说圣人做事的境界极高,让人难以察觉其行动的痕迹吗?这如何能做到呢?”

老子双手抱臂,说道:“此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之妙。圣人之行,如春风化雨,润万物于无声。因其心与道合,依道而行,所为之事皆契合自然规律,不刻意为之,故无生硬之辙迹。善言者,其言真诚质朴,不矫揉造作,无虚伪巧诈之瑕疵,能感人至深。善数者,心算神妙,不依赖外物,此皆因对事物之理洞察深刻,非刻意炫技。”

小普思索片刻后问道:“老君,‘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圣人为何能做到不遗弃任何人、任何物呢?”

老子手抚长须,缓声道:“圣人以慈悲为怀,能洞悉众人与万物之性。人有贤愚不肖,物有优劣等差,然皆有其用。圣人因材施教,因物制宜,发掘其潜能,使各得其所。如良匠能化腐朽为神奇,于顽石中见美玉,于废材中造华屋,此乃圣人之袭明,以道之光辉普照,不使一人一物被遗落。”

怡宝又问:“老君,‘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这是说善人与不善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学习的关系吗?”

老子目光深邃,说道:“正是。善人以其德行与智慧,可为不善者之楷模,指引其走向正道。而不善人之行,亦可为善人提供借鉴,使其反思自身,避免犯错。二者相资为用,如阴阳互补。若不善之人不知敬重善人,善人亦不珍惜不善人所带来之警示,虽貌似聪慧,实则深陷迷惑,此乃道之要妙所在,不可不察。”

小普接着说:“老君,在世间中,我们该如何去发现并践行这种善人与不善人之间的关系呢?”

老子点头道:“于人群之中,当以谦逊之心,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以善者之言行修正己身,以不善者之过为戒。于物亦同理,珍惜万物,善加利用,不暴殄天物,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如此方合于道之理,渐入佳境。”

怡宝眼睛一亮,问道:“老君,这是否意味着在生活里,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对待事物,都要秉持一种包容且善于发现价值的态度?”

老子微笑道:“然也。以包容之心纳万物,以敏锐之眼识价值,于世间万象中领悟道之真谛,方可得内心之安宁与处世之智慧,使自身与天地同流,与道合一。”

小普与怡宝皆拱手行礼,深感此章内涵深刻,决意于今后悉心体悟践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