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131章 内功,身体之秘

修仙修傻了 第131章 内功,身体之秘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老子正襟危坐,宝相庄严,语调平和而深邃地讲道:“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怡宝整理衣冠,神色虔诚且恭敬,上前一步,稽首行礼后,轻声问道:

“老君,您所言的‘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此中的‘始’与‘母’,其内涵幽微玄奥,弟子愚钝,实在难以透彻领悟,究竟所指的是什么呢?还望老君慈悲,为弟子详细解说。”

老子微微颔首,目光仿若穿越了无尽的时空长河,缓缓说道:

“此始者,非寻常意义上的开端,实则乃那至高无上、深不可测的道。

道,宛如那鸿蒙未判、混沌初开之时的元始一气,它没有具体的形状,无法用言语确切地命名,却似那孕育万物的神秘胚胎,潜藏着无穷无尽的生机与无限的可能性。

它是天地开辟的根源,是宇宙间一切存在与变化的起始点,故而堪称天下万物的生母。

你且看这世间,无论是那浩渺星空中闪烁的繁星,它们各自遵循着神秘的轨道运行,散发着璀璨的光辉;

还是那巍峨耸立、绵延不绝的山川,其雄伟险峻的身姿彰显着大地的磅礴力量;

亦或是那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草木,在四季的更迭中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不息;

以及那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生灵,它们或奔走跳跃、或翱翔天际、或游弋水底,在世间繁衍生息,这所有的一切,无一不是在道的滋养与孕育之下才得以生发、成长、演变。

道就如同那隐匿于幕后的伟大导演,默默地操控着世间万象这一场宏大而精彩的舞台剧,而万物则是在其指挥下登台亮相的演员,各自演绎着独特的生命历程。”

小普在一旁若有所思,待老子话音稍落,便接着问道:

“老君,既然已经知晓万物乃是道之子,那么究竟该如何做才能真正地守其母呢?而且,为何只要坚守这母道,就能够确保一生都不会遭遇危险与灾祸呢?”

老子手抚胸前的长须,神色凝重而又充满智慧,说道:

“所谓守母之道,其关键在于让自己的内心与道深度契合,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不被外界事物那些纷繁复杂的表象所迷惑、所干扰。

需时刻以一颗道心去审视、去观照世间万物,就如同用一面清澈明亮的镜子去映照万物的真实面貌,从而能够洞察到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规律。

这是因为道具有永恒不变的特性,它如同那稳固的基石,无论世间如何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它都始终屹立不倒。

倘若一个人能够紧紧地依傍着道,将其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准则,那么就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航行的船只,紧紧地锁定了远处那明亮的灯塔作为指引,无论遭遇怎样的狂风巨浪、暗礁险滩,都能够准确地把握航向,避开重重危险,从而平稳地驶向人生的彼岸,安然度过一生。

反之,如果一个人背离了道,就如同失去了导航的船只,在茫茫大海中随波逐流,最终必然会被汹涌的波涛所吞噬,陷入无尽的危险与困境之中。”

怡宝眉头微皱,似乎仍有困惑未解,于是又问道:

“老君,您所说的‘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这里的‘兑’与‘门’,弟子实在难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它们究竟寓意着什么呢?还请老君为弟子解惑。”

老子轻轻叹了口气,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对世人的悲悯,说道:

“兑者,乃是指人体与外界相互沟通的各种感官孔窍,如眼、耳、鼻、舌等。这些感官犹如一道道门户,外界的声色犬马、功名利禄等各种诱惑,便是通过这些门户源源不断地涌入人心。

而门者,则是指心之门户,也就是人心受到外界诱惑而开启的**之门。

倘若一个人能够有意识地闭塞这些感官**,就如同给自己的心灵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使其不被外界的声色犬马所动摇、所侵蚀;

同时紧闭心门,不让名利权势等**有可乘之机,从而进入内心深处扰乱心神。

如此一来,这个人便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不会被尘世中的虚妄之事所牵绊,也就无需一生都在忙碌奔波、追逐那些虚幻不实的东西,自然能够获得内心的自在与安宁。

相反,如果一个人放纵自己的感官,毫无节制地去追逐外界的诱惑,肆意开启心门接纳无穷无尽的欲念,那么他必然会陷入尘世的重重纷扰之中,如同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泥沼,被**的枷锁牢牢禁锢,最终身心俱疲,陷入绝境,即使想要拯救自己也无能为力,只能在痛苦与迷茫中度过一生。”

小普听闻老子的一番教诲,心中似有所悟,当下拱手行礼,恭敬地说道:

“老君,您所说的‘见小曰明,守柔曰强’,这其中的道理似乎与常人所认知的明与强有所不同,弟子深感困惑,还请老君详细阐释其中的深意。”

老子脸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眼神中透着深邃的智慧,说道:

“见小者,并非是指看到微小的事物,而是强调一种敏锐的洞察力与感知力,能够于细微之处、毫末之间洞察事物发生变化的端倪与迹象。

就如同那睿智的智者,仅仅看到一片树叶从枝头飘落,便能敏锐地感知到秋天即将来临;

或是从一丝微风的拂动中,察觉到天地间气候的微妙变化;

又或是从一个人的细微表情、不经意的动作中,洞悉其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与情感波动。

这种能够察常人所不能察、见常人所不能见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明。

而守柔并非是表现出柔弱可欺的样子,相反,它是一种如同水流般的智慧与力量。

水看似柔弱无比,却具有无比强大的适应性与韧性,它遇强则绕,顺势而为,从不与强大的力量正面抗衡,然而却能在持之以恒的流淌过程中,以柔克刚,滴穿坚硬的石头。

这便是守柔的真谛,不与万物争强斗胜,不恃强凌弱,而是在默默中坚守自己的本性,发挥自己的力量,以一种看似无为却实则有为的方式成就非凡的事业,此乃柔之至强的力量体现。”

怡宝微微点头,像是对老子的讲解有了更深的理解,接着又问道:

“老君,‘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此句的含义弟子仍不太明晰,还请老君进一步开示。”

老子目光温和地看着怡宝,说道:

“人皆具有自身的智慧之光,这光芒能够帮助我们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去洞察世间的是非善恶、真伪美丑。

然而,这光在照亮外界的同时,也容易招惹外界的尘埃与污垢,如果不加以清理与净化,久而久之,便会使这智慧之光变得黯淡无光。

故需时常回归内心深处的那片清明之境,如同擦拭一面蒙尘的明镜,使其恢复原本的光洁与明亮。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运用智慧之光去应对世间万物时,不会因为被**、偏见等杂质所蒙蔽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与行为,从而避免给自己带来灾祸与殃害。

这便是一种修行的常道,是人们在追求道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去领悟、去践行的基本准则。

遵循此道,可使自身在道的指引下稳步前行,如同在一条光明的大道上行走,既能欣赏沿途的风景,又能确保自身的安全与安宁,最终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与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