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208章 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修仙修傻了 第208章 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金刚经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清晨,只树给孤独园宛如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仙境,第一缕阳光轻柔地穿透薄雾,给这片宁静的修行之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晶莹的露珠在嫩绿的草叶上微微颤动,恰似一颗颗灵动的水晶,折射出梦幻般的光芒,这是大自然在黎明时分馈赠的珍贵礼物。枝头的鸟儿欢快地鸣唱着,它们清脆的啼鸣声交织在一起,在清新的空气中回荡,宛如奏响了一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晨曲,唤醒了沉睡的世界,也唤醒了沉浸在禅定中的小普。

小普缓缓睁开双眼,昨夜深入探究佛法的思索仍像袅袅余音,在他的心头萦绕不散。一想到即将迎来新一天在佛陀教诲下的修行,他的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期待。那是对无上智慧的热切渴慕,对心灵境界升华的深深向往,这种期待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在他的胸腔中熊熊燃烧,给予他无尽的动力。

小普迅速而细致地整理身上的僧袍,每一个动作都庄重而虔诚,带着对修行的敬畏与尊重。他缓缓迈出脚步,向着法堂稳步前行。一路上,微风如同亲密无间的伙伴,轻轻拂过他的脸颊,带来花草馥郁的芬芳。这股芬芳如同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抚平了他内心深处的每一丝波澜,让他的内心愈发澄澈宁静,仿佛尘世的纷扰都被这缕微风悄然带走,只留下一片空灵与纯净。

走进法堂,袅袅檀香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众弟子早已整齐地端坐在蒲团之上,他们的脸上,无一不写满了对佛法的敬畏与期待。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诉说着对智慧的虔诚追求,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小普寻得自己的位置,缓缓落座,双手在身前虔诚地合十,目光紧紧追随着佛陀,眼神中满是对新知识的渴望,恰似干涸的土地急切地盼望着甘霖的滋润。

佛陀目光慈悲祥和,仿若春日暖阳,温暖而不炽热,缓缓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修行者,而后缓缓开口:“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小普在心里默默翻译着:“须菩提,你怎么看呢?可以通过具备圆满完备的色身来认识佛吗?”

须菩提恭敬地起身,身姿挺拔如松,语气笃定地回答:“不也,世尊。”

他微微一顿,接着说道:“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小普在心中细细琢磨,须菩提尊者的意思是:“不可以,世尊。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来所说的具备圆满完备的色身,并非是真实的具有固定不变的圆满完备色身,只是名为具备圆满完备的色身罢了。”

小普暗自思忖,世尊这句“须菩提,于意云何?”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轻轻开启了智慧之门;又似一盏明亮的灯塔,照亮了思维的迷宫,引导着大家深入思考。而“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直白,实则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佛法义理,如同深邃的海洋,表面平静,实则暗藏汹涌。

在凡人的认知范畴里,常常会将佛具象化,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拥有完美、庄严、光辉四溢的外在形象。他们认为,只有这般具象的、肉眼可见的形象,才能承载起对佛的信仰与敬畏,仿佛佛的存在就等同于那外在的完美表象。

然而,须菩提尊者的回答,如同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瞬间打破了这种常规而又局限的认知。“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这短短数语,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修行者前行的道路。

它清晰地表明,我们绝不能仅仅凭借外在的色相去认识佛的本质。佛,并非是一个被外在形象所束缚的存在,其本质是一种超越了一切色相、超越了时空限制的无上智慧和觉悟。它是一种深邃而又广袤的精神境界,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是世间一切真理的源头。

那些所谓的具足色身,比如寺庙中庄严肃穆的佛像,它们固然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敬畏与虔诚,让人们在瞻仰的瞬间,感受到佛法的神圣与庄严。那精美的雕刻、庄严的神态,仿佛将佛的慈悲与智慧具象化,让人们能够通过这些外在的形式,初步领略佛法的魅力。

但从本质上来说,这只是一种为了方便众生理解和信仰的权宜之计,是将抽象的佛性以一种具象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以便引导众生走向觉悟之路。真正的佛性,是无形无相、无处不在的,它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弥漫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遍布虚空。它存在于每一个众生的内心深处,宛如一颗沉睡的种子,等待着被智慧的光芒唤醒,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佛陀接着问道:“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小普在心底默默翻译:“须菩提,你怎么想呢?可以通过具备各种完备的形相来认识如来吗?”

须菩提毫不犹豫,坚定地回答:“不也,世尊。”

稍作停顿,他条理清晰地阐述:“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小普理解须菩提是在讲:“不可以,世尊。原因是什么呢?如来所说的各种完备的形相,并非真实存在固定不变的各种完备形相,只是名为各种完备的形相。”

小普听到此处,心中猛地一震,思维的齿轮开始飞速转动,进一步深入思索。“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这一问,恰似在平静的心湖投入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是在提醒修行者们不能被表象所迷惑,不能执着于如来的各种外在表象。

世间万物,大到山川湖海,那雄伟壮丽的山脉、波澜壮阔的海洋,它们的形态各异,气势磅礴;小到一草一木,那嫩绿的小草、娇艳的花朵,它们的姿态万千,生机勃勃。皆有其独特的相。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被这些表象所吸引,所迷惑,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表象就是事物的真实本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些表象如同镜花水月,看似真实,实则虚幻不实,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今天我们看到的娇艳花朵,明日可能就会凋零枯萎;巍峨的高山,在岁月的侵蚀下也会逐渐改变模样。

如来的真实境界,是一种超越了一切表象、一切概念的绝对清净和自在。它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限制,不被任何世俗的观念所左右,是一种纯粹的、本真的存在。它如同宇宙的本源,宁静而深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我们若执着于如来的各种相,就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便固执地认为自己所触摸到的就是大象的全貌。摸到象牙的人,以为大象如同尖锐的长矛;摸到象腿的人,觉得大象好似粗壮的柱子。这种片面的认知,只会让我们离佛的真谛越来越远,在无尽的迷茫中徘徊。

只有当我们勇敢地放下对诸相的执着,以一颗纯净、空灵、毫无杂念的内心去感悟,去体会,才能穿透表象的迷雾,触及到如来的真正智慧和慈悲。这需要我们不断地修行,不断地磨砺自己的心智,去除内心的贪嗔痴,打破我执的枷锁,回归到内心的本真状态。

这时,法堂中一位年轻的修行者站起身,脸上写满了疑惑,急切地问道:“世尊,既然不能以相来认识佛,那我们该如何去感悟佛的存在和智慧呢?”

佛陀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微笑,那微笑如同冬日里的炉火,温暖而治愈,他语重心长地说:“修行之人,当离一切相,修一切善。”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法堂中回荡:“不被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所迷惑,以一颗平等、慈悲、清净的心去对待世间万物。”

稍作停顿,佛陀继续说道:“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修行和体悟,放下心中的贪嗔痴,去除我执,方能渐渐领悟佛的智慧和真谛。”

小普听后,内心深受触动,暗暗在心中发誓,在今后的修行之路上,一定要时刻警醒自己,绝不能被表象所左右。他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在看到一些盛大隆重的法事活动时,那华丽的仪式、庄严肃穆的场面,瞬间吸引了他的目光。

那精美的法器、华丽的服饰,以及众人虔诚的礼拜,让他内心不由自主地产生赞叹和向往之情。现在细细想来,这正是自己执着于相的典型表现。真正的修行,绝非仅仅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那些华丽的仪式、壮观的场面,固然能够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让人们在那一刻感受到佛法的庄严与神圣。

但这只是修行的辅助,而非核心。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觉悟,在于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践行,在于将佛法的智慧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无论是清晨的诵经、午后的禅修,还是与人相处时的一言一行,都应体现出佛法的慈悲与智慧。

此后,小普更加勤奋努力地投入到修行之中。他每日天未亮便早早起身,在静谧幽深的山林中,独自一人虔诚地诵读经文。他的声音在山林间回荡,与鸟儿的歌声、微风的轻吟相互交织,仿佛构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

在诵读的过程中,他不再满足于机械地念诵文字,而是全神贯注地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他深入思考经文与自己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努力将佛法的智慧运用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当他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时,他会想起佛陀的教诲,以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当他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他会以慈悲心去理解和包容。

在市井中,小普遇到了一位因生活琐事而烦恼不已的妇人。妇人满脸愁容,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声音也带着一丝哽咽,向他哭诉着生活的种种不如意。

“大师,我这日子过得太苦了。家里的琐事一堆,孩子不听话,丈夫也不理解我,我感觉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了。”妇人哭诉道。

小普耐心地倾听着,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与慈悲,待妇人倾诉完毕,他温和地说:“大嫂,您所烦恼的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因为您执着于生活中的种种表象。”

他微微顿了顿,接着说道:“您认为事情应该按照您期望的样子发展,一旦不如愿,便心生烦恼。但实际上,这些表象都是虚幻的,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小普看着妇人,语气温和而坚定:“您不妨试着放下这些执着,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您会发现内心会变得更加平静和自在。”

妇人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带着几分迷茫问道:“大师,道理我懂,可如何才能真正放下呢?”

小普微笑着,耐心地解释道:“从每一个当下做起,当您心生烦恼时,试着觉察自己的念头,不要被它所控制。”

他举例说明:“比如,当您与人发生争执时,不要立刻陷入愤怒,而是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件事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这样慢慢地,您就能逐渐放下执着,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妇人若有所思,轻轻点了点头,眼中的迷茫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希望的光芒。小普看着妇人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哪怕只是帮助一个人减轻烦恼,都是对佛法的一次生动践行,都是在传播佛法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回到只树给孤独园后,小普与其他弟子分享了自己在市井中的经历和感悟。

“这次在市井中遇到那位妇人,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佛法的智慧。我们修行,就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帮助众生解脱烦恼。”小普感慨地说。

弟子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要以小普为榜样,在生活中更加用心地去修行,用佛法的智慧去帮助更多在苦难中挣扎的人。

夜晚,万籁俱寂,小普独自坐在禅房外,仰望着满天繁星闪烁。那浩瀚的星空,宛如宇宙的深邃眼眸,神秘而又充满魅力。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佛陀的谆谆教诲之上,回想起自己在传播佛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深地明白,修行之路漫长而艰辛,充满了无数的挑战与考验,宛如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每一步都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每一次面对困难和挫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但只要心中有佛,有对众生那无尽的慈悲与怜悯,就一定能够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每一次对佛法的深刻领悟,每一次成功帮助众生的宝贵经历,都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他前行的道路,成为他前进的强大动力,让他离那圆满的智慧之境更近一步。

他相信,终有一天,他也能像佛陀一样,以智慧之眼洞察世间的真相,以慈悲之心普度众生,让佛法的光芒照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让每一个众生都能感受到佛法的温暖与力量,走向解脱与自在的彼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