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修仙修傻了 > 第304章 早餐摊的气感

修仙修傻了 第304章 早餐摊的气感

作者:普广111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0 09:42:45 来源:小说旗

秋分后的第七天,晨雾未散,楼下“李记豆浆”的煤炉正咕嘟咕嘟吐着白气。我盯着老板娘揉面的手——面团在她掌心翻折时,腕骨突出如太极图的阴阳眼,每压一次案台,木砧板都会发出“咚”的闷响,像敲在丹田上的木鱼。

【揉面引气法·触觉三关】

第一关:触物知息(观形)

老板娘抓起面团甩在案上,面团颤巍巍弹起时,我突然想起武当山老道士说“气随形走”。她的手法分三叠:

- 醒面拍:手掌摊平如荷叶,拍面团时手腕放松,让面香混着水汽扑上鼻尖(对应佛家“触尘观”:借触觉锚定当下)。

- 揉面旋:五指微弯如抱球,顺时针揉时吸气,面团从圆心向外扩散;逆时针揉时呼气,面团向掌心收拢(暗合道家“后天八卦”旋转方向)。

- 摔面震:举高面团时沉肩坠肘,松手让面团自由落体,听撞击案板的“咚”声时,意想脚底涌泉穴与地面共振(类似密宗“金刚震”,借外力震散滞气)。

我买了三根油条,故意不用手机支付。当指尖触到老板娘递来的塑料袋时,她掌心的温度透过薄塑料袋传来,面团的余温混着她指腹的老茧,像块会呼吸的暖玉——这不是幻觉,掌心的劳宫穴真的轻轻跳了跳。

第二关:接物过气(纳气)

回家后把剩下的面团揉成小球,模仿老板娘的手法:

- 捏面识力:拇指按面团中心,食指中指抵面团背面,像夹着枚铜钱(道家“掐诀”的生活化:双指成“剑诀”,实则固定气脉走向)。

- 搓面导气:双手掌心相对,将面团在中间搓圆,想象两掌之间有个透明气泡,面团每转一圈,气泡就亮一分(佛家“观想光明”简化为“观想气团”)。

- 按面定桩:把面团按扁时,手肘撑在桌面,肩颈放松,让上半身重量通过手臂传到指尖,感受面团凹陷处的反弹力(类似站桩“力从地起”,借面之柔练身之刚)。

揉到第七次时,面团突然变得异常顺滑,仿佛有股热流从指缝渗进掌心,沿着内关穴往手臂爬——想起《黄庭经》“手为人关把盛衰”,原来手掌真的是“气的阀门”,而日常触摸的温度、质感,就是开阀的钥匙。

第三关:食气合一(融气)

趁热咬了口刚炸好的油条,这次没急着咽,而是含在嘴里做“鼓漱纳气”:

- 齿间分气:用后槽牙轻咬油条,让油脂香在舌尖打转,吸气时想“面之谷气入脾经”(对应中医“食疗补气”,道家“服食”的简化版)。

- 舌底牵线:舌尖抵住下齿龈,想象有根细线从舌尖连到丹田,每咀嚼一次,细线就把食物的“热气”往小腹拽(佛家“观想食气”,将吃饭变成“服饵”)。

- 喉间润丹:咽下时故意放慢速度,感受油条经过喉咙的温热感,像给中焦脾胃熨了层暖药(对应道家“咽津纳气”,日常饮食即是“炼精化气”)。

老板娘隔着摊位喊:“小伙子今天揉面像样多了!”原来她早看见我在角落偷师——修行这事,从来不怕被人看见,怕的是自己看不见生活里的“气”。

【日常验证】

晚上在公司楼下买烤红薯,特意用手剥热皮。当指尖被烫得缩回来时,突然发现疼痛瞬间,掌心的劳宫穴本能地收紧——这就是老道士说的“气随神动”!后来试着在挤地铁时握住扶手,把金属的凉意当作“地之气”,掌心的温热当作“人之气”,两种气在虎口的合谷穴交汇,竟真的能减缓晕车的恶心感。

周末去菜市场,摸了摸卖豆腐的木桶:光滑的木纹是“金气”,豆腐的软嫩是“水气”,木桶底的余温是“火气”。当三种触感在掌心交融时,小腹突然轻轻跳了一下——原来古人说“五行在握”,不是玄乎的理论,是实实在在摸到木头、水、火时,身体给出的气感反馈。

睡前在笔记本画了幅简笔画:一个小人捧着热包子,掌心冒着热气,旁边写着:“气不在深山古观,在包子铺的蒸汽里;不在丹书药典,在老板娘揉面的掌纹里。”

(本章功法核心:通过“触物观形→接物纳气→食气合一”三步,将道家“服气”与佛家“观触”融入日常饮食劳作,借触觉感知气的流动,强调“万物皆可引气,触境即是修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