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自知被鸿蒙天道封禁了佛门的神通以及修为和感悟,只要还在这鸿蒙天,哪怕是灵界这幻灵塔中,也是不可能再修佛法!
然而自打从地藏手中获得道德经并参悟之后,小普才知道这是一条不同的修炼之路!佛门是内修从极致的苦行中压榨自身的潜力,从而领悟自性,不向外求!从而圆满自身佛性,得到解脱!
而道德经之道,则是从未知中寻求答案。
博众之长而强自身,于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小普深知看似出了幽影魔神的轮回地狱,实则还在其轮回之中。灵界经历的一切,看似没有幽影魔神什么事,实则他还在冥冥之中掌控着。自己经历一轮又一轮的幻境及考验,以及收获宝藏,看似在成长,其实是一只无形的手在偷偷指引自己的**之心在轮回。以强大的力量为诱惑,使自己在轮回幻境中不得出离!
这般明悟之后,小普决定坐而悟道,参悟道德经。
然而道不贱卖,法不轻传!
若非在地狱中遇到的地藏,极有可能小普沉沦于这鸿蒙天轮回之中。此时之因,当有未来之果。唉,随他去吧!
小普不再思想其他,专心参悟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个写道德经的高人文字造诣比佛祖高明啊!道可以说道?名可以冠名?并非永恒的道?并非永恒的名?结合一下,那就是:可以用言语表述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说出的“名”,不是永恒的“名”。永恒的道是不可说的,永恒的名也是不可说的。
无名,天地的开端?有名,万物的母亲?结合一下,“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原来天地本是没有的,那万物从何而来?万物有个母亲,那就是"有"只要心中诞生了有,才有了这个世界的万物。小普至此才醒悟,一切都是从心的虚幻中生出来的。这个天地,这个万物皆从轮回幻境中生出。有了这个明悟,打破这个与心结合的轮回幻境就有了基础。
故常无欲,因此保持没有**。以观其妙,用以观察这个妙?故常有欲,因此保持有**。以观其徼,用以观察这个徼?结合一下,所以,常常从“无”中观察道的奥妙;常常从“有”中观察道的端倪。小普又悟了!在之前幻境中努力闯关,似有收获诸多法术的用法与经验,这就是强大之道!而此刻静坐不再被强大之道困扰,而保持超脱。妙用啊!这个妙用得好啊!
在这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存在着两种看似截然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概念——“无”与“有”。它们宛如一对孪生兄弟,一同现身于世间,但却各自拥有独特的名号。人们将其合称为“玄”,这个称呼充满了无尽的奥秘与深邃。
所谓玄之又玄,便是那难以捉摸、深奥至极的境界。“无”和“有”虽然来源相同,仿佛出自同一根源,但它们的名称却大相径庭。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表面现象,而是蕴含着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层密码。
当我们深入探究这一奇妙的组合时,便会发现其中隐藏着无数的玄机。“无”代表着虚无、空灵,它如同广袤无垠的虚空一般,包容着一切可能性;而“有”则象征着实存、具体,它是构成我们所感知到的现实世界的基石。
如此一来,“无”与“有”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一个复杂而又和谐的整体。它们的关系就像是阴阳两极,既相互对立又彼此依存。正是由于这种微妙的平衡,才使得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得以不断地演化、发展。
而这幽深又幽深的“无”和“有”,更是成为了开启所有玄妙之门的关键钥匙。通过对它们的领悟与把握,我们能够洞悉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从而揭开那层笼罩在真相之上的神秘面纱。无论是自然科学中的种种现象,还是人类社会的纷繁复杂,都能在“无”和“有的智慧光芒下找到答案。
小普在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磨难之后,终于在此刻实现了大彻大悟!他宛如一尊雕塑般静静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默默地收敛起自己心中所有的杂念和思绪。
此时此刻,他不再去思考如何吸收那隐藏在宝藏之中所获得的巨大力量,也不再绞尽脑汁地谋划怎样才能打破这无尽的轮回之道。他只是单纯地盘腿而坐于这座神秘的灵幻之塔内,让自己的心灵彻底放空,进入一种空灵虚无的状态。
就在这时,一股令人惊叹不已的神奇道韵开始从小普的身体内部缓缓涌现而出。这股道韵仿佛拥有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一般,起初还显得有些微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越来越强大,渐渐地将小普整个人都包裹其中。
那道韵如同一层薄薄的雾气,轻柔地萦绕在小普的周身,不断地流动、变幻着形状。时而化作缕缕轻烟袅袅升起,时而又凝聚成一团团璀璨的光芒闪烁不定。远远望去,小普此刻就像是被一层神秘的光辉所笼罩,让人无法窥视其真正面目。
伴随着那道韵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增强着,小普原本凝实的身躯竟然开始缓缓变得虚化起来。就仿佛他正在从这个现实世界慢慢抽离出去一般,这奇异的景象令人瞠目结舌。
只见小普的双脚渐渐离地,整个人缓缓升空。起初速度还较为缓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如同火箭一般直冲向天际。而在升空的过程中,小普的身形也越发模糊不清,到最后竟化作了一道朦胧的光芒。
那光芒如梦似幻,散发着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气息。它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了高耸入云的幻灵塔之外。眨眼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片寂静和塔中众灵惊愕不已的目光。
展现在眼前的景象,竟是一片无边无际、灰蒙蒙的混沌世界,仿佛没有尽头一般。小普站在这片混沌之中,心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因为他完全不清楚这神秘莫测的大道之力究竟会把自己引领到何处去。
然而,小普绝非毫无依凭。长久以来,他全身心投入到对《道德经》的钻研和体悟之中,这部古老经典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让他洞悉了一个深刻至理:不论是传闻里神秘莫测、宛如仙境般存在的鸿蒙天;亦或是那热闹非凡、纸醉金迷且充满尘世烟火气的红尘天,追根溯源其实皆萌生于那虚幻不实、难以捉摸的“无”。
只要他能坚守本心,始终保持灵台清明,不为外在纷繁复杂的现象所干扰,不让虚妄之念盘踞心头,杜绝心存所谓的“有”,如此一来,不管置身于哪片天地之间,于他而言都如同闲庭信步一般,可以自由自在地穿梭往来,随心所欲地进进出出,不受任何拘束和限制。
想到这里,小普原本紧张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他定了定神,毫然于混沌之中继续参悟起道德经来!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