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海棠未语半春休 > 第53章 建桥

海棠未语半春休 第53章 建桥

作者:乐鑫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0 12:45:16 来源:小说旗

宋子安说话算话,他寻访了几位擅长造桥的师傅,然后就带着人开始沿着东山河进行实地考察,寻找最适合建桥的地方,类似上哨村,中哨村和下哨村的村落还有三处,所以,此次他决定在东山河水共修四座桥,考察完,定下最好的建桥的位置后,已经到十月底了,这时东山河进入枯水期,正是修桥的好时候,村民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干起活来不仅不会偷懒,那完全就是在拼命,大家都希望桥立刻就建好。

每天都是村长多次劝大家休息了,大家才回家,在这样热火朝天,全民参与的修桥活动下,工期真的缩短了很多,原计划两个月的工期,竟然提前了十五天。而且四座桥都是这样的情况,宋子安心中感叹群众的力量大,他想起了娘说的一句话:人心齐,泰山移,任何时候,都不能小看了群众的力量。

在通桥这天,村民们大清早就起来了,大家就像是过年过节一样,全部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大家等着里正的到来,而且听说宋县令也会来,今天开通的就是连接上中下哨村的桥,宋子安刚下马,村民们就自发的鼓起掌来,热烈欢迎,然后又全部下跪,感谢宋县令的大恩大德。

宋子安看着这些父老乡亲,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他也不禁动容。他让大家起来,然后里正开始说话:“各位父老乡亲,今天是个好日子,从今天起,咱们有桥了,咱们不用绕那么远的路去镇上,去县里了,咱们种出来的好东西能卖出去了,这都是托宋县令的福,没有宋县令,大家就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宋县令是我们的恩人,来,我们大家一起给宋县令磕头,”说完他就带头跪下去了。

宋子安急忙扶起他,也示意又要跟着下跪的村民们不用跪了。里正接着说:“我和村民们商量后决定了,我们要给县令您修一座生祠,就在桥头,让村民们世世代代记得宋县令的恩德。”

宋子安一听这话,吓了一大跳,这可使不得,他安抚了一下激动的里正,对大家说:“宋某人身为清山县父母官,为大家解决困难是分内之事,我只是起了修桥这个念头,修桥的银子是朝廷出的,皇上虽远坐庙堂,却心念天下,他听说了大家的困难,就立刻拨银子了,这一个多月来,大家的表现出来的团结协作,干劲十足也让本官非常感动,不管什么时候,靠人不如靠己,有机会也要大家愿意抓住,所以修桥这件事,我们首先要感谢皇恩浩荡,其次还要感谢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抓住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所以大家不用为我建生祠,我只希望大家以后走在这座桥上时,要记得皇恩,要记得继续努力生活,我今天把此桥命名为铭恩桥,希望大家永远铭记当今皇上的恩德。”

大家急忙全部跪下,朝着京城方向跪拜,高呼万岁。不用说,这一幕又被传到王丞相那里了,至于他要怎样去告诉皇帝,就不得而知了。类似的场景其它三座桥的通桥仪式上也在发生,宋子安没有贪功,但是他对于为官之道有了自己的理解,他有了更清晰的努力方向,当然,他也更深的理解了作为一个父母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到了十二月底,修桥铺路一事已经圆满结束。全县的山地土豆也已全部种下,水田还是照旧种麦子和油菜。人们进入了一年中难得的农闲时节,大家开始杀猪宰羊,准备年货又要迎接新年了。与往年不同的是,这几天去县里买东西的人似乎多了些,大家的消费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孙月娘今天没事,就带着子惠来宋玉娥的成衣店看看,店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孙月娘见宋玉娥忙,没空招待她们,她也就顺手帮起忙来。有一对父母带着孩子,一家几口人都在试衣服,不仅自己买,还给家里的老人买,有个二十来岁的女子看上了两套衣服,一套粉的,一套绿的,拿不定主意,请相公帮忙选,她相公大方的说:“拿不定主意的话,那就都买了,两套衣服你穿着都好看”

那女子听到这句话,心里很是高兴,但嘴上还是说:“这样太浪费了吧。”男子却说,“没事的,今年咱们光稻花鱼就赚了二十多两,黄豆,辣椒又是二十多两,你在酱菜坊做事,再加上我做零工的钱加起来,可是过去几年的收入了,你一年到头都穿着咱们成亲时就做的衣服,破洞了也舍不得扔,过去是我没本事,今年咱们要过个好年,买吧,买吧,就用我给你的钱买。”女子娇嗔的推了他一下,最后还是一狠心,两套都买了。

类似的对话孙月娘还听到很多,她在心中暗自高兴,这时,有一个**岁的小男孩,拉着一个女人进来,后面还跟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看得出,那个女人不愿意进来,想要走,小孩急得大叫:“娘,您看您身上的衣服都穿了多少年了,补都不能补了,快过年了,您就进去选一身新衣吧,”那女人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眼眶微红,她叹息一声说:“傻孩子,这里的衣服很贵的,娘不用穿新衣服,咱们走吧。”

子惠看到了,走过来说:“婶子,你们进来看看吧,不买也不要紧的,”男孩拉着他的娘亲进了店,小男孩说:“娘,您去选吧,不用担心钱,我有钱,我给您买,”那女人愣了一下,着急的问:“你怎么会有钱?哪来的钱?”

男孩说:“我卖蘑菇赚来的呀,”“你找的蘑菇不是都交给你祖母去卖了吗?她给你钱了?”妇人惊奇的问到,男孩狡黠一笑,“祖母没有给我钱,但是我自有办法,”周围买衣服的的人听到动静,都过来和她们唠起了家常,大家都很热心的询问女人的情况,因为正常情况下今年大家的生活都好了很多,但从小男孩话中听出来他家还是很穷,大家难免好奇。

女人本来不愿意说,但是看大家没有恶意,就是纯粹的关心,她可能也想找人倾诉一下,于是她就讲起了她的经历。女人叫三娘,相公三年前出了意外没了,她带着两个孩子和公公婆婆,小叔子一家住在一起,她在那个家里就是一个下人,脏活累活全部干,可是婆家给她的也就一个容身之处和每天饿不死她的饭食。

今年她家种了十多亩辣椒黄豆,全是她在操持,没想到卖了后,公婆竟然把钱全部收走,一分都没给她,最气人的是他们还不让两个孩子上学,想让他们给家里放牛,放羊,洗衣做饭。三娘说着说着眼泪不由得簌簌往下落,她说:“我吃点苦无所谓,但是我想让孩子们上学。”大家听得气愤不已,纷纷为她鸣不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