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举一心想挑宋子安的错处,他怕王丞相提前报信,使得宋子安有所准备,他如果直奔县衙,那么肯定什么都看不出来,于是经验丰富的陈御史先乔装打扮一番,然后带着一个随从悄无声息的进入清山县,开始了微服私访。
一路上但凡问起宋县令,百姓都是交口称赞,现在他正在茶馆里和一伙人闲聊,其中一个人说:“宋县令真是好官啊,他断案如神,不会放走一个坏人,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
另一个说“宋县令建了那个美食街,里面的吃食真的绝了,对了,你是外地人吧!一定要去逛逛,尤其不要错过火焰山烧烤啊。”
又有人说:“宋县令今年让我们在田里养稻花鱼,这鱼可好吃了,听说现在是个稀罕物,很多人都想尝尝鲜呢,我家已经卖了五两银子了,田里还剩不少呐,这可比出去做工还赚得多。”
“我家也养了,卖了八两银子了,田里还有一些小的,养养再卖。”旁边的人自豪的插话。“不止这些,我媳妇的娘家在长兴乡,以前穷到叮当响,今年他们种了辣椒和黄豆,收入比我们卖稻花鱼还高。”
“还有还有,那个清山酱菜坊,也是县令和家人一手办起来的,我家远房的一个侄女在里面工作,包吃包住,一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这可比很多男人都赚的多,现在想娶她的人都排起了长队。”“还有,还有……”
陈文举没想到自己只是随意一问,大家竟然就说得停不下来了,又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半天,陈文举又说:“我还听说你们县种植出一种土疙瘩。”一听到这个话题,人群又热闹起来。
“一看您就是外地来得的吧,那不是土疙瘩,叫土豆。这可是个好东西啊,我去好客来吃过一次,那味道,真好啊!”这人说完后还一脸回味无穷。
另外一个人又说:“别急别急,今年咱们也可以种了,我们村里的种子已经运来了,只等秋收结束后就要种下去了。”“我们村的也到了,听说那玩意儿产量很高,今年最早种的李家庄可赚了不少,明年咱们又可以多一个进项了。”
“是呀是呀,这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对了,你们村的学堂修好了吗?”提到学堂了,陈文举竖起耳朵听。“建好了,八月底孩子们就可以去上学了,我家三个孩子呢,做梦都没想到他们都能念书。”“是呀是呀,听说这次建学堂,县令家里人捐的钱最多,真是好人啊。”
陈文举自觉听到了关键之处,他急忙问:“县令家很有钱吗?他的钱是怎么来到?”大家向看白痴一样看着他,“县令的亲弟弟那是做生意的好手啊,现在提起清山县的好客来,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听说已经开了四五家分店了,还有清山酱菜坊,火焰山烧烤,都是他的产业,这几项生意,哪一项不是日进斗金啊。”
陈文举就顺口说:“也是啊,有县太爷帮衬着,这些店不赚钱都难啊 。”没想到他这句话像捅了马蜂窝,大家一下子就生气了。“你这是什么话,宋家的好客来都开了多少年了,它凭什么能开分店?凭什么能赚钱?不是凭借县太爷的威风,凭的是味道和口碑,你不知道多少外地人来清山县都要去尝一尝味道的,你要是不信,也亲自去试试啊,试完你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
“是呀,土豆种子也是宋家搞来的,还帮我们预付种子费用,说等明年卖了钱再还呢。”“宋家都是好人,盖学堂他家带头捐了很多钱,其他有钱人才会有样学样,也跟着捐钱,不然学校还建不起来呢,所以客人,你不了解情况可别乱说话啊。”看到大家对他有了明显的敌意,陈文举吓得赶紧道歉。
类似的事情陈文举遇到了无数次,他也算是搞清楚了状况,宋子安从来没有插手过家里的生意,反而是家里义无反顾的支持他的一些做法,大家传得邪乎的好客来他也去吃过了,刚好遇上吃菌的季节,他也随大流点了个菌火锅,鲜香的味道让他现在想起来还回味无穷。田间地头他也去过了,确实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他来的时候,各村的学堂已经基本竣工了,家长们带着孩子报名,等装修好后,孩子们就可以上学了。
暗访了几天,陈御史得到的信息都是宋县令是百年难遇的好官,他心里也有了底,于是他开始穿上官服,正式到县衙见宋子安。早年他就见过宋探花郎的风采,几年不见,现在的宋子安褪去了少年的青涩,已经是一个沉稳的地方官员了。
宋子安在衙门后院家里设宴招待陈御史。一番寒暄后,宾主落座,今天的菜是宋家的厨子来做的,她已得了孙月娘的几分真传,做的也是清山县的特色菜,稻花鱼,土豆,干锅菜等,陈御史本不是看中口腹之欲的人,然而进了清山县,他还是一再的被这里的美食所折服。
由于他已经对宋子安的所作所为有所了解,对待宋子安态度就完全不同了,他现在看宋子安就像看宝贝一样,是的,他觉得宋子安就是大越国的宝藏,他这样的人做个七品小县令真的是大材小用了。
陈御史想难怪王丞相把自己女婿夸成一朵花,这次回去后,他一定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部告知圣上,这样的人才一定要提拔,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行。这也是这位陈御史的优点,爱憎分明,知道王丞相并没有夸大其词后,对宋子安就起了惜才之心。
席间,他问了宋子安很多治国安邦的问题,宋子安答得有理有据,他的很多见解都很合陈御史的心意,聊得越多,陈御史对宋子安就越欣赏,最后他也觉得王丞相没有夸大其词,宋子安此人确实是栋梁之才。还恨自己当初没有及时下手,帮闺女抢下此等良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