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小山村带着丽姐去结婚 > 第18章 从盖东房起步

重生小山村带着丽姐去结婚 第18章 从盖东房起步

作者:大漠海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0 15:21:48 来源:小说旗

夜幕像一块厚重的黑色绒布,缓缓地将顾家所在的村庄笼罩其中。土坯房里,昏黄的灯泡在低矮的房梁上轻轻摇晃,散发出微弱而暖晕的光,把土炕照得影影绰绰。一家人围坐在炕桌前,桌上一盏旧茶壶和几个缺了口的粗瓷碗,被灯光镀上一层朦胧的轮廓。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如同探照灯一般,齐刷刷地聚焦在顾子奕身上。家人们的眼神里,满是期待,那股子好奇劲儿就像猫爪挠心,急切地等着他开口,解释那些新置设备的用途。顾子奕坐在炕沿,深吸一口气,胸膛微微起伏,像是要把满心的忐忑都一股脑咽下。他攥紧了衣角,而后郑重其事地说道:“我准备用这些做熏鸡。”

这话一出口,效果就像一颗石子“扑通”一声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原本安静的氛围被瞬间打破,家人瞬间炸开了锅。老爸顾耀华眼睛瞪得溜圆,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满脸写满了惊讶,那神情仿佛在说:“这是啥情况?”他脱口而出:“你啥时候学会做熏鸡了?”那语气里,震惊与不解交织在一起,就好像听到了一个天方夜谭,让人难以置信。

顾子奕心里“咯噔”一下,感觉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了心脏。他赶忙伸手揉了揉脑袋,脑子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疯狂思索着托词。“我在县城看书看到的。”他硬着头皮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话一出口,他自己都觉得牵强得很,就像用一张薄纸去堵决堤的洪水,可比起说出重生的秘密,这理由在当下算是最好的幌子了。

全家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眼神在空中交汇,满是疑惑。随后,目光又重新锁定在顾子奕身上,脸上的不可思议愈发浓重。以往一心扑在书本上,整天抱着书本啃的顾子奕,如今竟琢磨起做熏鸡、做生意,这转变实在是太突然,让人猝不及防,就像一阵狂风,把家人心里原本的认知吹得七零八落。

“这孩子,咋突然想起干这个了?”老妈萧含玉嘴角微微上扬,挂着一抹看似轻松的笑,可那眼神里,隐隐透露出一丝担忧。她的目光在顾子奕身上来回打量,就怕儿子这想法太冒险,步子迈得太大,一个不小心摔跟头。

“我就是瞅见个机会,想试试。”顾子奕挺了挺腰杆,坐得笔直,声音坚定有力,像是要用这几个字把心底的决心,一股脑儿传递给家人。他的眼神里透着一股劲儿,那是对未来的憧憬和破釜沉舟的勇气。

接着,顾子奕清了清嗓子,像是要把所有的犹豫和不安都随着这一声咳吐出去。他神色认真,目光坚定地告诉家人,他打算在东面盖五间砖瓦房,为日后扩大生产规模做准备。“我已经跟张大哥说好了,明天他就开始往咱这儿拉砖,一块砖八分钱。水泥我也联系好了,要用多少都能拉来。咱家有木头,再去镇上添点就够。眼下地儿不忙,再有十来天就秋收了,到时候人都忙地里活儿,根本找不着人,所以得趁着这段时间把东房盖起来。”

这话一落,家人的反应各不相同。坐在炕头的爷爷,原本吧嗒着旱烟袋,听到这话,猛地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兴奋,像是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而一旁的叔叔,眉头紧皱,脸上写满了忧虑,他掰着手指头,心里默默盘算着这一大笔开销,对未知的前景充满了不安。可顾子奕已然铁了心,目光坚定地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暗暗发誓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选择没错,那眼神仿佛穿透黑暗,看到了未来的光明。

第二天一大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晨曦像一层薄纱,轻轻地洒在村庄上。顾耀华就匆匆出门,脚步急促,直奔村里匠人常聚的老槐树下。1986年的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春风才刚刚吹起,虽说日子慢慢有了些起色,可总体还是透着一股穷酸劲儿。村里的道路还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土坯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偶尔有几声公鸡打鸣,打破清晨的宁静。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顾子奕家要盖五间砖瓦房,那动静可不小,简直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村里激起千层浪。盖这五间房得花3000块钱,这在当时的农村,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要知道,靠地里刨食,一家人辛苦一年,累死累活也就挣个300到500元。放在一个月前,顾家想都不敢想能有这魄力,如今这想法,就像天上突然掉下一个大馅饼,砸得人晕头转向。

顾耀华心里清楚,这盖房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得有大把劳动力。可他心里有底,自家如今手头宽裕,这都多亏了儿子的主意。村里又不缺想挣点外快的人,毕竟大家日子都紧巴巴的,有这挣钱的机会,谁不想抓住。到了老槐树下,那儿已经聚了不少人,或蹲或站,抽着旱烟,唠着家常。顾耀华走上前,跟匠人们说明来意,一提到每个匠人每天3块钱的工钱,小工和帮忙的每天也有1块钱,众人瞬间炸开了锅。

“啥?一天3块钱?这可是大价钱啊!”

“就是,咱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这活儿干得值!”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就像饿狼看到了猎物。要知道,在当时农村,一家人忙活一天能挣1块钱就谢天谢地了,顾耀华给出的这价码,堪称“天价”,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仅如此,顾耀华还大手一挥,语气豪爽地承诺每天管两顿饭。要知道,那时的农村,平日里清汤寡水,饭桌上能有个咸菜就不错了,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猪肉粉条烩菜,就着大白馒头,那是一年里最解馋的时候,孩子们眼巴巴盼着,就为了这一口。可如今,为了盖房,顾子奕家竟天天给大伙准备这般好伙食,这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全村。

“这顾家可真大方,这活儿干得值!”

“就是,咱可得好好干,不能辜负人家这份心。”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赶来报名。短短半天时间,就有20多个人凑了过来。顾耀华像个经验丰富的伯乐,精挑细选,选出了最得力、经验最丰富的20多个匠人和小工,紧接着,热火朝天的盖房工程就开工了。

盖房期间,老妈萧含玉也没闲着,风风火火地找来了几个村里做饭的好手,专门负责给大伙准备饭菜。每天清晨,天还没亮透,厨房里就热闹起来。妇女们点上昏暗的煤油灯,忙着和面、切菜、生火。和面的妇女双手沾满面粉,用力地揉着面团,面团在她手中翻滚,发出“砰砰”的声响;切菜的妇女眼神专注,菜刀在案板上有节奏地跳动,“哒哒哒”的声音不绝于耳;生火的妇女弯着腰,往灶膛里添柴,火苗舔着锅底,映红了她的脸,炊烟袅袅升起,给清晨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到了饭点,热气腾腾的饭菜一端上桌,猪肉粉条烩菜香味四溢,大铁锅里,粉条晶莹剔透,猪肉块大肥嫩,白菜帮子被炖得软烂,香味直往人鼻子里钻。大白馒头松软可口,热气腾腾,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大伙围坐在临时搭起的饭桌旁,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拿着筷子,大口大口地吃着,吃得那叫一个香,嘴巴里塞得满满当当,腮帮子一鼓一鼓的,有的人甚至吃得额头冒汗,还顾不上擦,只顾着往嘴里扒拉饭菜。

顾子奕也没闲着,整天在工地上转悠,一会儿帮着递个瓦刀,一会儿跟匠人们唠唠嗑。他还不时掏出烟,那烟是村里少见的牌子,给大伙挨个发上一圈。匠人们接过烟,眼睛笑成了一条缝,一边吞云吐雾,一边竖起大拇指:“顾家这小子,真敞亮!以后再有活儿,招呼一声,我们肯定来!”

就这样,在大伙齐心协力下,房子一天一个样,进度飞快。经过7天紧锣密鼓地施工,5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终于拔地而起。崭新的红砖红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窗户擦得透亮,能映出人影。屋内地面抹上了水泥,平整又干净。这房子,在村里那是相当亮眼,在一片土坯房的簇拥下,显得格外气派,说是婚房,一点不为过。

看着新建成的房子,顾子奕和家人脸上都乐开了花。顾子奕笑得眼睛眯成了缝,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老爸顾耀华拍着儿子的肩膀,笑得合不拢嘴;老妈萧含玉眼里闪着泪花,那是欣慰的泪花。这房子,可不单单是几间屋子,它意味着顾家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更标志着他们的生活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大步迈进,也让家人对顾子奕这个向来沉稳的孩子,多了几分钦佩,彻底刮目相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