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2章 (5)中医望诊实战:从坐卧行走到言谈举止,洞察病兆

原文: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是判断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医生为病人把脉时,如果病人表现出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甚至有点打哈欠或者困倦的样子(这里的“欠”可以理解为打哈欠或者呼吸不畅的轻微表现,但在这里用作形容病人的轻松状态,可能是一种较为夸张或形象的说法),那么这通常意味着病人并没有严重的疾病。因为只有在身体相对健康、气血流畅的情况下,人才会表现出这种自然的生理反应。

而“脉之呻者,病也”,则是说,如果医生在把脉时,感觉到病人的脉象呈现出一种异常、不流畅或者痛苦的状态(这里的“呻”可以理解为脉象的异常波动或者病人的不适感受),那么这往往意味着病人存在某种疾病。因为脉象的异常往往能够反映出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不畅或者脏腑功能的失调。

当然,中医的诊断并不仅仅依赖于脉象,还需要结合病人的症状、舌象、面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但无论如何,脉象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都是不容忽视的。

原文: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

这句话似乎融合了中医的一些诊断理念与民间观察人体行为以判断健康状况的传统智慧。虽然它并非现代医学体系中的标准术语,但我们不妨从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其含义。

“言迟者,风也”,这里的“风”在中医理论中通常指的是外感病邪的一种,如风邪。这句话可能意味着,如果一个人说话语速缓慢、反应迟钝,可能暗示其体内有风邪入侵,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了精神状态和语言功能。当然,这仅仅是一种传统观念,并非现代医学的直接结论。

“摇头言者,里痛也”,这句话则是在描述一种疼痛状态下的行为反应。里痛,指的是身体内部的疼痛。当一个人因内部疼痛而难以忍受时,可能会不自觉地通过摇头、摆动身体等动作来试图缓解或分散注意力。这种行为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

“行迟者,表强也”,表强,可以理解为体表的气血运行较为旺盛或者体表肌肉较为强健。然而,如果一个人行走缓慢,却将其归因于体表强健,这似乎有些矛盾。在中医理论中,行走缓慢更多地可能与气血虚弱、筋骨不健或者体内有湿邪等因素有关。

原文: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这句话似乎是在描述一些通过观察人体坐姿和体态来判断健康状况的传统智慧。虽然这些观察并非现代医学诊断的标准方法,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窥见一些有趣的健康线索。

“坐而伏者,短气也”,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个人坐着时身体前倾、几乎要伏在桌子上的状态。在传统观念中,这种坐姿可能暗示着呼吸不畅或气短。这可能是因为身体前倾可以减少胸腔的压迫感,使呼吸稍微顺畅一些。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并非科学结论。气短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诊断。

“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个人坐着时习惯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下面的坐姿。这种坐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腰痛的问题。当腰痛时,人们可能会不自觉地调整坐姿以减轻疼痛。然而,长期保持这种坐姿也可能加重腰痛的症状,因为不正确的坐姿会增加腰椎的负担。

“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个人腹部紧绷、似乎怀抱着某种物体的状态。在传统观念中,这种体态可能暗示着心痛的问题。心痛在中医理论中通常指的是心脉不畅或心气不足引起的疼痛。然而,在现代医学中,心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因此,如果出现心痛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这些通过观察人体坐姿和体态来判断健康状况的传统智慧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