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二章 (15)气血大揭秘:从“高”到“沉”,全面解读身体状态

原文:寸口卫气盛,名曰高。高者,暴狂而肥,荣气盛,名曰章。

“寸口”作为诊脉的重要部位,其脉象能反映出人体脏腑气血的盛衰状况。对于问题中提到的“寸口卫气盛,名曰高。高者,暴狂而肥,荣气盛,名曰章”,我们可以从中医气血理论的角度来进行解读。

首先,“寸口卫气盛,名曰高”,这里的“卫气”是指人体阳气的一种,具有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当寸口部位的卫气过于旺盛时,人体会表现出一种“高”的状态,这里的“高”并非仅仅指身高,而是指人体机能亢进、阳气偏盛的一种表现。由于卫气过于旺盛,人体可能会显得精力过盛,有时甚至会表现出暴狂的倾向,同时,由于阳气偏盛,人体的代谢也可能加快,导致身体容易发胖,这就是“暴狂而肥”的由来。

接着,“荣气盛,名曰章”,这里的“荣气”是指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阴液,具有滋养脏腑、濡润经络的作用。当寸口部位的荣气过于旺盛时,人体会表现出一种“章”的状态,这里的“章”可以理解为条理清晰、光彩照人的意思。荣气旺盛的人,往往面色红润、皮肤光泽,身体机能也相对较好,呈现出一种健康、充满活力的状态。

原文:章者,暴泽而光,高章相抟,名曰纲。纲者,身筋急,脉强直故也。

“章者,暴泽而光”这一描述,形象地描绘了荣气旺盛之人所展现出的外在光泽与内在活力。这里的“暴泽而光”,可以理解为皮肤光泽明亮,如同被雨露滋润过一般,反映出体内荣气充盈、滋养得当的状态。

而“高章相抟,名曰纲”,则进一步阐述了卫气(高)与荣气(章)两者相互作用,达到一种高度协调与平衡的状态时,便形成了“纲”。在中医理论中,“纲”往往象征着一种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力量,它体现在人体上,便是身体各部位、各脏腑之间和谐有序、功能协调的状态。

至于“纲者,身筋急,脉强直故也”,这一描述则是对“纲”状态的一种具体表现。当人体处于“纲”的状态时,由于气血充盈、阴阳平衡,身体的筋脉得以充分滋养,因此会表现出筋肉强健、脉络通顺的特点。这里的“身筋急”,并非指筋肉紧张、僵硬,而是指筋肉有力、富有弹性的状态;“脉强直”,则是指脉象有力、流畅,反映出人体气血运行顺畅、无阻的状态。

原文:卫气弱,名曰惵[dié]恐惧,害怕。惵者,心中气动迫怯。荣气弱,名曰卑。

卫气与荣气作为人体两大重要的气血系统,它们的盛衰强弱直接影响着人体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当我们说“卫气弱,名曰惵[dié]恐惧,害怕”时,其实是在描述一种由于卫气不足而导致的心理状态。

卫气,作为人体阳气的一种,主要功能是护卫肌表,抵御外邪。当卫气虚弱时,人体的防御能力下降,容易感到外界环境的威胁,从而产生一种恐惧、害怕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中医中被称为“惵”,它表现为心中气动、迫怯不安,仿佛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压迫着心灵,让人难以平静。

而“荣气弱,名曰卑”则是对荣气不足时人体心理状态的另一种描述。荣气,作为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阴液,主要功能是滋养脏腑、濡润经络。当荣气虚弱时,人体的滋养不足,脏腑功能下降,经络失于濡润,从而影响到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种由于荣气不足而导致的自卑心理,在中医中被形象地称为“卑”。

原文:卑者,心中常自羞愧。惵卑相抟,名曰损。损者,五脏六腑俱乏气虚惙([chuo]忧;忧愁)故也。

“卑者,心中常自羞愧”时,其实是在描述一种由于荣气虚弱所导致的心理状态。这里的“卑”,并非简单的自卑或卑微,而是指人体由于内在滋养不足,导致心灵缺乏自信与力量,从而产生一种自我否定的情绪状态。

进一步来说,“惵卑相抟,名曰损”,则揭示了卫气虚弱(惵)与荣气虚弱(卑)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人体机能下降、健康受损的病理过程。当卫气与荣气都处于虚弱状态时,人体的防御能力、滋养能力都会大打折扣,从而导致五脏六腑的功能减弱,气虚乏力,甚至出现忧愁、焦虑等情绪问题。这种由于卫气与荣气双重虚弱所导致的健康损害,在中医中被形象地称为“损”。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损”状态可能涉及多个生理系统的功能紊乱,包括但不限于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因此,对于处于“损”状态的人群,除了关注其心理状态,还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与评估,以制定个性化的调养方案。

原文:卫气和,名曰缓。缓者四肢不能自收。荣气和,名曰迟。迟者,身体俱重,但欲眠也。缓迟相抟,名曰沉。沉者,腰中直,腹内急痛,但欲卧,不欲行。

卫气与荣气作为人体两大重要的气血系统,它们的和谐与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当我们谈及“卫气和,名曰缓”时,其实是在描述一种卫气调和但可能稍显慵懒的状态。这里的“缓”,并非指病态的迟缓或无力,而是指人体在卫气调和的情况下,肌肉、关节等运动系统处于一种相对放松、不紧绷的状态。然而,当这种状态过度时,可能会导致四肢不能自如地收缩与伸展,即“四肢不能自收”。这并非指真正的运动功能障碍,而是形容一种肢体活动不够灵活、略显笨拙的状态。

同样地,“荣气和,名曰迟”则是在描述荣气调和但可能带来的一种身体感受。这里的“迟”,并非指时间上的延迟或缓慢,而是指身体在荣气滋养下,表现出一种沉重、不愿活动的倾向。当荣气调和但过于充盛时,人体可能会感到身体各部分都沉甸甸的,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束缚,同时伴随着一种强烈的困倦感,即“但欲眠也”。这种状态虽然不一定代表疾病,但确实反映了人体在特定气血状态下的生理反应。

当我们谈及“缓迟相抟,名曰沉”时,其实是在描述一种由于卫气与荣气调和过度,导致人体机能下降、出现沉重不适的病理状态。

“缓迟相抟”中的“缓”与“迟”,分别对应着卫气调和导致的肢体活动不灵活(四肢不能自收)和荣气调和带来的身体沉重感(身体俱重,但欲眠也)。当这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病理状态——“沉”。

“沉”状态的具体表现包括:腰中直(腰部僵硬,不够灵活),腹内急痛(腹部内部出现紧急的疼痛感),以及但欲卧、不欲行(只想躺着休息,不想行走活动)。这些症状共同反映了人体在卫气与荣气调和过度的情况下,出现的机能下降、气血不畅等问题。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沉”状态可能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紊乱,如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因此,在治疗上,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以及病情轻重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可能包括调整饮食、作息规律、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及服用中药等方法。

总的来说,“缓迟相抟,名曰沉”是对人体在特定病理状态下的一种描述。了解这些描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中的气血调和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调养身心,保持健康。同时,在面对相关症状时,也能够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与治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