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一切从劳改贾张氏开始! > 第109章 能源优化的构想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郭绍华的回答。

郭绍华微微一怔,随即挺直腰板,声音坚定有力:“关副部长,我愿意!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我都愿意为国家的工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

关麟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

郭绍华的发言简短而有力,他感谢厂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与支持,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技术难题等待他们去攻克。

杨厂长在台上眉飞色舞,春风得意。

冶金部的领导对轧钢厂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赞赏了他在高炉改造和易中海事件中的果断处理。

会后,几位领导私下交谈,杨厂长频频点头,笑容满面。

厂里很快传出消息,杨厂长可能即将调任更高的岗位。

庆功会结束后,工人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回到各自岗位。

改造后的车间焕然一新,少了刺耳的噪音,少了呛人的粉尘,环境较之前好了不少。

“郭科长,太谢谢你了!”一位老工人激动地握住郭绍华的手,“以前下班回家,我老伴总说我身上一股烟味儿,耳朵也不好使。现在好了,车间干净多了,说话都不用扯着嗓子喊了!”

“是啊!”另一位工人附和道,“现在干活儿都有劲儿多了!昨天我们班产量又创新高!”

郭绍华笑着与工人们一一握手,心中充满成就感。他漫步在焕然一新的车间,看着工人们精神抖擞地操作机器,感到一切付出都值得。

而在这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有一个人格格不入。

易中海独自一人站在工具室门口,领取了一把扫帚、一个拖把和一个水桶。

工具保管员递给他东西时,眼中满是鄙夷。

“易师傅,这是你的新'武器'了,哈哈!”保管员大声说道,故意让周围的人都听见。

几个路过的工人停下脚步,打量着这位曾经的八级钳工,窃窃私语,脸上挂着嘲讽的笑容。

易中海低着头,接过清洁工具,手指微微颤抖。

他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扎得他浑身发痛。

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走向第一车间的公共厕所。

那里臭气熏天,几十年的污垢积累在墙角和地砖缝隙中,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

厕所门口贴着一张新的告示:

“易中海同志义务清洁岗,每日必检,不合格者重做。”

底下还有一行小字:

“监督电话:技术科 分机号123”

易中海看到这张告示,身体不由得一颤。

清洁岗也就罢了,竟然还要由技术科来监督检查!

这不是羊入虎口嘛!

他咬紧牙关,提起水桶,推开了厕所的门。

恶臭扑面而来,他不由得后退半步,眼中闪过一丝绝望。

庆功宴的热闹持续到深夜才渐渐散去。

郭绍华没有立刻回家,而是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夹,敲响了杨厂长办公室的门。

办公室里还亮着灯,杨厂长正在伏案处理文件,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色。

看到郭绍华进来,他放下笔,热情地招呼:“绍华,快坐!今天你可是咱们厂最大的功臣!”

郭绍华笑了笑,将文件夹放在桌上:“杨厂长,庆功是大家的功劳。我来是想向您汇报一下鼓风系统改造的后续工作,顺便……还有个想法,想跟您聊聊。”

杨厂长拿起文件夹,翻开第一页,是《红星轧钢厂鼓风系统改造工程总结报告暨后续维护方案》,里面详细记录了各项数据、操作规程和维护要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好!好啊!”杨厂长连连点头,“这份报告做得非常详尽,后续工作就按这个方案执行。”

郭绍华点点头,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郑重起来:“杨厂长,鼓风系统的改造只是第一步。我在这次改造过程中发现,我们厂的能源利用效率,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杨厂长放下报告,来了兴趣:“哦?具体说说。”

郭绍华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锐利:“我们目前的生产模式,能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比如高炉、加热炉产生的大量高温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这不仅污染环境,更是巨大的能源浪费。”

“这些余热,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回收利用,用来发电或者供暖。”

“还有,各个车间的用电、用气、用水,缺乏统一的监测和调配,很多时候都是粗放式管理。如果我们能建立一套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精准控制,就能大大降低不必要的消耗。”

“更长远来看,我们甚至可以探索一些清洁能源的应用,比如利用厂区空地建设太阳能……”

郭绍华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落在杨厂长耳中。

他越听越心惊,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震撼。

余热回收?智能控制?清洁能源?

这些词汇,对杨厂长来说,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

他隐约在一些内部文件或者学习材料上看到过类似的提法,但那都是作为遥远的理论或者国外的先进经验介绍的,从未想过能在自己的厂里实现。

郭绍华描绘的蓝图,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改造范畴。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颠覆性的能源优化方案!

如果真能实现,红星轧钢厂将脱胎换骨,走在全国工业企业的前列!

杨厂长猛地站起身,双手撑在桌子上,紧紧盯着郭绍华:“绍华!你说的这些……可行性有多大?需要多少投入?”

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这不仅仅是节能降耗,提高效益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工业发展方向、关系到他个人政治前途的大事!

郭绍华迎着杨厂长灼灼的目光,平静地回答:“技术上是可行的,国际上已经有相关实践。投入方面,初期确实不小,但从长远来看,节约的能源成本,几年内就能收回投资,并且持续产生效益。最关键的是,这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

杨厂长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感觉自己仿佛看到了红星轧钢厂,乃至中国钢铁工业的未来。

他停下脚步,用力一拍桌子:“干!绍华,你这个想法太好了!太重要了!我全力支持你!”

“你尽快把详细的方案做出来,需要什么资源,需要哪个部门配合,你直接跟我说!我亲自协调!”杨厂长斩钉截铁,“资金方面,我马上去部里汇报,去争取专项资金!这么好的项目,部里没有理由不支持!”

得到厂长的全力支持,郭绍华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但他清楚,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能源系统的全面优化,涉及范围之广,技术难度之高,远超之前的鼓风机改造。

这需要协调生产、设备、动力、基建等多个部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顶尖的技术人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