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星河矩阵 > 第十二章 九月南京

星河矩阵 第十二章 九月南京

作者:燕京徐成光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21 07:00: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来到南京同武装部相关人员见了面,被安排到玄武区的一个小区公寓里居住;一切都是按规划进行,有专人负责,现在是筹备阶段。

纳沙和海棠双台风影响后不久,天气转晴,气温回升。

起得早一些,天蒙蒙亮就起来了。吃过早饭,推开窗,太阳逐渐从斜侧方的楼顶升起,发现今天又是一个蓝色的晴空。平镜似的玄武湖水在一寸朝阳的烘托下,谜一般的闪烁点点磷光。远处的阅江楼也依稀可见,早起的鸟儿绰绰飞影。有时骑自行车,去享受这种乐趣,寻找心里释放后的回归;有时徒步,有意无意地去那些散发着蛮荒气息的角落,体验原始的气息。

身在都市,征途却是星辰大海;一颗娇纵的心桀骜不驯,如天马行空。台风的所到之处自然是狂风暴雨,而且巨大的台风外围风圈可以影响到几百千米外的地方,比如南京。南京城迎来三伏天。坐在地铁车厢的座位上,运行的地铁微微震动,地铁的报站声在寂静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清晰。

手机在响,打开接听:“我到南京了。”

“我在地铁里,这就去接你。”

廖大伟是米棣北大博士生导师,同郝秋岩也比较熟,指定要过来工作的。从出站口出来,两人徒步来到玄武湖湖边,就像一个新的天地,一个脱离世俗的清新世界。玄武湖的水碧蓝碧蓝的,夏风轻佛,漾起层层涟漪,姿态千种,变化万端。陶冶了一会儿性情,来到了栖霞山[781]临时驻地,长江南岸,栖霞山东侧,这里原是武装部的弹药仓库。

围墙内有一个二层砖混楼房,坐北朝南,单排房间,进深六米,外带走廊楼梯,典型的上世纪70年代建筑。共计十间,每间房一个三开木窗,西边走廊处突前两米,面向走廊是一个两开的装板门。有几间的门窗已经残缺不全了,现存的装板门上依稀还能看见黑漆书写的编号。楼后有几排砖混结构库房,院子的空地上也长满了草,现在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

从外设砖建楼梯上到二楼,走廊里站着一个人,是筹备部门的工作人员。带着他们来到一个房间,用钥匙打开推门进来。房间里一张办桌黑紫檀色的,桌面有几道细小的裂缝;上面摆着一个手动铅字打字机,旁边摞着几层铅字盒,还有一个黑色手摇电话,一把木制椅子放在桌子里面。郝秋岩告诉筹建部的工作人员,不需要大动干戈了,要换的换、能修的修,让人有种怀旧的感觉。每个房间里,按正常的现在办公室配置,人员到齐按需要再补齐。现在弄个厢式饮水机,一套茶具和茶叶,在这里的人能随时喝一口。

交代完后,来人着手工作去了,转过身同廖大伟说:“[781]现在是筹建阶段,这里是临时的,离这儿不远是筹建施工的住地。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公寓里,给你分配了三室一厅中型住房;如果生活工作中有什么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基本都能满足。比如说,每位科研人员配辆汽车,不会开车还给配司机。像子女就学就业了,家里有人看病医疗了,总之事无巨细,让科研人员安下心来搞科研。

廖大伟问:“把我要到这里来,到底是怎么回事?”

郝秋岩说:“[781]的工作,有种逆鳞的味道,在中国科学届,我没有你熟悉的人多。目前[781]是筹备阶段,”他把自己的设想详细说了一遍,然后说,“这里还需要人手,帮我推荐几位。”

“我考虑一下”,廖大伟用笔写下来:向景兰,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左海宇,中科院光电研究所;董青,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郝秋岩说:“先把四梁八柱确定下来,按各自的领域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廖大伟说:“好,天文部我来组建。”

……

出于关心,郝秋岩把傅玉姝从北京调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执行[781]星际空间目标的监视行动。在南京离常州父母近,这样,自己的内心也会舒坦些。米棣被UFO掠走,生死未卜,让活在世上的亲人承担心理上的折磨。

孤独地望着午夜的太空,让郝秋岩陷入夜不能寐的思绪旋涡中。所幸走上街头,此时的地铁站还未停运,门开着,灯也亮着,没有白天人来人往那样热闹。车厢里稀稀落落的坐着晚归的人,大多都是低头看着手机;偶尔张望一下,发现还没到站,便又继续埋头盯着方寸大小的屏幕。

完全是夜游神路数,走到哪里算哪里,坐了一段时间,就随意地下车了。地铁站门口停满了摆列整齐的共享单车,附近的公交站台有几个人在等待着回家的夜班车。他们背着包齐刷刷地盯着一个方向,那是车来的方向,也是家的方向。有的人实在等不及要回家,干脆选择了共享单车,从急切的表情里能够看出,真的很想早点回去。

也许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才能体会灯火阑珊后的孤独吧。不经意间,发现一只正在翻垃圾桶的流浪狗,看来它是饿坏了。郝秋岩从背包里找出面包去喂它,它却吓得直接跑到马路上;只好举着面包让流浪狗看见,扔在一旁走远,流浪狗才过去吃。看不出有什么目的性,上了一辆公交车,出乎意料的是,车上竟然有这么多深夜回家的人。能够看出很多都是上班族,大家痴痴地看着外面,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有的已经忍不住靠在座椅上打起了瞌睡。

坐过几站地后,他下了车,看到一个消瘦的歌手,在黑夜中背着把吉他,试着进了一家烧烤店,但很快就出来了。在这个深夜,似乎没有人需要一首歌的安慰;郝秋岩叫住他,让他随意拨弄一首曲子,然后给了几张人民币。这个孤寂的歌手,迈着沉重的脚步,再次融入到夜色里。

郝秋岩再次进入地铁站,坐上地铁后从另一个站口出来,城市午夜的灯光透过眼前这栋巨大玻璃建筑的透明幕墙,将内部的结构隐隐约约显现出来;如果天文馆的设计师要表达对宇宙的那份感觉,肯定会成功,这里包含着多少灿烂的构思!

宇宙是透明的,也是神秘的,只要目力能及,想看多远就看多远。看了一会儿后,感觉越看越神秘、越想越玄幻、越想越幽灵、越想越迷离。维度、幻境、缥缈。一指沙、一粒尘、一缕烟。只留下幻景,时空在扭曲。背包是他最得力的助手,里面装着很多他需要的东西。找一个开阔的地方,拿出望远镜,看到月球表面经过十几亿年的寒冷后,凝结成的一层薄而透明的霜所反射回来的地光,在环形山中央陡然矗起的中央峰。那孱弱的光线,没有热量,相信那些过去,你永远是位心有灵感的人。

眼见的夜空,一个发光的火球在夜空里越来越大,后来就炸开了,闪出一道道火一般的流光,色彩既琉璃又灿烂。显然那是很久的事情了,陨石在黑洞洞的夜空中就像是一颗颗彩色的微粒,随后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扩大成一个火球,还有参差不齐的燃烧着的碎块像雨点般狂泻,去发最后的光亮。捕捉到,是你的幸运,流星雨也是写满诗意的。

戴上3K眼镜,透过镜片,看到城市夜景没有变化。看到发着暗红色微光的夜空,又看到了宇宙背景辐射,红光来自于一百多亿年前,是大爆炸的延续,是创世纪的余温。也许,宇宙所有的原子在漫长的时间里,最后都会展开到低维,宇宙最终的结局是变成低维度原子构成的宏宇宙。想象的废墟并不存在了,地基已被清除,只留下回忆的黑白影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