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风再起 > 第89章 羊毛横扫全世界

明风再起 第89章 羊毛横扫全世界

作者:浮世蒹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12:52:07 来源:小说旗

呢绒挤垮了松江布

崇祯五年腊月十九,上海百货大楼的鎏金招牌在雪雾中泛着冷光。陈美丽站在三楼呢绒专柜前,指尖抚过海南产的云豹纹呢绒大衣。柜台下的账本显示,这种用海南呢绒染色的新品,自十月上市以来已卖出三百二十七件,每件均价八两白银。

\"陈经理!\"管事阿福踉跄着撞开雕花木门,怀里的茶盏泼洒在波斯地毯上,\"松江织造局的工人们堵在码头了!\"陈美丽瞥见窗外寒风中晃动的褴褛身影,那是曾经为她的商场织布的巧手绣娘们。

四更时分,松江城南的织布巷里回荡着织机倒塌的闷响。林大娘攥着半截断梭,看着满地散落的棉线如同溃逃的蚂蚁。三个月前她还能织出\"一梭穿七纱\"的贡品,如今却连最粗糙的土布都卖不出去。

\"海南的呢子一包五十斤,只要三两银子!\"穿竹布长衫的掮客将烟枪磕在织机上,\"老嫂子,拿你家那台踏车抵债如何?\"林大娘突然抄起墙角的剪子,发间银簪闪过寒光:\"你们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

正午时分,百货大楼前的广场上挤满看热闹的市民。陈美丽站在鎏金遮阳伞下,任由呢子大衣的毛领扫过冻僵的鼻尖。她忽然瞥见人群中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林大娘的女儿阿秀,此刻正裹着破棉袄给围观者分发传单。

\"松江布市消减大半,织机十年减七成\"——传单上的墨字在雪地上洇开,像极了当年母亲临终前咳出的血。阿秀突然冲过来,发疯似的撕扯她的大衣,\"你赔我阿娘的织机!赔我松江的布!\"

子夜,陈美丽摸黑潜入货仓。月光透过木格窗照在堆积如山的呢子包上,每包都印着\"海南商行\"的烙印。她颤抖着拆开一包,发现里面的呢子又细又密,机器织的布,又快又好,本地的手工织布,成本太高了。

\"陈经理,周老板的绸缎庄今早挂白幡了。\"阿福突然从阴影中现身,怀里的账本浸着酒气,\"他说海南货太便宜,连死人的殓布都用呢子......\"

\"陈经理,松江十八家布庄的联名状。\"阿福捧着烫金信封的手在发抖,\"徐家那位小少爷...在仓库吞了生鸦片。\"

呢绒成了北京贵人的脸面

北京的祥子蹲在廊檐底下,瞅着大栅栏来来往往的缎面轿子,心里头直打鼓。自打西单的商行进了呢绒料子,四九城的爷们儿都跟喝了**汤似的。

德胜门外的老杨树才抽新芽,瑞蚨祥的掌柜就把灰鼠皮大氅换成了海南呢子。那料子厚实得能挡住西伯利亚的寒风,可穿在瘦金体的李侍郎身上,活像戏台上偷了将军铠甲的丑角。茶馆里说书的刘瞎子拍着醒木:\"您诸位瞧瞧,这呢绒现如今比大明的补服还金贵,听说龙袍都要改呢绒的?\"

王寡妇在灯市口摆绸缎摊三十年,头回见着大姑娘小媳妇为块料子撕破脸。那天晌午,九门提督的三姨太踩着高跟鞋冲进来,胭脂香混着汗酸味:\"甭管多钱,给我留十尺海南呢!\"话音没落,程国公朱纯臣家的老妈子抡起铜脸盆:\"我们太太说了,银子管够!\"

在丰泽园饭店门口,祥子瞧见个穿呢子大衣的洋人冲他招手。那大衣厚得能当棉被,扣子却是景泰蓝的。

同仁堂的乐四爷最会赶时髦,把祖传的紫貂皮褂子当了,换件藏青呢绒大氅。冬至那天在广和楼听戏,汗顺着后脊梁淌成河,嘴里还跟票友们显摆:\"这叫气派!您摸摸,蒙古的羊绒,海南织的料子!\"结果散场时着了凉,咳了半个月,生生把《空城计》唱成了《李陵碑》。

前门大街的乞丐二嘎子偷了件破呢子外套,立马被捕快当白莲教的逮了。衙门里头捕头摸着料子直咂嘴:\"这要是新的,够换三斤白面...\"

最绝的是东单牌楼卖豆汁的老孙头,不知从哪淘换来半匹次品呢绒,给独轮车缝了件\"外套\"。青呢子车篷上还绣着歪歪扭扭的几个大字,私塾的学生见了直乐:\"这写的是'海南羊毛呢绒',可惜倒了个儿!\"可您猜怎么着?生意愣是比从前好了三成,都说就着皇家呢绒味儿,豆汁都喝出椰汁的架势了。

入夜,祥子蜷在草堆里数铜板。墙根底下,一起扛大包的哥几个正嘀咕:\"听说了么?西直门当铺的羊皮袄全滞销了,掌柜的改行卖呢绒领带...\"

月光照在祥子补丁摞补丁的褂子上,他突然想起老家驴车上的破麻袋——那粗粝劲儿,倒跟丰泽园门童的呢子制服有几分相似。

呢绒在日本引起轰动

大阪城下的运河里漂浮着染血的布片,像无数片落在水上的木槿花瓣。三井家的商船刚从海南运回一船云豹纹呢绒,码头上便响起《罗生门》的吟唱——那是裁缝阿游的亡魂在唱,他的手指至今还嵌在织机的铜齿轮里。

\"这布料会吃人呢。\"在船坞帮工的吉次郎摩挲着呢料边缘,那里凝结着暗红色的痂,\"上个月有七个染工在染缸里浮起来,他们的脸都像极了被剥了皮的狸猫。\"

大阪天满青物市场的晨雾还未散尽,苏我屋佐兵卫已经站在自家店铺的暖帘前。他望着檐角垂下的冰棱,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磨损的绢布——这是去年从京都采购的唐织,如今已被虫蛀出细密的孔洞。

\"佐兵卫大人,您要的货到了。\"学徒捧着桐木箱碎步跑来,箱盖掀开的瞬间,白雾裹着松脂香扑面而来。十二匹海南呢绒整齐叠放,月光般的银灰色在晨曦中流转,细密的波纹如同冻结的海浪。

店门口突然传来马蹄踏碎薄冰的脆响。十二名戴阵笠的武士簇拥着朱漆马车,车帘上金线绣的仙鹤被寒风掀起一角。苏我屋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山本家的家纹在雪地里灼烧他的眼睛。

\"听说苏我屋老板从海南岛弄到了稀世珍品?\"山本次郎左卫门裹着纯金线织就的阵羽织跨出马车,腰间佩刀的鲛皮刀柄泛着幽蓝光泽。他身后跟着二十名提着漆盒的随从,盒盖上\"山本\"的朱印在雪地上格外刺目。

佐兵卫深吸一口气,掀开自己的桐木箱。经过染色的呢绒布料在众人倒抽冷气声中泛起珍珠母贝般的光泽,细看却见每寸织物都凝结着冰晶般的颗粒。\"这是用海南岛百年老杉木烧制的灰调染料,配合北海道的冰蚕丝......\"

\"不过是些哗众取宠的把戏!\"次郎左卫门突然掀开自己的大衣,露出内衬密密麻麻的针脚,\"真正的呢绒应该像这样,用唐国传来的双面异色织法,正反两面呈现不同纹样!\"他故意将衣摆扫过佐兵卫的袖口,昂贵的呢绒摩擦声如同刀刃刮过铁甲。

人群开始窃窃私语。佐兵卫注意到几个海商打扮的人正在清点带来的金锭,他们腰间晃动的葡萄牙火绳枪皮套在雪地里泛着冷光。他突然抓起一把呢绒撒向空中,细密的纤维在空中凝结成霜花,落地时竟在青石板上铺出薄薄一层冰晶。

\"山本家的双面织不过是花架子。\"佐兵卫的声音像淬火的刀锋,\"真正的呢绒能在零下二十度的北海道保持三日不化,诸君不妨用体温试试?\"

当第一个艺伎颤抖着将呢绒布料贴上脸颊,市场瞬间沸腾了。女人们不顾侍女阻拦伸手触摸,男人们则用刀鞘挑起呢绒布料对着朝阳端详。次郎左卫门的脸色随着惨叫般的议论声逐渐发青,他精心培育的丝绸市场正在被这种来历不明的呢绒布料蚕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