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风再起 > 第81章 大明烂透了

明风再起 第81章 大明烂透了

作者:浮世蒹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12:52:07 来源:小说旗

潮湿的海风裹挟着咸腥味扑面而来,李长风站在琼州港的了望台上,望着码头上蚂蚁般忙碌的役夫。二十艘福船整齐排列,麻袋垒成的粮山在暮色中泛着灰白的光。

\"将军,暹罗的稻米已经全部装船。\"副将陈平递来清单,甲叶碰撞声惊起桅杆上的海鸥,\"安南那边传来消息,最后两万石糙米明日卯时就能到港。\"

李长风接过竹简,指尖摩挲着\"二十万石\"的墨迹。半年来他走遍南洋,用丝绸换稻米,用火铳换木薯,甚至扮作海盗劫掠红毛番的商船。想到京城外饿殍遍野的景象,他攥紧腰间绣春刀的刀柄,关节泛白。

\"让水手们三更造饭,五更启航。\"他转身时瞥见港外礁石间有黑影闪动,那是锦衣卫的探子。

海浪拍打船舷的声响持续了三十个昼夜。当顺天府灰蒙蒙的城墙映入眼帘时,李长风看见运河两岸跪满了衣衫褴褛的灾民。他们凹陷的眼窝里燃起微弱的光,像秋夜里的萤火虫。

文华殿的蟠龙藻井在晨曦中泛着金辉。李长风跪在冰凉的青砖上,听见自己铠甲上的露珠滴落的声音。崇祯皇帝疾步从丹墀走下,明黄龙袍扫过他的护心镜。

\"爱卿快起!\"年轻天子的手在颤抖,李长风抬头时看见他眼角细密的纹路,\"这二十万石粮,能救百万生灵啊。\"王承恩捧来朱漆木盘,猩红绸布上躺着蟒袍玉带,金线绣的海浪纹中藏着四爪飞鱼。

百官队列中传来窸窣响动。李长风谢恩时瞥见户部侍郎郑元化的冷笑,还有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意味深长的眼神。那种眼神他见过,在安南海盗举着火把逼近货船时,在占城王宫谈判桌上对方突然掀翻茶盏时。

三个月后,身兼锦衣卫千户的李长风在保定府西郊的官道上勒住缰绳。本该设立粥厂的地方只有几根焦黑的木桩,泥土里混着发霉的谷壳。几个瘦成骷髅的妇人正在刨树根,看见官军过来,慌慌张张将怀中的襁褓往身后藏。

\"去岁腊月拨来的赈济粮呢?\"李长风踹开知府衙门的大门时,赵文康正在后堂听曲。戏子尖细的嗓音戛然而止,琵琶弦\"铮\"地崩断。

知府油光满面的脸瞬间惨白:\"下官...下官都按章程发放了...\"话音未落,陈平已将账册拍在案上。墨迹簇新的册页里,粳米变成了麸糠,二十万石缩水成三万。李长风抽出绣春刀,刀尖挑起赵文康腰间玉佩——羊脂白玉雕的送子观音,足够买下整个米铺。

深夜的驿馆弥漫着血腥味。李长风正在擦拭皇上给的尚方宝剑,忽听瓦片轻响。他翻身滚到床下时,三支弩箭已钉入枕中。陈平带人追出三里,只在芦苇荡里找到具尸体,牙槽里藏着毒囊,右手虎口有拉弓的老茧。

\"将军请看。\"亲兵递上半截烧焦的信纸,残存字迹依稀可辨:\"...张家口...范永斗...大汗...\"李长风瞳孔骤缩。范永斗是晋商首脑,而\"大汗\"只能是关外的皇太极。月光透过窗棂,在\"每石抽三分利\"的字样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

次日凌晨,二十轻骑冲破居庸关的晨雾。李长风伏在马背上,耳边呼啸的风声中夹杂着灾民易子而食的呜咽,混杂着赵文康玉佩的脆响。当他在张家口外山谷看见连绵的粮车时,终于明白为何京畿始终饿殍载道——麻袋上\"户部赈济\"的朱印正在晨光中渗血,车辙朝着大境门的方向延伸。

\"圣上,臣有本奏!\"李长风闯进乾清宫时,崇祯正在批阅辽东军报。他摔在地上的证据里滚出几粒稻米,金灿灿的,和蟒袍上的绣线同色。

年轻皇帝的目光扫过晋商账簿,掠过边军守将的画押,最后停在司礼监的批红条陈上。李长风看见天子额角青筋暴起,像看到三年前袁崇焕辩解不是他放建奴进京时的模样。

\"朕知道。\"朱由检突然轻笑,笑声在空旷大殿里回旋,\"范永斗去年给内帑进献了八十万两辽饷。\"他拾起一粒米,端详着上面细小的虫洞,\"李卿可知,昨日他范家送了十匹汗血宝马到宣府?\"

“可他范家也把赈灾用的大米卖给了大金国!”李长风说话掷地有声。

乾清宫的铜鹤香炉吐出袅袅青烟,李长风看着飘散的烟迹在御案前断成三截。崇祯指尖摩挲着晋商账簿上的烫金云纹,忽然抓起砚台砸向蟠龙柱,飞溅的墨汁在《皇明祖训》屏风上晕开大片污渍。

\"朕要诛他们九族!\"天子嘶吼声惊得殿外侍卫甲胄作响,却在瞥见李长风腰间蟒纹玉带时骤然收声。那玉带本应赐给阁臣,此刻却勒在武夫的战袍上。

李长风单膝点地,战靴碾碎了两粒金黄的稻米:\"那些人,臣实在信不过,请陛下准臣自设粥厂。\"他解下绣春刀横捧过顶,刀鞘上还沾着张家口山谷的草籽,\"臣愿以项上人头作保,若有半粒米...\"

\"准了。\"崇祯打断他的誓言,枯瘦的手指划过辽东地图,\"听说你前日斩了保定府三十七个胥吏?\"窗棂透进的光束里浮尘翻滚,皇帝的声音突然变得轻柔:\"永安公主前日来信,说琼州产的珍珠比崇明岛的圆润。\"

李长风后背渗出冷汗。三年前皇帝将妹妹下嫁时,他曾在洞房夜割破手掌立誓不要子嗣。此刻金砖地面映出他紧绷的下颌线:\"京郊流民十余万,若生变故恐伤社稷根基。海南瘴疠之地,正需...\"

\"也准了。\"朱由检抽出发间玉簪挑亮灯芯,火光在眼窝投下深潭,\"但需用你水师运粮船队,三月内徙民五万。\"簪头镶嵌的东珠泛着冷光,李长风突然想起那些在占城被自己沉海的走私商船。

更漏声穿过重重帷幔,王承恩捧着药盏候在珠帘外。皇帝忽然咳嗽起来,染血的帕子擦过李长风呈上的流民名册:\"李卿可知,昨日御史台上了七道折子?\"他蘸着药汁在案上画圈,\"都说定远伯在琼州私造战船,蓄僮仆过万。\"

\"臣...\"

\"该要个孩子了。\"朱由检将带血的帕子塞进他掌心,冰凉的指尖按在驸马金印的虎钮上,\"明年端阳若再无喜讯,朕便送二十个宫女去琼州。\"窗外惊起寒鸦,扑棱棱撞碎满地月光。

**三个月后 天津卫码头**

咸腥海风裹着流民的呜咽,五艘福船吃水极深。陈平望着正在登船的枯瘦人群,低声提醒:\"将军,里头混着三十多个白莲教的人。\"

\"无妨。\"李长风攥紧永安公主寄来的家书,信上说皇帝新纳的选侍有孕了,\"到琼州后全送去开五指山的矿道。\"他突然眯起眼睛——人群里有道窈窕身影,虽然粗布麻衣,发间却闪过金丝楠木簪的光泽。

**河南 彰德府**

枯槐树上吊着的铜锣在风中摇晃,李长风用刀柄敲出沉闷的响声。饿得浮肿的灾民们从残破的窝棚里爬出来,看见粥棚前竖着丈高的木牌——\"食此粥者,需持路引往东\"。

一直往东,才有活路。李长风的大福船都等在天津,这些流民一到,立刻拉走!

\"伯爷,卫辉府流民冲破官仓了!\"斥候滚鞍下马时,李长风正盯着粥锅里翻腾的观音土。昨夜开封知府送来十车霉米,被他当场斩了押粮官,血水渗进写着\"皇恩浩荡\"的旌旗。

三日后,潼关外的黄尘遮蔽了日头。陕西流民像潮水般涌向粥棚,李长风麾下的长枪兵列阵。突然有老妇哭嚎着撞向粮车,麻袋破裂时滚出的不是米粒,而是裹着谷壳的河泥。

\"斩。\"李长风闭眼听着刀锋入肉的声音。陈平凑近低语:\"延绥镇派兵来了,说我们煽动民变。\"他抛去染血的路引,纸上盖着定远伯金印:\"让他们看看,是谁在山西代王府地窖起出三万石新麦。\"

---

**直隶 河间府**

暴雨冲刷着官道上的车辙印,二十辆囚车正驶向天津卫。车里锁着七个知县、十三个卫所千户,还有从山西抓来的晋商账房。李长风的白马踏过水洼,马鞍旁挂着串翡翠朝珠——那是保定知府赵文康咽气前吐出来的。

\"伯爷,北直隶的流民都聚在静海县了。\"斥候的声音被雷声劈碎,\"但天津兵备道封了漕运码头,说要查通虏...\"话音未落,李长风已纵马冲进雨幕,猩红披风在闪电中如招魂幡般翻卷。

天津卫城楼上,兵备道周延儒看着黑压压的流民队伍,指尖捏着曹化淳的密信。突然寒光闪过,绣春刀已架在他脖颈,李长风铠甲上雨水混着血水滴落:\"周大人可知,海南水师的炮船离大沽口还有三十里?\"

---

**天津卫码头**

咸腥海风裹着尸臭,五万流民像沙丁鱼般挤在栈桥上。陈平挥刀砍断缆绳时,突然有个书生模样的青年高喊:\"这是要把我们卖到南洋做猪仔!\"人群顿时骚动,十几个身影突然亮出短刀。

\"是闻香教的妖人!\"亲兵惊呼未落,李长风已挽弓搭箭。三棱箭簇穿透书生的喉结,将其钉在\"皇明漕运\"的石碑上。混乱中,他瞥见那个戴楠木簪的女子正抱着孩童登船,绣鞋上沾着可疑的暗红色。

子夜时分,最后一批流民装船完毕。李长风站在楼船甲板上,望着漆黑的海面。陈平捧来密报:\"琼州来讯,说在流民里发现会种番薯的闽人、懂冶铁的晋中匠户,还有...\"他压低声音:\"几个红毛番的传教士。\"

\"告诉海南卫,三个月内开垦十万亩荒地。\"李长风扯下披风,露出内衬上永安公主绣的并蒂莲。他忽然想起离京前夜,太医院送来助孕汤药里漂浮的朱砂。

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落。船舱底层突然传来尖叫,当亲兵拖出浑身溃烂的尸体时,李长风瞳孔骤缩——那人脖颈的刺青,分明是建州女真的海东青图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