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风再起 > 第84章 流民抵琼

明风再起 第84章 流民抵琼

作者:浮世蒹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12:52:07 来源:小说旗

李长风望着波涛起伏的海面,心中感慨万千。身旁五万流民,经过一路颠簸,此刻也都疲惫中带着期待。他们乘坐的大福船,在海浪中如同一叶巨舟,终于缓缓靠近了海南的三亚码头。

来的时候正是清晨,海南的天气格外晴朗,碧空万里无云,仿佛一块澄澈的蓝色绸缎,舒展在天地之间。而此时,朝阳正缓缓升起,那一轮红日,像是被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托起,将金色的光辉洒向海面,波光粼粼,如梦如幻。

三亚码头,军旗护卫队早已整齐列队,他们身姿挺拔,如同一棵棵苍松,守卫着码头的尊严。队伍前方,一面大明日月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随着李长风的船只靠近,乐声响起,竟是大明版的《马赛曲》,激昂的旋律在码头上空回荡,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新生与希望。

海南治安警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下船的流民。“立正站好!有帽子的脱帽,向军旗行注目礼!”警察们的声音坚定有力,在码头上传得很远。

这些流民大多来自内陆贫困地区,一生都未曾见过如此庄严而肃穆的场景,一时间,兴奋与好奇充斥着他们的内心。他们纷纷按照警察的指示,笨拙却又认真地站好,脱下帽子,目光投向那面迎风飘扬的大明日月旗。在朝阳的映照下,旗帜上的图案显得格外醒目,仿佛赋予了他们一种无形的力量。

李长风走下船,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欣慰。他深知,这五万流民,将是海南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这看似简单的欢迎仪式,不仅是对他们的接纳,更是要让他们明白,从现在起,他们将在这片土地上开启新的生活,成为海南建设的一份子。

“大家听好了!我是海南知府孙元化”孙元化站在一处高台之上,声音洪亮地说道,“从今日起,你们便来到了海南,这里就是你们的新家!海南有着广袤的土地,有着无限的可能。只要你们愿意努力,未来的日子定会越来越好!”

流民们听着孙元化的话,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人群中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仪式结束后,流民们在治安警察的引导下,有序地前往安置点。安置点早已准备就绪,一排排简易却整洁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房屋周围,是开垦好的农田,以及一些简单的生活设施。

在前往安置点的路上,流民们看着海南的风光,惊叹不已。这里的椰林摇曳,海风拂面,与他们曾经生活的内陆地区截然不同。他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然而,安置流民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海南,如何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才是李长风面临的更大挑战。李长风深知,这五万流民,有的擅长农耕,有的精通手工技艺,但要将他们合理安排,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并非易事。

他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于那些擅长农耕的流民,将分配到大片的农田,种植海南特有的作物,如香料、热带水果等,这些作物在市场上有着极高的价值,不仅能满足海南自身的需求,还能通过海上贸易,运往各地,为海南带来丰厚的财富。而对于精通手工技艺的流民,李长风打算继续在海南建立工坊,发展手工业,生产丝绸、瓷器等精美工艺品,进一步推动海南的经济发展。

但要实现这些规划,面临的困难也不少。首先是资源的分配问题,土地、种子、工具等资源都需要合理调配,确保每一个流民都能得到公平的机会。其次,技术的传授与指导也至关重要,海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与内陆不同,需要专业的人员指导流民们如何适应新环境进行生产。此外,市场的开拓与贸易渠道的建立也刻不容缓,只有将产品顺利销售出去,才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海南这地界儿,自打李长风带着五万流民来了之后,可就热闹开了。为了安顿好这些新来的人,岛上紧锣密鼓地建了好几个大食堂。这大食堂,那可真是气派,宽敞亮堂,能容下好些人呢。

头一个月,李长风发话了,流民们都能免费在这大食堂里吃饭。这消息一传开,那些流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想他们之前,在内陆那是整天吃观音土,饿死的人海了去了,日子苦得没法说。如今居然能有免费的饭吃,这不是做梦吧?

到了开饭的点儿,大食堂外头早就排起了长队。流民们一个个虽说衣裳破旧,可眼神里都透着股子兴奋劲儿。队伍里有老人,有孩子,还有年轻力壮的后生。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哎呀,这辈子都没敢想过能有这好事儿。”“是啊,多亏了那位李爷,咱才有这口饱饭吃。”

终于,食堂的门一开,热气腾腾的饭菜香味就飘了出来。那是大米饭的香气,还有炒菜的香味,闻着就让人直咽口水。流民们一个一个规规矩矩地进去,找了位置坐下。不一会儿,大师傅就端着饭菜上来了。白花花的大米饭堆得像小山似的,菜呢,有青菜豆腐,还有肉片炒萝卜,看着就有食欲。

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他叫张老蔫,接过饭菜,手都哆嗦了。他看着碗里的饭菜,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在大饥荒面前,他们一家四口饿死了两口,仅剩下的一个闺女还被他亲手卖掉了,全家就剩下他一个,没办法为了活命,参加了李自成的起义军,被官军冲散后,李爷说他是为生活所迫,过往不究,他忐忑的上了天津的大福船,没想到大明国还有像海南这样的天堂。他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对着食堂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嘴里念叨着:“老天爷啊,可算是开眼了,让咱能吃上这么一顿饱饭。李爷啊,您就是咱的再生父母!”说着说着,眼泪就吧嗒吧嗒地掉下来了。

旁边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也忍不住哭了起来,要不是李长风,她都准备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换着杀了吃掉呢。孩子倒是不懂事儿,看见饭菜高兴得直拍手,嘴里嘟囔着:“妈妈,我要吃,我要吃。”妇女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给孩子喂饭,嘴里说着:“宝宝多吃点,咱以后啊,就有好日子过了。”

那些年轻力壮的后生们,虽说没像老人和妇女那样哭出来,可眼里也都是感激。他们大口大口地吃着饭,心里想着,以后可得好好干活,报答李爷的恩情。

这时候,李长风也来到了食堂。他看着流民们吃饭的样子,心里很是欣慰。他走上前,对着大家说:“乡亲们,大家别客气,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这头一个月,大家就安心吃,以后啊,咱就得靠自己的本事挣饭吃了。海南这地儿,有的是机会,只要大家肯努力,好日子在后头呢!”

流民们听了李长风的话,纷纷点头。“李爷,您放心吧,我们肯定好好干!”“对,以后就跟着李爷在这海南扎根了!”大家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干劲儿。

吃完饭,有几个流民主动留下来帮忙收拾碗筷。他们一边收拾,一边还在说着感激的话。“这食堂的饭菜可真香啊,以前哪吃过这么好的。”“是啊,而且这食堂干净又敞亮,在这儿吃饭,心里踏实。”

收拾完后,他们找到李长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李爷,我们想问问,啥时候能安排我们干活啊?我们都想早点挣钱,不能老吃白食啊。”李长风笑着说:“大家别急,活儿有的是。过几天就给大家安排,到时候,只要大家好好干,工钱肯定不会少了你们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流民们每天都盼着能早点干活。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帮忙打扫安置点的卫生,整理周围的环境。孩子们也在安置点里嬉笑玩耍,仿佛忘记了之前的苦难。

大食堂里,每天都热热闹闹的。大家吃饭的时候,还会互相交流着对未来的憧憬。有人说想多挣点钱,盖个大房子;有人说想学会一门手艺,以后好养家糊口。这些简单而朴实的愿望,在这大食堂里飘荡着,充满了温情。

李长风看着这一切,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这些流民已经把海南当成了自己的家,而他,也有责任带着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只是,未来的路还长,虽说大家都有了干劲儿,可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怎么找到合适的活儿给大家干,怎么保证大家的工钱能按时拿到手,还有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麻烦事儿。但李长风不怕,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