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返九五豪门兄妹的财富征途 > 第21章 家国经纬中的同频共振

1999年10月10日,杭城的秋阳透过云层洒在市府大楼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沈建明身着笔挺的藏青色西装,在市委组织部的任命文件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崭新的\"杭城市副市长\"铭牌被工作人员缓缓挂在办公室门口。几乎同一时刻,二十公里外的另一座办公大楼内,沈雅琴接过鲜红的任命书,成为杭城市历史上最年轻的女市长。

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杭城官场,茶余饭后的谈资里,\"沈家兄妹\"成了最热门的话题。\"这沈家一门,商界有沈浩然叱咤风云,政界又出了两位父母官,简直是传奇!\"市政厅的老科员捧着搪瓷杯,望着布告栏上的任命公示感叹。

云栖别院的庭院里,沈家张灯结彩,喜庆的氛围比过年还要浓烈。沈父戴着老花镜,反复擦拭着堂哥堂姐的任命文件复印件,浑浊的眼眶里泛起泪光:\"当年送建明和雅琴去考大学,哪敢想他们能走到今天......\"沈母则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红烧肉的香气混着桂花甜香飘满院落。

沈浩然站在葡萄架下,看着堂哥堂姐被亲友们团团围住祝贺。沈建明推了推眼镜,笑着向众人举杯:\"我这副市长的担子可不轻,杭城这两年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城市规划、民生建设,都得下苦功夫。\"沈雅琴则保持着一贯的干练,接过话茬:\"尤其是教育和医疗,这些年城市发展快,配套却没跟上,必须尽快补齐短板。\"

听到这话,沈浩然心中一动。他放下酒杯,走到两人身边:\"堂哥堂姐,我正有个想法。星宁集团这两年在科技和教育领域投入不少,研发的智能教学系统已经在试点学校取得很好的效果。\"他调出平板电脑上的演示视频,画面里,AI助教正在给山区的孩子们上英语课,\"如果市里需要,我们可以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帮杭城搭建智慧教育平台。\"

沈建明眼睛一亮:\"这可太好了!现在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大,有了这套系统,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课程。\"沈雅琴点头赞同,补充道:\"医疗方面也可以合作。星宁技术开发的远程诊疗系统,能不能在社区医院推广?\"

兄妹俩的讨论越发深入,从智慧交通到养老服务,从垃圾分类到生态治理。沈浩然发现,尽管身处商界和政界,但他们对杭城发展的愿景惊人地一致。他想起重生以来的种种经历,突然意识到,家族的命运早已与这座城市紧紧相连。

夜深了,宾客陆续散去。沈浩然和堂哥堂姐坐在庭院的石桌边,月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镀上一层银辉。沈建明点燃一支烟,望着远处星宁集团的大楼:\"浩然,你知道吗?市里的干部现在都在研究'星宁模式'。你的商业布局、企业管理,甚至公益理念,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沈雅琴轻轻摇晃着手中的茶杯:\"尤其是你坚持的'商业向善',和政府推动民生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她看向沈浩然,目光中带着期许,\"接下来杭城要打造数字经济之城,星宁集团能不能牵头,联合高校和企业,成立一个创新联盟?\"

沈浩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望向星空。1999年的杭城,正站在新千年的门槛前,机遇与挑战并存。他想起白天在市府大楼看到的城市规划蓝图,地铁线路、科创园区、生态走廊......每一笔都勾勒着杭城的未来。

\"好!\"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星宁集团愿意做这个牵头人。但有个条件——\"他笑着看向堂哥堂姐,\"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我们一起把杭城打造成中国的'创新之都'。\"

三人的手在月光下紧紧握在一起,这一刻,商界、政界、家族的力量悄然汇聚。沈浩然知道,堂哥堂姐的升职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沈家新的使命。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以不同的方式,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共同书写属于杭城的辉煌篇章。

远处,钱塘江的潮水声隐约传来,正如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息。沈浩然望向灯火通明的杭城夜景,心中充满期待。1999年的杭城,正在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而他和他的家族,注定是这场变革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