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 > 第12章 李智渊与张大山的布匹奇遇记

话说李智渊和张大山在福州府的集市上,租了个铺面,开始了他们的布匹生意。铺子不大,但位置还算不错,就在集市的中心地带,人来人往的,生意应该不会差。

铺子刚开张那天,李智渊和张大山一大早就起来忙活。张大山负责在门口挂红灯笼,贴对联,把铺子装饰得喜气洋洋。李智渊则在铺子里整理布匹,把各种颜色、质地的布料摆放得整整齐齐,看起来既美观又方便顾客挑选。

“大山,你看这布料怎么样?”李智渊拿着一匹淡蓝色的布料,兴奋地问张大山。

张大山抬头一看,眼睛一亮,说:“这布料颜色真好看,摸起来手感也不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那当然,我可是精心挑选的。”李智渊得意地说。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小男孩儿走了进来。他东张西望,好奇地看着各种布料。张大山见状,赶紧迎了上去,笑着说:“小朋友,来看看叔叔的布料,保证让你满意。”

小男孩儿眼睛一亮,点了点头,然后指着一堆布料说:“我要那个。”

李智渊和张大山对视一眼,心想这小家伙眼光还不错。李智渊走过去,从那堆布料里抽出了一匹,递给小男孩儿,说:“好呀,这块布料确实不错,叔叔给你拿。”

小男孩儿接过布料,突然转身就跑。张大山和李智渊一看,坏了,这是遇上小偷了。张大山赶紧追了出去,一边追一边喊:“小家伙,你站住,把布料还给我。”

小男孩儿跑得飞快,张大山追了好一会儿,才在一个小巷子里把他拦住。小男孩儿一看跑不掉了,就哇哇大哭起来,说:“叔叔,我不是故意的,我妈妈生病了,我想给她买块布料做件新衣服,让她高兴高兴。”

张大山一听,心软了,他叹了口气,说:“算了,小朋友,这块布料就送给你了,你拿回去给你妈妈做件新衣服吧。”

小男孩儿听了,破涕为笑,连声道谢,然后就拿着布料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李智渊在铺子里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了起来,说:“大山,你这心可真软,遇上这种事儿,还把布料送人。”

张大山挠了挠头,说:“没办法,看着那孩子哭,我心就软了。不过,这也算是积德行善吧,说不定还能给我们带来好运呢。”

果不其然,自从送走了那个小男孩儿,李智渊和张大山的布匹店生意还真是一路高歌猛进。每天都有不少顾客上门,有的是来买布料做衣服的,有的是来买布料做被子的,还有的是来买布料做窗帘的。李智渊和张大山忙得不亦乐乎,但他们心里却乐开了花。

这天,店里来了一个中年妇女,她一进门就直奔主题,说:“我要买布料做窗帘,你们这儿有什么好布料推荐吗?”

张大山一听,眼睛一亮,赶紧迎了上去,说:“大嫂,您可真是有眼光,我们这儿的布料都是上好的货色。您看这匹布料,颜色淡雅,质地柔软,做窗帘再合适不过了。”

中年妇女看了看那匹布料,点了点头,说:“这布料看着倒是不错,不过,我得回去和家里人商量商量。”

张大山一听,心里有点着急,他怕这位顾客一走,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于是,他赶紧说:“大嫂,您要是现在决定,我可以给您打个九折。”

中年妇女一听,眼睛一亮,说:“那好,我就要这匹布料了。”

张大山高兴坏了,赶紧把布料包好,递给了中年妇女。中年妇女接过布料,付了钱,然后就高高兴兴地走了。张大山看着她的背影,忍不住笑了起来,说:“这生意做得,真是太顺了。”

可没过多久,就出了一件让他们哭笑不得的事。这天,店里来了一个老头儿,他一进门就嚷嚷着要买布料做寿衣。李智渊和张大山一听,心里都是一咯噔,心想这老头儿怎么一来就提寿衣啊,这生意可不好接。

但老头儿看着他们,眼神里满是期待,他们也不好直接拒绝。李智渊硬着头皮说:“大爷,您这布料倒是不错,做寿衣应该没问题。不过,这寿衣可是有讲究的,您得给我们说说您的要求,我们才能给您做。”

老头儿听了,点了点头,说:“那好,我就把我的要求说给你们听。”

老头儿的要求可真是五花八门,一会儿说寿衣要红色的,一会儿又说要蓝色的,一会儿又说要绣上什么图案,把李智渊和张大山听得一头雾水。他们俩面面相觑,心里都在想,这老头儿是不是在故意为难他们啊。但没办法,他们只能按照老头儿的要求,尽力去完成这件寿衣。

经过一番努力,李智渊和张大山终于把寿衣做好了。老头儿一看,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这寿衣做得不错,我喜欢。不过,我还得再看看。”说着,他就拿着寿衣走进了里屋。

李智渊和张大山在铺子里等着,心里都七上八下的。过了好一会儿,老头儿才从里屋走了出来,他看着李智渊和张大山,笑着说:“这寿衣做得不错,我喜欢。不过,我还得再看看。”说着,他又拿着寿衣走进了里屋。

李智渊和张大山看着老头儿的背影,忍不住笑了起来,说:“这老头儿可真是个怪人,寿衣都做好了,还非要再看看。”不过,他们也没多想,继续在铺子里忙活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智渊和张大山的布匹生意越做越大,他们的铺子也从一个小铺面,发展成了福州府有名的布匹店。但生意做大了,麻烦也跟着来了。

这天,他们铺子里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这位客人穿着朴素,但眼神里却透露出一股精明。他一进门,就直奔主题,说:“你们这布匹生意做得不错啊,我有个提议,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听。”

李智渊和张大山对视一眼,心里都在猜测这位客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客人接着说:“我看你们的布匹质量不错,我想和你们合作,我把布匹卖给你们,你们再卖给别人,怎么样?”

李智渊和张大山听了,心里都是一喜,心想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啊。但张大山却是个谨慎的人,他皱了皱眉头,说:“这位客官,您这提议听起来不错,但我们得考虑考虑,毕竟我们这生意也不容易,不能轻易就答应。”

客人听了,笑了笑,说:“你们放心,我这布匹质量绝对没问题,而且价格也公道。要是你们不放心,我可以先给你们一批货,你们卖了再给我钱。”

李智渊和张大山听了,心里都有些动摇了,但张大山还是坚持说要考虑考虑。

客人走后,李智渊和张大山就开始商量这件事。李智渊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要是能和这位客人合作,他们的生意肯定能更上一层楼。但张大山却觉得这件事有些蹊跷,他担心这位客人会不会是来骗他们的。

最终,他们还是决定先和这位客人合作一次,看看情况再说。第一批货到后,李智渊和张大山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布匹的质量确实不错,他们也就放心地开始卖这批货了。

可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事情不对劲了。原来,这批布匹虽然看起来质量不错,但卖出去后,却有不少顾客来退货,说布匹掉色、起球,质量根本不行。李智渊和张大山这下可傻了眼,他们赶紧去找那位客人,可那位客人却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下,他们可真是陷入了困境,不仅损失了一大笔钱,还差点砸了自己的招牌。但他们并没有被这次挫折打败,而是决定从头再来。他们开始严格把控布匹的质量,亲自去各地挑选优质的布料,还请来了专业的裁缝师傅,对布匹进行严格的质检。

经过这次事件,李智渊和张大山都成长了许多,他们也更加明白了做生意的艰辛和责任。他们的布匹店在经历了这次风波后,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念,他们相信,只要他们坚持诚信经营,用心做事,他们的布匹店一定能在福州府站稳脚跟,在福州府的布匹市场上,李智渊和张大山的铺子已经小有名气。每天,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好得不得了。这天,铺子里又来了一个奇怪的客人,这位客人穿着一身花里胡哨的衣服,头戴一顶夸张的帽子,看起来就像是从戏台上走下来的。

他一进门,就大摇大摆地走到柜台前,指着一堆布料说:“这些布料,我要了!”张大山一看,心里暗喜,心想这又是一笔大生意。他赶紧迎了上去,笑着说:“这位客官,您眼光真好,这些布料都是我们店里的精品,保证让您满意。”

客人点了点头,说:“那好,我要把这些布料都买下来,不过,我有个条件。”张大山一听,心里一紧,忙问:“什么条件?”客人神秘兮兮地说:“我要你们帮我把这些布料送到城外的山上去,送到一个叫‘鬼见愁’的地方。”

李智渊和张大山对视一眼,心里都是一惊。这“鬼见愁”可是福州府出了名的荒凉之地,传说那里闹鬼,谁也不敢去。张大山吞了吞口水,说:“客官,这‘鬼见愁’地方太偏僻了,我们送布料去那里不太方便啊。”

客人听了,脸色一沉,说:“怎么,你们不敢去?那就算了,我找别人去。”说着,就要转身离开。李智渊一看,忙拉住客人,说:“客官别急,我们去,我们去。”

客人一听,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说:“那好,你们明天一早就把布料送到‘鬼见愁’,我给你们双倍的运费。”李智渊和张大山一听,双倍运费,这可是笔不小的数目啊,他们俩一咬牙,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李智渊和张大山就带着布料出发了。他们雇了一辆马车,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鬼见愁”。这地方果然荒凉,四周一片死寂,连鸟叫声都听不到。李智渊和张大山心里都有些发毛,但为了钱,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往里走。

走了没多远,突然,从树林里窜出了一只野兔子,吓得张大山大叫一声,差点从马车上摔下来。李智渊一看,忍不住笑了起来,说:“大山,你这是怎么了,不就是一只兔子吗,至于这么害怕吗?”

张大山揉了揉胸口,说:“你不知道,这‘鬼见愁’太可怕了,我刚才都快被吓死了。”李智渊摇了摇头,说:“别怕,有我在呢,再说,我们又没做什么亏心事,怕什么鬼啊。”

他们继续往前走,终于来到了一个山洞前。客人早就等在那里了,看到他们来了,高兴地说:“你们可算来了,快把这些布料搬进山洞里。”

李智渊和张大山把布料搬进了山洞,客人检查了一遍,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好,布料我收下了,这是你们的运费。”说着,就把一袋子银子递给了他们。

李智渊和张大山接过银子,心里乐开了花,心想这趟差事总算完成了。他们刚要离开,突然,山洞里传来了一阵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人在哭泣。张大山一听,脸色都变了,说:“这,这山洞里怎么会有哭声?”

客人一听,脸色也变了,他赶紧说:“你们别管,快走,快走。”李智渊和张大山也不多想,赶紧往山洞外跑。他们一路狂奔,终于跑出了“鬼见愁”,回头看了一眼,只见山洞里黑漆漆的,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盯着他们。

他们回到铺子里,还心有余悸。张大山说:“这‘鬼见愁’真是太可怕了,以后我再也不去那种地方了。”李智渊点了点头,说:“是啊,不过,这次我们也算是因祸得福,赚了不少钱。”

就在这时,一个衙役走了进来,说:“你们两个,跟我走一趟,有人告你们卖假布料。”李智渊和张大山一听,心里一惊,忙说:“我们卖的都是真布料,怎么会有人告我们卖假布料?”

衙役也不多说,只是冷冷地说:“去了就知道了。”李智渊和张大山没办法,只能跟着衙役去了衙门。

到了衙门,他们才知道,原来是那个神秘客人告他们卖假布料。客人说,他买去的布料,一洗就掉色,根本不能用。李智渊和张大山一听,心里都是一咯噔,心想这可怎么办,要是被认定卖假布料,他们的铺子可就完了。

他们赶紧辩解,说这些布料都是他们精心挑选的,不可能是假的。衙役听了,也不信,说:“那你们怎么解释这些布料掉色的事?”李智渊想了想,说:“大人,我们怀疑这些布料可能被人动了手脚,我们绝对没有卖假布料。”

衙役听了,想了想,说:“那好,给你们一个机会,如果你们能证明这些布料是被人动了手脚,我就放了你们。”李智渊和张大山一听,心里一喜,忙说:“谢谢大人,我们一定证明这些布料是被人动了手脚。”

他们回到铺子里,开始仔细检查剩下的布料。他们发现,这些布料的染料都有些不对劲,似乎被人掺了什么东西。他们赶紧找来了一个染布的师傅,把情况告诉了他。染布师傅一看,就说:“这布料的染料被人掺了碱,所以才会掉色。”

李智渊和张大山一听,心里都是一惊,忙问:“那怎么办,我们怎么证明是那个客人动的手脚?”染布师傅想了想,说:“你们把他买去的布料拿来,我给你们做个实验。”

他们赶紧去找那个客人,说要给他退布料。客人一听,心里暗喜,心想这下可把他们给治住了。他把布料拿了出来,李智渊和张大山把布料带回了铺子。

染布师傅把布料剪了一小块,放在水里煮。不一会儿,水就变成了红色,而且布料上的颜色也掉了不少。染布师傅说:“你们看,这布料一煮就掉色,说明染料被人掺了碱。这肯定是那个客人干的,他想骗你们的钱。”

李智渊和张大山一听,心里大怒,忙去找那个客人。客人一看他们来了,心里一慌,转身就跑。他们追了上去,大声喊道:“你站住,我们已经知道是你动的手脚,你休想逃走。”

客人跑得飞快,他们追了好一会儿,才在一个小巷子里把他拦住。客人一看跑不掉了,就跪在地上求饶,说:“两位大爷,放过我吧,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李智渊和张大山一看,心里也有些不忍,就说:“你以后要是再敢骗人,我们一定不会放过你。”客人听了,连连点头,说:“我以后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他们回到衙门,把情况告诉了衙役。衙役听了,也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就放了他们。他们回到铺子里,心里都松了一口气,心想这次可真是有惊无险。

经过这次事件,他们的铺子名声大噪,大家都说他们诚信经营,不会卖假货。他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每天都有不少顾客上门。李智渊和张大山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念,他们相信,只要他们坚持诚信经营,用心做事,他们的布匹店一定能在福州府站稳脚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