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 > 第17章 新征程

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 第17章 新征程

作者:爱吃私厨鸡腿的白如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21:17:00 来源:小说旗

话说李智渊和张大山占领澎湖后,起初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惬意。每天清晨,海鸥的叫声就是他们天然的闹钟。李智渊喜欢坐在海边的大石头上,看着朝阳从海平面缓缓升起,金灿灿的光芒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美得让人心醉。他还会趁机构思一下澎湖的未来规划,毕竟作为领头人,他得为兄弟们谋个好前程。张大山则是个实干家,他带着一帮兄弟们在岛上四处转悠,看看哪里能开垦出片菜地,哪里适合建个简易的码头。他们先是把海盗留下的破旧船只拆了,用那些木头搭建了几间小木屋。虽然简陋,但在海上漂泊惯了的他们看来,这就是温馨的家。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在澎湖的日子也算自给自足。兄弟们在海边撒网捕鱼,偶尔还能捞到个大贝壳,兴奋得跟捡到宝似的。张大山还琢磨着把捕来的鱼晒成鱼干,这样既能保存得久一些,还能拿去跟过往的商船换些日用品。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他们在澎湖的日子越来越长,问题也渐渐浮现。澎湖虽美,但毕竟地方有限,能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少,渔业资源也因为过度捕捞而开始减少。李智渊看着兄弟们脸上的忧虑,心里也犯起了难。他召集大家开会,商量对策。会上,张大山第一个发言,他挠着头说:“大哥,咱这地儿太小了,鱼也快打不到了,再这么下去,兄弟们可就得喝西北风了。”其他兄弟也纷纷点头,纷纷表示赞同。李智渊沉思片刻,说:“大山说得对,咱不能坐以待毙,得找个出路。要不,咱们去台湾看看?听说那地方可大了,资源也多。”这个提议一出,会场瞬间炸了锅。有的兄弟担心去台湾会遇到未知的危险,有的则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能开辟新天地。李智渊见状,站起身来,用力一拍桌子,大声说:“兄弟们,咱当初灭海盗的时候,怕过谁?现在不也是在澎湖闯出一片天了吗?去台湾,说不定能有更大的收获。咱不能就这么窝在这小岛上,一辈子当井底之蛙!”他这一番豪言壮语,瞬间点燃了兄弟们的热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一致决定去台湾闯荡。李智渊和张大山带着兄弟们,开始准备船只和物资。他们把岛上能用的东西都带上,还特意准备了一些澎湖特产,打算去台湾换些好东西。

经过几天几夜的航行,他们终于抵达了台湾。刚一上岸,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台湾的海岸线比澎湖壮观多了,沙滩细腻,海水清澈见底。张大山兴奋地大喊:“兄弟们,这地方太美了,咱们来对了!”可他的话音刚落,就听到一阵阵呼喊声,一群土着手持长矛、弓箭,气势汹汹地朝他们冲了过来。原来,当地土着误以为他们是来侵略的海盗,所以才会如此敌对。李智渊和张大山赶紧组织兄弟们应战,可毕竟人生地不熟,加上语言不通,这仗打得异常艰难。张大山挥舞着大刀,左挡右砍,嘴里还不停地喊:“误会,误会,我们是好人!”可土着们哪里听得懂,只当他们是抵抗。就在这危急关头,那位好心的老大爷出现了。他原本是在海边捡贝壳,看到双方交战,赶紧跑过来劝架。他用夹杂着当地方言的汉语,大声喊着:“别打了,他们是好人,是来和平共处的!”土着们虽然半信半疑,但看到老大爷都发话了,便停下了攻击。李智渊和张大山趁机放下武器,跑到老大爷面前,连连鞠躬致谢。李智渊说:“多谢您老救命之恩,我们真是来和平发展的,绝无恶意。我们是从澎湖来的,那边资源有限,所以想来台湾闯荡,希望能和大家和睦相处。”老大爷听了,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说:“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你们是来抢地盘的呢。既然如此,那你们就是我们的朋友了。来,跟我回村子,我给你们准备点吃的。”他们跟着老大爷来到村子,只见村子里的房屋错落有致,虽然简陋,但充满了生活气息。老大爷的家里,已经摆上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有新鲜的烤鱼、野菜,还有香喷喷的米饭。张大山一看到这些美食,眼睛都直了,他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这台湾的饭,真香啊,比咱们在澎湖吃的好多了!”吃完饭,老大爷给他们倒了杯茶,坐在院子里,给他们讲起了台湾的风土人情。他说:“台湾这地方,虽然资源丰富,但也有不少部落,大家虽然有时候会有些小摩擦,但总体还是和睦相处的。你们要是想在这儿发展,可得先了解当地的规矩,尊重当地的习俗。”张大山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插嘴问问题:“哎呀,这台湾的风俗,可真有意思,跟咱老家差远了。比如说,这结婚的习俗,跟咱们一样不?”老大爷哈哈大笑,说:“不一样,不一样,我们这儿的婚礼可热闹了,有好多仪式呢。”李智渊则更关心他们未来的发展,他问:“老大爷,您看我们要是想在这儿扎根,哪个地方比较合适呀?”老大爷想了想,说:“高雄县那地方,地势不错,靠近海边,交通便利,人也挺淳朴,你们要是能去那儿,说不定能闯出一番名堂。”李智渊和张大山听了,眼睛都亮了。他们赶紧向老大爷请教去高雄县的路线,还请教了一些当地的方言,以便更好地和当地人交流。老大爷看他们这么有诚意,便详细地给他们讲解了一番。

告别了老大爷,李智渊和张大山带着兄弟们踏上了前往高雄县的路途。这一路上,他们可没少遇到困难。台湾的山路崎岖不平,有时候还得趟过小溪。张大山走在前面,一边探路,一边还不忘调侃兄弟们:“哎呀,这路可真不好走,咱们这是来台湾旅游呢,还是来探险呀。”经过几天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高雄县。一进县城,他们就被这里的热闹景象吸引住了。市场上人来人往,各种各样的货物琳琅满目。有新鲜的水果、蔬菜,还有各种手工艺品。张大山看得眼花缭乱,他拉着李智渊说:“大哥,这地方可真不错,咱们要是能把生意做到这个程度,那可就发达了。”李智渊也点头赞同,他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他们先是在县城里找了一处空地,搭建了临时的住所。然后,李智渊带着一部分兄弟去和当地的百姓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张大山则带着另一部分兄弟去熟悉当地的环境,看看哪里适合发展渔业和手工业。一开始,当地百姓对这些外来者还是有些戒备的。他们担心李智渊和张大山会抢他们的生意,或者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李智渊看出了百姓们的顾虑,他决定先从帮助百姓做起,赢得他们的信任。他们先是帮着百姓修路搭桥。高雄县的交通虽然便利,但有些地方的道路还是不太平整。李智渊和兄弟们拿着工具,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张大山更是卖力,他一边干活,一边还和百姓们唠家常:“大哥,这路修好了,你们出行可就方便多了。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有啥困难尽管说。”百姓们看到他们这么热心,心里的顾虑也渐渐打消了。修路搭桥的工程结束后,百姓们纷纷送来自家的水果和蔬菜,表示感谢。李智渊趁机说:“兄弟们,咱们来这儿,就是想和大家共同发展。我们有一些技术和经验,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让高雄县变得更好。”百姓们听了,纷纷表示欢迎。李智渊就开始着手规划城镇建设。他提出了发展渔业和手工业的思路,还鼓励百姓们开垦荒地。张大山也不甘示弱,他发挥自己的特长,教百姓们一些简单的武术防身。这下,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可就高了,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大山师傅”。在他们的努力下,高雄县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渔业方面,他们先是组织了一批有经验的渔民,对当地的海域进行了详细的勘察。李智渊发现,高雄县附近的海域不仅鱼类资源丰富,还有不少珍贵的海产,如鲍鱼、海参等。他立即召集渔民们开会,说:“兄弟们,咱这海域可是个宝库啊,除了平时打的鱼,还有好多好东西等着咱们去挖呢。咱们可以分组行动,一部分人继续捕鱼,另一部分人专门去采鲍鱼、海参,这可是能卖大价钱的。

”渔民们听了,都摩拳擦掌,干劲十足。张大山还亲自下海,给大家示范如何安全地采集海参。他说:“这海参可不好惹,藏在礁石缝里,得小心着点。大家跟着我,我先带你们去找找。

”在他的带领下,渔民们很快就掌握了技巧,收获了不少海参。手工业方面,李智渊发现当地有不少能工巧匠,但缺乏技术和市场。他便从澎湖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手工艺技术,如陶瓷制作、织布等。他还鼓励工匠们创新,结合当地的特色,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张大山则负责帮他们打开市场,他带着样品,四处奔波,联系商贩。有一次,张大山为了推销当地的陶瓷,差点被当成骗子。他带着精美的陶瓷样品,来到一个大商贩的店铺。商贩一看他土里土气的,还带着从没听说过的陶瓷,就冷笑着说:“你这玩意儿,能值几个钱?别在这儿浪费时间了。”张大山却不气馁,他耐心地给商贩讲解陶瓷的制作工艺和独特之处,还现场演示如何使用。

最终,商贩被他的诚意打动,决定先拿一些样品试试。随着市场的逐渐打开,高雄县的手工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当地的陶瓷、织品等手工艺品,因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受到了各地商贩的青睐。

随着市场的逐渐打开,高雄县的手工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当地的陶瓷、织品等手工艺品,因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受到了各地商贩的青睐。李智渊和张大山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手工业市场,让工匠们能够集中展示和销售自己的作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