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 > 第106章

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 第106章

作者:爱吃私厨鸡腿的白如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21:17:00 来源:小说旗

分田后的顺化城,仿佛被一场春雨滋润过,处处透着新生的气象。田间地头,百姓们忙碌的身影在晨光中拉出长长的影子,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张大山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的田野,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

“军师,这顺化城如今可真是风平浪静啊。”赵铁柱拍了拍张大山的肩膀,玄铁重铠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那些地主们,倒是一个都不敢再蹦跶。”

张大山微微一笑,转身望着赵铁柱:“将军,这可不是因为地主们突然开窍了。是因为百姓们看到了希望,民心所向,才是真正的稳定。”

赵铁柱的喉结动了动,他突然抽出佩刀,刀尖轻轻划过城楼的石柱:“老子倒是希望他们永远不敢反抗。这顺化的地,终究要姓南洋国的!”

张大山点了点头,突然轻声说道:“将军,您看那片田地——”他指向远处,赵铁柱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田间有几个百姓正在忙碌,其中一人正是曾经的地主阮文清。他此刻穿着粗布衣裳,正在田间劳作,脸上竟带着一丝笑容。

“阮文清?”赵铁柱的声音中带着惊讶,“他怎么在田里干活?”

张大山微微一笑:“将军,您忘了?我们没有赶尽杀绝,而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如今,阮文清不仅保住了家族的血脉,还分到了一部分土地。他自然愿意为南洋国效力。”

赵铁柱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这倒是。老子倒是小看了这些地主。只要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也会老老实实的。”

张大山突然转身,望着城外的田野:“将军,民心所向,方能长久。只要百姓们过得好,地主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南洋国的根基,就在这片土地上。”

就在这时,阮文清从田间走来,他的衣衫已被汗水浸透,但脸上却带着一丝微笑。他远远地就向张大山拱手:“军师,这顺化的地,如今也是南洋国的了。阮某虽是地主出身,却也明白,土地只有在百姓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张大山微微一愣,随即露出满意的微笑:“阮家主此言甚善。南洋国的政策,就是要让土地回到百姓手中,让顺化的地,成为南洋国的根基。”

赵铁柱的喉结动了动,他突然大笑起来:“好!老子就等着看那些地主敢不敢再蹦跶!要是敢,老子第一个不客气!”他的笑声惊飞了城头的鸽群,鸽子扑棱棱地飞向天空,仿佛也在为顺化的新生欢呼。

阮文清的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他望着远方的田野,轻声说道:“军师,这顺化的地,虽是南洋国的,但也是百姓的。阮某虽已不再是地主,却也希望这片土地能真正造福百姓。”

张大山点了点头,他突然轻声说道:“阮家主,你这话,才是真正的明白人。南洋国的政策,就是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只要你阮家愿意真心归附,南洋国绝不会亏待你们。”

阮文清深深鞠了一躬:“多谢军师。阮某定当尽心尽力,为南洋国效力。”

赵铁柱的笑声戛然而止,他突然瞪了阮文清一眼,声音却带着笑意:“你这地主,倒是比老子还懂政策。行,老子信你一次!”

阮文清蹲在田间,手中握着一把锄头,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汗水顺着脸颊流进脖子里。他抬起头,望着远处的城池,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阮爷,这田里的活,您可真行啊。”一个曾经的佃农走过来,手里提着一篮子麦饼,脸上带着微笑,“我娘说,让您别太累了。”

阮文清微微一笑,接过麦饼:“如今,我也是个种地的百姓了。”他咬了一口麦饼,香甜的味道让他想起了多年前自家田间的丰收。他叹了口气,说道:“以前当官的时候,总觉得田里的活是下等人干的。如今才知道,这土地才是真正的根本。”

佃农笑了笑,坐在田埂上:“阮爷,您现在这样,倒是让人感觉亲切多了。以前总觉得您高高在上,现在一起干活,才发现您也是个好人。”

阮文清点了点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是啊,以前的日子,确实有些不接地气。现在这样,虽然累,但心里踏实。”

不远处,李文远也在田间劳作,他看到阮文清,远远地喊道:“阮兄,这田里的活,可比当官累多了吧?”

阮文清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高声回应:“李兄,只要家人平安,这活再累也值得。倒是你,以前不是最爱穿那身长袍马褂吗?现在这粗布衣裳,倒也挺配你。”

李文远哈哈大笑,走过来拍了拍阮文清的肩膀:“阮兄,你这话可说到我心里去了。这粗布衣裳,倒是比长袍马褂舒服多了。再说,现在这样,倒也落得个清静。”

两人相视而笑,田间的气氛格外和谐。就在这时,张大山和赵铁柱从城墙上走来,张大山远远地就看到了阮文清和李文远。

“阮家主,李家主,你们这田里的活干得不错啊!”张大山的声音透着几分赞许。

阮文清和李文远连忙放下手中的农具,向张大山和赵铁柱行礼:“军师,将军。”

张大山微微一笑,走到阮文清身边:“阮家主,这顺化的地,如今是南洋国的,也是百姓的。只要你们愿意真心归附,南洋国绝不会亏待你们。”

赵铁柱也笑着说道:“是啊,只要你们老老实实种地,南洋国有的是好处给你们。要是敢再反抗,老子第一个不客气!”

阮文清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感激的神情:“多谢军师和将军。阮某定当尽心尽力,为南洋国效力。这顺化的地,虽是南洋国的,但也是百姓的。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阮某愿意付出一切。”

李文远也附和道:“军师说得对。我们这些地主,如今也明白了,只有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才能真正安定下来。”

张大山点了点头,满意地说道:“好!只要你们真心归附,南洋国不会亏待你们。好好干,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机会给你们。”

赵铁柱的大笑声再次响起:“行!老子就等着看你们这些地主能不能安分守己地种地!要是敢再蹦跶,老子第一个不客气!”

阮文清连忙回应道:“将军放心,阮某已经明白了南洋国的政策。如今,我等愿意老老实实地种地,为南洋国效力。”

李文远也附和道:“是啊,将军。我们这些地主,如今也知道了顺化的地是南洋国的,也是百姓的。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愿意尽心尽力。”

张大山微微一笑,调侃道:“赵将军,您这番话可别吓着了他们。阮家主和李家主都是明白人,知道怎么在新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赵铁柱哈哈大笑:“军师说得对!不过,老子这人说话直,心里装不下事儿。只要他们安分守己,老子保证比谁都护着他们!”

阮文清和李文远相视一笑,心中都松了一口气。他们知道,只要自己真心归附,南洋国不会亏待他们。而他们,也愿意在这片土地上,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

田间,孩子们在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田埂上,用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新翻的泥土。一个抱着婴儿的妇人唱起古老的农歌,旋律裹着露水的清香,在田野间回荡。

“这日子,可比以前强多了。”一个老农对身边的年轻人说道,他的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手中握着刚分到的土地契,“以前啊,我为了交租,差点饿死。现在好了,这地是自己的,种出来的粮食也是自己的。”

年轻人笑了笑,他的眼神中也充满了希望:“是啊,多亏了南洋国的仁义政策。张军师和赵将军,真是我们的大恩人。以前那些地主,把我们都逼得没法活了。”

老农点了点头,望着远处的城池,眼中满是感激:“以前那些地主,天天逼着我们交租,稍微晚一点,就打我们。我这把老骨头,都被他们打得不行了。现在好了,地主们老实了,我们也能过上好日子了。”

年轻人附和道:“就是啊,现在这地是我们的,种多少粮食都是我们的。张军师还说,只要我们好好种地,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好处呢。”

老农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感慨:“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没想过还能有自己的地。现在,我每天在田里干活,虽然累,但心里踏实。这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年轻人也笑了笑:“是啊,只要跟着南洋国走,这日子肯定越来越好。我还要多学点种地的本事,以后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

老农望着年轻人,眼中满是希望:“你这小子,有出息。我们这些老家伙,就指望你们年轻人了。”

年轻人挠了挠头,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哪里哪里,老伯您过奖了。我也就是三十出头,还得靠您这些老前辈多指教呢。”他蹲下身,仔细查看田里的秧苗,指尖沾上泥土时,突然轻声说道,“这地啊,就像人的心。得用真心去养,才能长出好庄稼。”

老农的烟袋在嘴角轻轻晃动,烟灰抖落进土里:“你这小子,说话倒像念过书的。不像我们这些老粗,只会用锄头说话。”他突然压低声音,“听张军师说,南洋国还要在顺化办学堂。你可得去学些真本事,将来好给咱顺化争口气。”

年轻人的瞳孔猛地一亮,手中的秧苗仿佛突然有了重量。他直起腰,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老伯,您放心。我爹就是被地主活活打死的。如今有了自己的地,我定要让那些地主瞧瞧,咱顺化的百姓,不是只能弯腰种地的命!”

远处传来张大山的笑声,两人循声望去,只见军师正带着几个士兵分发新制的农具。赵铁柱的狼牙棒不知何时换成了锄头,正试图挖个坑,结果把整块土都掀了起来。

“看这将军种地,倒像在打仗!”老农突然大笑,烟袋敲得年轻人的肩头啪啪作响,“你这小子,以后要是能当上顺化的里正,老子第一个给你磕头!”

年轻人突然指着赵铁柱,笑得前仰后合:“老伯,您看那将军挖个坑都像挖战壕,这顺化的地,怕是要被他种出金子来了!”

两人笑得直不起腰,田埂上的泥土被笑声震得簌簌发抖。远处,张大山突然高声喊道:“老李头!小张!别光顾着笑,这田可不会自己长出米来!”他的声音穿透竹林,惊飞了满树宿鸟。

年轻人抹了把眼泪,突然正色道:“老伯,您说的学堂,我一定要去。不为别的,就为让我爹在九泉之下知道,他的儿子不是白死的!”他突然站直身子,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坚定,“这顺化的地,以后不光是南洋国的,也是我们的!”

老农的烟袋突然掉在地上,他颤巍巍地抓住年轻人的手腕:“好!好小子!老子等着看你给咱顺化争脸的那一天!”他的声音突然拔高,惊得附近的孩子们四散奔逃,“记住——这地里的每一粒米,都是咱顺化人的骨气!”

年轻人的影子在阳光下拉得老长,与老农的身影渐渐重叠在一起。

张大山站在城楼上,望着田间忙碌的百姓和地主,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从南洋国来到这安南地区已经好几个月了,他和赵铁柱一路征战,先后拿下了云梦城、星辉城,如今又在顺化平定了地主之乱。这一切的付出,终于换来了这片土地的安宁与新生。

他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扫过远处的田野。阳光洒在新翻的泥土上,泛着生命的光泽,孩子们的笑声和老农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为这片土地编织新的传说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