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音返回房间,一米八的木床,实木红漆衣柜,床头柜,梳妆台,全是周兰花当年给她的陪嫁嫁妆。
三百块,足足花光了二老省吃俭用大半辈子的积蓄。
就盼着魏成良能善待她。
事实证明,嫁给凤凰男不止倒霉一辈子,还会搭上自己的性命。
池音从柜子里取走结婚证,又从棉被底下拿出藏着的背带,毅然转身出去,毫无一丝留恋。
路过张秀芬房间门,魏成良那鬼哭狼嚎的哭声都要刺破耳膜了,“妈,我悔死了,我不该跟你讲啊......”
池音忍下唇角的讥笑,该说不说,这人面兽性的狗玩意是最擅长表演伤心欲绝的那一幕的。
可惜了,重活一世,是人是鬼她看得清楚得很。
魏承安显然也被魏成良吵得头疼,眉头微微蹙起,“哥,你别哭了,保重身体要紧。”
一句话更是把魏成良惹得更煽情,一声“妈”眼泪挂着要掉不掉的,整个人要多破碎有多破碎。
魏承安怕惊扰到张秀芬,伸出手想去抱,却被魏成良抱着躲开了。
魏承安耐着性子劝,“哥,你别哭了,妈还没死。”
魏成良红着眼睛瞪他,“你不懂,从小到大妈最疼我了。”
魏承安躁得从房间里出来,抬眼间,恰好见池音拎着背带跨出客厅门槛。
孩子早在池音的安抚下转移到院子里跟土狗玩耍,昔昔看到她手中的背带,仰起头好奇问,“妈妈,我们要去哪里?”
池音蹲下身,摸了摸孩子毛茸茸的小脑袋,温柔一笑,“妈妈带你们去县城。”
昔昔又问,“去县城哪里?”
莞莞抢着回,“你笨蛋,当然是外婆家啦。”
池音怔了怔,她巴不得带着孩子毫无留恋的离开,从今往后都不踏入魏家半步。
可是孩子三岁了,不再吃哄骗这一套。
她不想往后好长一段时间孩子都在哭哭啼啼,发脾气中度过。
池音把双胎女儿拉到面前,眉目严肃,“妈妈带你们去县城,但也不是外婆家,以后,就我们三个人一起住,好不好?”
昔昔小脸蛋露出着急,“爸爸和奶奶不和我们一起吗?”
莞莞则眨着水汪汪的眼睛,一脸懵懂。
池音摇摇头,昔昔见了后反倒平静了下来。
她们时常去沿河县陪外公外婆住,见过不少夫妻闹架的八卦,大概知道夫妻不在一起住意味着什么。
张秀芬这人打麻将才是她的第一主业,只有打不动了才会偶尔照看下孙女。
魏成良跟池音更是聚少离多,纺织厂里的外派工作一去就是三四个月,池音生孩子的时候他都没在场。
孩子长到三岁他都没背过几回,每次下班也是吃饱了就躺床上听收音机。
魏家几个人里,两个孩子更亲池音。
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了,那肯定是要跟妈妈的。
莞莞懵懂了一下,就没有犹豫的使劲点头。
昔昔见姐姐同意,几乎没有思考的回答,“我要永远和妈妈不分离。”
池音嘴角勾起,露出一个好看的笑容,把孩子搂紧,一人小脸蛋亲一口。
池音不再耽搁,两块背带一前一后背着就往院子外走。
土黄狗叼着鸡爪子跟到院门口,像是知道母女三人一去便是不复返,尾巴低垂着很是难过。
踏出魏家院门槛的那一步,池音的心情前所未有的平静,甚至还有一丝带孩子脱离魔鬼魔爪的放松。
土狗跟了母女三人好长一段路,老用鼻子嗅池音的裤腿。
池音终是不忍,停下来低头劝它,“你回去吧,等安顿好了我来村口接你。”
土狗像是听懂了,夹着尾巴立刻蹲坐下来。
背上的昔昔回头望着变成小房子的家,软软糯糯的声音多了些仿徨,“妈妈,我们会不会饿死呀?”
池音跨步继续往前走,语气坚定,“不会,没了爸爸和奶奶,我们娘三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双胎女儿早产,体格本就比同龄孩子小,长大后也挑食得很,三岁了轻飘飘的一小团。
两个加起来四十斤都没有,背着倒没什么重量感。
四周静悄悄的,连虫鸣狗叫都没有。
用不了四十分钟池音就到了沿河县城。
她往县委大院方向走,又选了一家外观干净卫生的旅馆踏入,办理了住宿登记。
半小时后。
安排好双胎女儿自主入睡,池音走出旅店,马不停蹄的挨家挨户询问出租房子。
1987年的县城里都有不少公房出租,租金也低,只是需要排队等待名额。
私人出租自建房的也有,不过少量,而且大多集中在老城区。
恰好县委大院正处于老城区。
这也是池音选它住旅社的缘由,方便她找房源。
事情倒也顺利,有户人家在新城区盖了两层红砖小楼房,老城区空着的一层泥土砖房同意租给她。
只是得需一次性支付三个月的房租,合计十块钱。
池音还想再找找的,但一想到孩子单独在旅社。
时间拖得越久,万一发生了什么她承担不起。
便一口答应了。
池音拜托老人家帮忙收拾一下院子,待她取钱回来就签租房协议书。
这一整天池音被来来回回的跑折腾得够呛,又没吃饭,眼前一阵阵发黑,感觉两条腿都软得跟面条似得。
到达池家已是夜里十一点整。
老年人睡得早,池正刚和周兰花这会已经在梦里和周公汇合。
池音拿自配钥匙开门进去,蹑手蹑脚摸索到房间,一路轻车熟路摸索木质床头柜。
池音想了想,房租十块,还得买粮食,买锅碗瓢盆,还要再置办一些生活用品。
零零碎碎的加起来,基本她存的这些钱够了。
只是摸半天都摸不到钱袋,池音就有些心慌了。
池音立刻跪在地上,手臂使劲伸向柜子里左掏右掏,还是没摸到。
她冷汗都出来了。
又哐当抽出整个抽屉,衣服底下藏钱的日记本还在,可一打开,里面空得毛都不见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