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野史,怎么全成真了? > 第16章:你跟古人讲星辰大海?

“哗啦啦~~”

一百颗子弹率先掉落地面弹出弹珠声响。

接着一把黑色手枪悄然出现在江哲的左手。

正坐沙发上仔细看真实历史剧的江哲,顿时就懵了。

他低头望着冰凉的手枪,一脸迷惑。

“啥?”

“刚刚还在好好听课,结果听得好好地,这就来了?”

“而且枪,在夏国可是管制道具啊!”

“不行,得赶紧收好,免得被蜀黍抓去。”

他连忙弯腰将子弹捡起,心口不一地打开手机,上某宝购买了一副【真皮枪套】。

.......

此刻,不论是室内的学子或室外的夫子们,顿时眉头紧蹙。

他们仿佛察觉到某种自然奥秘!

确实如此,许多生活中的小事情都出现在他们的眼里。

只是,没有人去深究,试图解释为什么;甚至无法解释得清——东西总是往地面掉落。

难道,是引力,正在主宰着这个世界?

很快,室内14号学子开口询问,“先生,引力;究竟是什么?”

李时珍不假思索地摇了摇头:

“这个事情,现阶段对你们来说,有点解释不清。”

“我们继续讲回人类起源;宇宙洪荒讲完了,那么该到我们生活的世界了。”

此话一出,学子们和室外的夫子们都懵了。

该不会你也是瞎编的吧,所以才扯开话题的吧?

20号学子王权严肃地举手:“请李先生细说,我们对这个都很感兴趣,我不相信您也不懂这个。”

李时珍感慨地回应:

“好吧!”

“引力,是物质对时空的弯曲效应产生的。”

“引力,是一个极重的物体对寰宇的一处产生了肉眼看不见的【波动】。”

“那【波动】形成了肉眼看不见的网,你理解吗,没人理解的;就连窗外的夫子们也不理解。”

忽然被Cue到,窗外老年中年夫子们嘴角止不住抽搐。

他们确实不理解,但不妨请格物学夫子来听嘛!

吴辽院长连忙吩咐身边人:“快,去请格物夫子来。”

“不用请了,我早就来了。”

吴辽问:“赵夫子,你听得懂吗?”

中年赵夫子摇了摇头。

“太深奥了!”

“这些知识就算请我的师傅来,他都得行拜师礼。”

“虽听不懂,但我能揣测到;引力就像【水缸】里的【平静的水面】;突然一个重物落下,那重物会在水面掀起一张持续一阵时间【水波涟漪】。”

“这个【水波】便类似李先生口中的【引力】的表现。”

“但真正的水波与真正的引力是不太相同的。”

“此刻我们脚下的地球,正充当着这颗巨大的【石头】时刻地冲击在寰宇之中,然后吸引附近的陨星降落我们大地。”

随着话落,吴辽院长等人一脸生无可恋。

不愧是格物学的,他们首次听,压根就听不懂。

陨星降落大地,他们理解。

至于为何地球吸引陨星...

那就有点无法理解了。

难道不是陨星自己飞过来的么?

“咳咳,这个话题略过;我们继续看李先生怎么说。”

室内,李时珍的声音传来。

“地球比太阴大,从而拉住了太阴,从而不让太阴远离于地球——这是引力的表现。”

“地球被更重更大的太阳拉住——这是引力的表现。”

“虽然太阳在我们看来很小,但实际上,它离我们很远;远到大概3万万里。”

听到这话,台下的学子们顿时目光惊悚。

他们本以为太阳就那般大小,没想到在李先生口中竟如此之大?

可是,怎么算出来的?

先贤们不是已经算出来,太阳距离地球只有几万里么?

没想到结果竟然有3万万里之摇?

就在这时,李时珍微微一笑,给出了回答: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许多人都看过西汉时期的《周髀算经》的记载,先贤测算出太阳到地面日下无影处的距离为8万里,太阳的直径为1250里。”

“他算错了,错得离谱!”

“实际上,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4960万公里,也就是约3万万里。”

“而太阳的长度是139万公里,也就是278万里。”

“公里,是我自己开发的算法:1公里=2里地。”

“至于太阴,距离地球只有38.4万公里;相当于76.8万里。”

“而我们的地球的一圈长度只有:40075公里,等于80000里。”

“所以,根据太阴与太阳距离地球的距离来看——太阳是最大的,也就是天体越大,质量越大,引力也就越大。”

“之后,我会教各位更加先进的数数计算方法;现在大家只要听个概念即可。”

此话一出,不仅是学子们,就连屋外的夫子们都傻眼了。

近大远小的道理,他们是懂的。

只是...

即使先贤们测算过太阳与太阴到地球的距离...

可结果,竟然是错的?

与真实结果对比起来,竟然错得如此离谱!

隐约之间,无人怀疑李时珍的算法真实性。

因为他们感觉...

这是正确的!

窗外教数数的夫子目光火热。

“先进的数术算法,他一定开发出了新的数术方法;才能如此精准的计算。”

吴院长一脸好奇,“你就这么认定他是对的了?”

数术夫子笑着连连摇头,“因为现在有许多数术家都计算过,但每个人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样,但可知的是:距离很远很远,远到难以想象!”

“只是他们每一个计算出都不准确。”

“但小李先生算出如此精确,肯定是有它法!”

“其实...我是被他那一股舍我其谁的自信赌他是正确的。”

“我现在非常期待他教数术!”

吴院长白了一眼这中年数术夫子:“额...”

此时,室内。

看着一脸好奇的学子们,李时珍问:“各位理解了吗?”

很快,20号学子王权提问:“先生,期待您教我们这种先进的数术。”

“但我还想问,太阳真是那么大的话,它是被何种东西束缚住的?”

“难道是【混沌】吗?”

李时珍连连摇头:

“你能意识到这个,说明你认真听了。”

“不是【混沌】,而是黑洞。”

“黑洞??”

“是的,黑洞,它很复杂,以后在天文课中我会细讲;它实际上就是一颗死去的太阳幻化的——只是有生之年,我们看不见太阳的死法。”

“如同各位在晚上看见夜空中的【星星】,它们距离我们地球非常遥远;以至于我们只能看见【点点星光】”

“而星星们与我们能看见的太阳,大部分都是一种东西——它们有大有小。”

“它们都被一颗巨大的【黑色球体】吸引住;方才让【太阳们】没有快速远离我们!”

“古人口中的【繁星】,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太阳在发光】,而且光的速度一秒钟...额,也就是【三个‘一瞬间’】就能飞出去30万公里,即60万里。”

随着话落,学子们喉结耸动,夫子们目瞪口呆。

他们的大脑宕机了。

光的【三瞬间】就能飞三十万公里?

夜空中亮着的,实际上大多都是【太阳】?

这等知识,已经超越了人类的认知!

若是放在唐朝,绝对是能轰动袁天罡与李淳风的!

他们正是著名的研究这类的大手子!

每一颗星星,都是一颗距离大地很遥远的太阳!

现场沉静了,所有人瞠目结舌,忘了呼吸。

这些话语,仿佛击穿了众人的灵魂。

这种直击心中的知识,令他们陷入了一种奇妙的感觉。

室外的夫子们,虽平日里鄙夷这些对当官,治国无用的知识。

但此刻真的听到了这等超越认知的知识后...

他们竟然有一种心神上的向往。

忽然感觉当官治国好低端啊,在大地之外竟有如此美妙的事情,仿佛一切明争暗斗都变得不太重要了。

他们读书,当官自然是为了青史留名。

若能够为后人提前解释这些,将这些演变出利国利民的东西来,青史留名那只是小事。

人家史官甚至能大篇幅的留下李时珍的大名!

这一刻,所有夫子都觉得他们自己的路走窄了。

而李时珍传言在仙人的教授下,路走得非常宽!

吴院长等夫子反应过来,连连开口称赞。

“星辰寰宇,浩如烟海;有朝一日,老夫我竟能听见天地之间无数先贤钻研的【大道】,此生无憾,无憾!”

“天地大道,这是天地大道啊!”

“就算李淳风,袁天罡再现,恐怕在这方面也不如小李先生啊!”

“忽然感觉我这一生都失去了意义,尤其是在如此缥缈的寰宇之内;人类好渺小;狗屁的明争暗斗,各种党政,忽然感觉好不入流!”

“...”

看见这些,江哲眼睛滴溜溜地一转,忍不住笑出了声。

“你讲得非常通俗易懂了;把室内室外每个人的心中对星空的探索欲勾了起来,都给人一群大叔老头整Emo了。”

这时,4号学子率先恍悟过来,激动地说:

“先生,您讲得不知为何。”

“但我感觉是正确的,我突然不太向往人间;我想去探索寰宇了。”

“凡俗之事,感觉好令人烦躁;不如这些知识令人神往!”

此话一出,其余学子们连连点头,无一否认,他们都感到如此。

“而且我也知道在寰宇中【总是大的拉住小的】,就像【陨星总是被我们的地球拉住】这般。”

“若有一种器具可以预测到陨星降落的地点,那么我们大明百姓就能提前避免陨星,从而减少人员伤亡;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啊,可对?”

闻言,李时珍一脸惊喜,“不错;你能思索得这么透彻,这么理解不错。”

“世间万物,每个知识都是有用的,或多或少都能改变当今大明的一处。”

“知识没有贵贱之分;格物也不该被贬低。”

“若我大明百姓,有这种预防天灾出现的器具,确实能提前避免灾难,从而救苦救难。”

“就像地动仪,一旦某处发生地龙翻转,官府就能提前告知百姓避难,减少人员伤亡!”

“我们可以不用这种器具,但我们不能没有这种器具。”

“你叫什么名字?”

4号学子说:“我叫杨修。”

看着面前年轻充满书生气的清秀学子,李时珍满意地点了点头,“我记住你了。”

“谢谢先生!”

看着这些,江哲忍不住摇了摇头。

“一下子给太多知识,他们吸收不了;简单讲个概念即可;反正以后时间多,你再慢慢讲。”

“只是,杨修这同名同姓,真巧合!”

视角一转,齐物斋外。

夫子们各个激动地探讨着。

“我现在终于知道小李讲的是什么了,是一种【万物本质】。”

“对,每件事,每个物,它们都有一个【最初的本质】,【它为什么是这样】,【它为何会这样】都是有答案的。”

“譬如人在海水里为什么能比在河水里更省力气;我年轻时通过海边渔民们得知:是盐分,因为盐含量大的水就能让食物很难**;还有能更方便游泳;我们夫子本该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去制造一些对社稷有帮助的事情;而我们却一直朝着错误之路去了。”

“格物,这就是格物;小李说的就是我们儒家思想:格物致知;他就是我们儒家学子。”

“人家是杂家学子,而且小李讲得不像是格物;反而比格物更专业,好像是格物的进阶版知识。”

“院长,他还有多久下课,我要跟李先生仔细聊一聊格物;他能教的,给我学习一番,我也能教;我能替他分担一些。”

“关键的是,他提到的每一个知识,都能产出一个或多个新的类似木牛流马的实用器具出来。”

“绝对是造福天下的美事!”

格物学的赵夫子激动地说。

他现在十分想探索这位能够与古之先贤们媲美的李小先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