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一幕年华 > 第138章 端倪

一幕年华 第138章 端倪

作者:姝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2 05:39:39 来源:小说旗

此时的黄府,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一群如狼似虎的侍卫如潮水般涌入,他们神色冷峻,脚步匆匆,手中的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瞬间打破了黄府表面的平静。

黄雅菲正坐在花园的亭子里,手中拿着一本诗集,沉浸在诗中的意境里。黄夫人则在屋内精心挑选着明日要佩戴的首饰,她对着镜子,嘴角微微上扬,幻想着又一场华丽的宴会。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呼喊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怎么回事?”黄雅菲皱起眉头,放下手中的诗集,站起身来,一脸疑惑地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黄夫人也急忙从屋内走出,她的脸上写满了惊慌。

当她们走到大厅时,眼前的景象让她们惊呆了。家族里的男女老少都被侍卫们粗暴地押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恐惧和绝望。家丁们被打得鼻青脸肿,女眷们则哭成一团,孩子们惊恐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

“你们是谁?为什么要抓我们?”黄雅菲愤怒地喊道,她试图冲过去,但被一个侍卫拦住了。

“黄氏一族妄图谋反,犯下谋逆大罪,奉皇上旨意,前来抄家治罪。”一个领头的侍卫冷冰冰地说道,他的眼神中没有一丝怜悯。

“谋反?这不可能!我们黄家一直忠心耿耿,怎么会谋反?”黄夫人声嘶力竭地喊道,她的身体颤抖着,几乎要站不稳。

“哼,事到如今,还敢狡辩。带走!”侍卫一挥手,几个士兵走上前来,抓住了黄雅菲和黄夫人的手臂。

“放开我!你们这是诬陷!”黄雅菲拼命地挣扎着,她的眼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黄夫人则瘫倒在地上,泪水不停地流下来。

侍卫们开始在府中大肆搜刮,他们翻箱倒柜,将值钱的东西都装进了袋子里。字画被从墙上扯下,瓷器被随意地扔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破碎声。整个黄府一片狼藉,仿佛经历了一场浩劫。

很快,家族里的所有人都被押到了府门外。黄雅菲和黄夫人被押在队伍的前面,她们看着曾经熟悉的家园,心中充满了痛苦和绝望。

“把黄府大门锁上,贴上封条。”领头的侍卫下令道。几个士兵拿着大锁和封条,走到黄府大门前。随着“咔嚓”一声,大锁锁住了大门,封条也被贴了上去。

黄雅菲看着那扇被锁上的大门,心中涌起一股悲凉。曾经繁华的黄府,如今却成了一片废墟。她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也不知道家族的其他人是否能够幸免。

“走!”侍卫一声令下,队伍开始缓缓前行。黄雅菲和黄夫人被押着,一步一步地离开了黄府。她们的身后,是那扇被封条封住的大门,仿佛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将她们与过去的生活彻底隔绝。而在刑场那边,秋沐也正为即将到来的事情做好准备,一场未知的命运正等待着黄氏一族。

皇宫风波刚平息,喧嚣渐渐退去,只留下一片狼藉与血腥。士兵们忙碌地穿梭其中,着手收拾这惨烈的现场。破碎的兵器、斑斑的血迹,还有那尚未完全消散的硝烟,都在诉说着刚刚那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

刘珩站在一旁,迟迟不肯离去。他的眼神有些迷离,思绪还沉浸在刚刚发生的一切之中。脑海中不断回放着秋沐那果断而凌厉的身影,还有裴珏那疯狂决绝的模样。这场变故来得太过突然,虽然叛乱已被平定,但他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仿佛有一层迷雾笼罩在这看似清晰的事件之上。

他静静地看着士兵们清理现场,脚步不自觉地随着目光移动。突然,他的视线被地上的一根箭吸引住了。这根箭与其他箭并无太大不同,然而一种莫名的直觉让他停了下来。他缓缓蹲下身子,捡起那根箭,在手中仔细端详着。

这根箭的箭羽微微有些异样,看似普通的羽毛排列,却在细微之处有着难以察觉的差异。箭杆上似乎还刻着一些极细小的纹路,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刘珩心中一惊,直觉告诉他,这根箭绝不简单。

他站起身来,紧紧握着这根箭,眼神变得深邃而凝重。他越想越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这场宫廷政变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他不敢轻易声张,小心翼翼地将箭收了起来,仿佛握住了揭开真相的关键线索。

刘珩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注意到他的举动后,转身朝着东宫的方向走去。一路上,他的脚步沉稳而坚定,心中却如同翻江倒海一般。他在思考着这根箭背后的秘密,思考着这场政变的真正主谋。

回到东宫,刘珩径直走进书房,将房门紧紧关上。他把箭放在书桌上,再次仔细观察着。他找来放大镜,试图从那些细小的纹路中找到一些线索。随着放大镜下纹路逐渐清晰,他发现这些纹路似乎组成了某种符号,像是一种暗语。

刘珩陷入了沉思,他努力回忆着自己所知道的各种地方可以见到的这种纹理,但一时却毫无头绪。

刘珩在书房里对着那根箭苦思冥想了许久,放大镜下的纹路所组成的符号,如同天书一般,让他毫无头绪。他查阅了无数古籍,请教了东宫之中略通奇文异术的幕僚,可依旧没有任何收获。每一次满怀希望地探寻,都换来更深的失望,那隐藏在箭中的秘密,仿佛故意与他捉迷藏,始终不肯露出真面目。

这纹理好似在哪见过,但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珩心中的疑虑愈发浓重。他深知这场宫廷政变绝不像表面那般简单,那根箭极有可能是揭开背后巨大阴谋的关键。在无数次的思索与徘徊之后,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去御书房找南冶帝问个清楚。

夜幕降临,月色如水洒在皇宫的琉璃瓦上。刘珩身着一袭深蓝色长袍,头戴黑色玉冠,迈着沉稳而坚定的步伐朝着御书房走去。宫殿的回廊在月光下投下长长的影子,他的身影在光影中穿梭,仿佛在穿越层层迷雾,去探寻那未知的真相。

守卫在御书房门口的侍卫见到刘珩,立刻行礼。刘珩微微点头,便径直推门而入。御书房内灯火通明,南冶帝正坐在书桌前,批阅着奏章。听到门响,他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刘珩身上,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太子,这么晚了,来找朕所为何事?”

刘珩走上前去,深施一礼,然后直起身来,眼中带着一丝急切与疑惑:“父皇,儿臣近日为宫廷政变一事日夜忧心。儿臣发现了一些端倪,却始终查不出个所以然。儿臣想知道,父皇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儿臣?”

南冶帝的眼神微微一缩,手中的朱笔轻轻顿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放下笔,靠在椅背上,目光深邃地看着刘珩:“太子发现了什么?说来听听。”

刘珩从怀中掏出那根箭,双手呈到南冶帝面前:“父皇,这是儿臣在政变现场捡到的。这箭上的纹路十分奇特,儿臣多方查找都毫无头绪。儿臣觉得这场政变背后定然隐藏着巨大的阴谋。”

南冶帝接过箭,仔细端详着,脸上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许久,他缓缓开口:“太子,有些事情,朕本不想让你过早涉足。这场政变,确实没那么简单。但其中牵扯甚广,有些真相,现在还不是你能知道的时候。”

刘珩心中一紧,向前一步说道:“父皇,儿臣已经长大,有能力承担起责任。儿臣只想知道真相,只有了解了背后的阴谋,才能更好地保护皇室,保护这江山社稷。”

南冶帝看着刘珩坚定的眼神,沉默了片刻。然后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夜色,缓缓说道:“你要知道,有些秘密一旦揭开,将会引发轩然大波。朕需要时间来处理这一切,你只需做好你该做的事情,相信朕自会将所有的一切告诉你。”

刘珩见南冶帝如此含糊其辞,心中的疑虑与担忧愈发浓烈。他咬了咬牙,目光直直地盯着南冶帝,开门见山地问道:“父皇,这件事是不是和阿沐有关系?”

南冶帝的身子微微一震,手中的箭差点滑落。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犹豫,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意味,但他并未立刻作答,只是沉默地站在窗前,背对着刘珩。

“父皇!”刘珩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带着一丝焦急与急切,“儿臣有权知道真相,这关系到阿沐,也关系到这场宫廷政变背后的阴谋。请您告诉儿臣,这件事是不是和阿沐有关?”

南冶帝依旧沉默着,窗外的月光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略显孤寂的身影。他的沉默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刘珩的心头,让他愈发不安。

刘珩深吸一口气,向前走了几步,来到南冶帝的身边,再次追问道:“父皇,秋沐究竟是何身份?她究竟是不是儿臣的表妹?”

南冶帝缓缓转过身来,看着刘珩那满是期待与焦虑的眼神,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有些事情终究是瞒不住的,但此刻,他还是有些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将这一切过早地告诉刘珩。

“太子,你先冷静一下。”南冶帝的声音低沉而平稳,试图让刘珩平静下来,“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阿沐确确实实是你的表妹,但她的身份……也确实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刘珩紧紧地盯着南冶帝的眼睛,不肯放过他脸上的任何一丝表情:“父皇,请您直言相告。儿臣已经做好了面对一切的准备。阿沐到底是谁?她和这场政变又有什么关系?”

南冶帝长叹一口气,缓缓走到书桌前,坐了下来。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而凝重,仿佛陷入了遥远的回忆之中。

“阿沐……她并非你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她的身世,牵扯到一个巨大的秘密,一个足以动摇整个皇室根基的秘密。”南冶帝的声音有些沉重,每一个字都像是带着千斤的重量。

刘珩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真相:“父皇,请您详细说说,秋沐到底是什么人?”

南冶帝坐在书桌前,神情凝重,沉默良久后,缓缓开口:“太子,你既然一心想要知道真相,那朕便告诉你。百年之前,天下分为东燕与西燕两个王朝。两国国力相当,东燕野心勃勃,妄图吞并西燕,一统天下。终于,一场惨烈的战争爆发了。”

刘珩全神贯注地听着,眼神中满是急切与好奇。

“东燕皇帝野心极大,精心谋划多年,对西燕发动了突然袭击。西燕在毫无防备之下,节节败退。西燕皇室陷入了绝境,皇室成员大多在战乱中丧生。西燕皇当初曾许下诺言,无论皇后所生是男是女,皆可继承皇位。而皇后所生的小公主,便是在那场浩劫中侥幸逃过一劫。”

刘珩心中一惊,隐隐猜到了什么,追问道:“父皇,难道……这个小公主便是皇祖母?”

南冶帝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没错。当时西燕皇宫一片火海,混乱之中,小公主却意外上山祭祀。小公主回来后四处逃亡,最终小公主逃回了西燕皇后的娘家,也就是刘家。”

“那皇祖母又是如何与我们相识的?”刘珩皱着眉头问道。

南冶帝坐在椅子上,眼神飘向远方,似乎陷入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之中。“当时,小公主正值天真烂漫的年纪,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在一个热闹非凡的上元灯节,她瞒着家人偷偷溜了出去。小公主穿梭在人群里,眼中满是新奇与兴奋。”

“而你的皇祖父,那时也是年少轻狂,风度翩翩。他同样在这上元灯节的热闹氛围中闲逛。就在不经意间,两人的目光交汇了。小公主那灵动的双眸,如同夜空中最闪亮的星辰,瞬间吸引了皇祖父的注意。太上皇被她的纯真与美丽所打动,主动上前与她攀谈起来。两人在灯市中漫步,谈天说地,不知不觉间,情愫在彼此心中悄然萌生。”

“自那之后,他们便常常私下相约见面。太上皇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只当她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姑娘。而小公主也沉浸在这份美好的爱情之中,暂时忘却了自己背负的家国仇恨与逃亡的艰辛。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最终结为了夫妻。”

刘珩听得入神,心中满是对先辈爱情故事的感慨。然而,他的眉头很快又皱了起来,追问道:“那后来皇祖父又是如何发现皇祖母的秘密?”

当时,太上皇偶然间在书房的暗格中发现了太后与江湖秘阁的信件。那是一个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书房的角落,太上皇本是想寻找一本旧书,却意外翻出了这些信件。他的眉头瞬间紧锁,眼中满是震惊与疑惑。

当他质问太后时,太后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她的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嘴唇微微颤抖,半晌说不出话来。在太上皇那严厉的目光逼视下,太后知道,这件事再也瞒不下去了。

太后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出了事情的缘由。原来,秘阁是西燕皇室遗留下的一股神秘力量,他们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企图有朝一日恢复西燕的荣光。太后身为西燕皇室的后裔,自小便与秘阁有了联系。在她嫁给太上皇之后,秘阁时常与她通信,希望借助皇室的力量来达成他们的目标。

太后满脸窘迫,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皇上,我当时地位尴尬,深知自己身为西燕皇室后裔,在这东燕皇宫中如履薄冰。我与秘阁通信,不过是想为自己留一条后路,绝无背叛你和皇室之意。”她的眼中满是哀求,希望太上皇能够理解她的苦衷。

太上皇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既对太后隐瞒此事感到愤怒,又对她的处境心生怜悯。他沉默良久,缓缓说道:“此事就此作罢,切不可与外人说。这是皇室的秘密,绝不能让外人知晓。”

自那以后,这件事成了皇宫中不可见天的秘密。太后再也提及此事,但也一直和秘阁有着书信往来,而太上皇对于这件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太上皇也将此事深埋心底,从未再向任何人提起。

然而,秘密就像一颗隐藏在黑暗中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尽管表面上一切平静如初,但这颗种子已经在皇宫的暗流中悄然生长。

南冶帝坐在椅子上,神情愈发严肃,目光紧紧锁住刘珩,一字一顿地说道:“太子,今日朕与你所说的这一切,你必须将其烂在肚子里,一个字都不能往外说。这其中所牵扯的,是整个皇室的安危与天下的稳定。一旦消息泄露,必将引发轩然大波,皇室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天下也会因此动荡不安。”

刘珩微微一怔,随即重重地点了点头,坚定地说道:“父皇放心,儿臣定当守口如瓶。”

南冶帝站起身来,缓缓走到刘珩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要明白,阿沐身为西燕皇室后裔,身上背负着复国的使命。倘若有朝一日,她真的要起兵复国,南灵必须退位,帮助她完成复国大业。”

刘珩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中满是震惊与不解,他急切地问道:“父皇,为何要如此?南灵作为玄东大陆三国之一,怎能轻易退位?”

南冶帝长叹一口气,眼中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悲哀,说道:“太子,你有所不知。西燕虽已覆灭百年,但西燕皇室的影响力依然存在,秘阁更是在暗中积蓄了强大的力量。倘若我们强行阻止阿沐复国,必将引发一场惨烈的战争,到时候生灵涂炭,百姓受苦。而且,南灵本就是从三国分割出来的,如此,秋沐便有了最硬的底牌。南灵改国号为‘西燕’,既能避免一场大战,又能让秋沐顺利复国,也算是给西燕皇室一个交代。”

刘珩的心中犹如翻江倒海一般,他实在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他深爱着秋沐,可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南灵国的江山拱手相让?

他眉头紧锁,苦苦思索着对策,说道:“父皇,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我们南灵国也有精兵强将,未必就怕了那西燕秘阁。”

南冶帝摇了摇头,神情凝重地说:“太子,你太过天真了。如今的天下局势错综复杂,一旦开战,谁也无法预料结果。而且,西燕皇室在民间还有一定的威望,贸然开战,只会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意气,而让天下苍生受苦。”

刘珩沉默了许久,他知道父皇说得有道理,但心中依然难以释怀。他抬起头来,眼中满是坚定,说道:“父皇,儿臣明白了。儿臣会按照您的吩咐去做,但儿臣希望,在这之前,我们能想办法化解这场危机,避免战争的发生。”

南冶帝点了点头,欣慰地说:“太子,你能这么想,朕很欣慰。如今之计,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阿沐若以后要有什么事,你一定要力所能及的去给她想要的。”

刘珩再次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儿臣记住了。儿臣一定会竭尽全力,保护好皇室和天下苍生。”

南冶帝看着刘珩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相信,刘珩一定能够承担起这个重任。他拍了拍刘珩的肩膀,说道:“好了,你先回去。此事切不可声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刘珩深施一礼,转身走出了御书房。月光洒在他的身上,映出他那孤独而又坚定的身影。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肩上又多了一份沉重的责任。他必须要在爱情与家国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而这个抉择,将会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