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文豪 > 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学霸

大宋文豪 第1章 穿越到大宋的学霸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2 07:14: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宋嘉祐元年,泸州合江县。

此地位于长江与安乐溪交汇之所,如今春水初生,正是一副“雏燕飞于柳梢,黄莺衔叶戏水”的清和景象。

两位负着笈囊的士子,脚步轻快地走在石桥上。

听着水声,其中一人摇头晃脑道。

“子在川上曰。”

“......咕噜咕噜咕噜。”

那人诧异地望向同伴,虽说今日他们去县学考完策论,便可休寒食节假期,可心情好归心情好,戏谑圣人总归是不妥。

“你看我作甚?”

此时察觉到不对劲儿的两人终于反应了过来,齐齐看向安乐溪。

“不好!是有人落水了!”

随着桥上两人的呼喊,很快就有惯熟水性的渔夫把少年捞了上来。

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那张面孔却似青瓷裂了道冰纹——眉如长剑斜插鬓角,偏生磕破的额头处晕着血痕。

他的嘴唇昏迷了还是紧紧地抿着,带着寒门子弟特有的倔气,但嘴角却天生微翘,倒把苦相化作了春风。

而这少年,两名士子却认得。

“陆北顾?我记得是安乐溪上游古蔺镇那边来的,在县学里素来垫底,他怎地落了水?”

一片黑暗中,陆北顾脑海中一道现代意识开始复苏。

他努力回想着刚才发生的一切,脑海中却只有一片混沌,只记得身为大学副教授的自己原本在写学术论文,好像熬夜熬得太累了就睡了过去。

结果一觉醒来,竟然穿越到了北宋仁宗朝一个同名同姓的学子身上。

而就在这时,前身大量的记忆碎片进入了他的意识。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陆北顾终于缓缓睁开眼睛。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的湛蓝天空,耳边是潺潺水声,身上却湿冷的厉害,寒意仿佛是从骨子里渗出来一样。

“醒了!他醒了!”一个略带惊喜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陆北顾微微侧头,看到两名身着青衫的士子正蹲在他身旁,其中一人正拿着帕子按着他磕破的额头。

因为融合了前身的记忆与情感,所以他能听懂这个时代的人所说的话。

“可算醒了,你怎会掉进水里?”

陆北顾张了张嘴,喉咙里却像塞了棉花,发不出声音。

“先别说这些了。”

那名擦拭血迹的士子打断了同伴的话,语气中带着几分焦急。

“今日知县大人亲自主持县试前的最后一场考试,我们得赶紧扶你一起去县学!”

“不错!若是不参加考试,恐怕是会被直接剥夺县试资格的!”

陆北顾听到“县试①”二字,脑海中顿时出现了应激似的畏惧之情。

前身乃是来自古蔺镇的寒门子弟,私塾成绩尚可,然而入县学后却完全跟不上同学,家里一直节衣缩食举债供他读书,希望他能通过县试进入州学。

可惜无论如何努力他的成绩都在县学里垫底,明显不可能通过今年的县试。

无颜面对家人的殷切期盼,绝望之下,他便投水自尽了。

不过,这跟刚穿越过来的陆北顾倒也没有什么关系,眼下他更想做的事情,是赶紧洗个热水澡再换一身干净的衣衫,免得成为一名因风寒感冒而死的倒霉穿越者。

但他嗓子眼堵得厉害,说不出来自己的想法啊!

而就在这时,两名很讲义气的同学不由分说地用他们的肩膀一边扛一条胳膊,架着陆北顾往县学的方向硬扶了过去。

两人都是体力不错的年轻小伙子,路上一边扶着走,一边还不忘聊天。

“唉,也不知今日策论是何题目。”

“这位李知县刚调任来,谁晓得他想考什么?”

“这次策论考试是李知县主持的第一场考试,尽量留个好印象吧。”

“是啊,国朝进士科首重策论,而且接下来就是县试了,咱能不能进州学可都得看知县的意思。”

随着阳光驱散了身上的寒意,陆北顾的思绪也渐渐清晰了起来。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放弃考试,等恢复点力气就去县学的学舍里洗澡换衣服;第二条路则是带着一身湿漉漉的衣衫,坚持参加这场非常重要但耗时并不久的考试。

本来他是想选择第一条路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前世看过的一条搞笑短视频中的对话。

“文科生以前就业是比较有优势的,只是现在不太行。”

“我怎么不知道?什么时候?”

“宋朝。”

在现在的大宋,士大夫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或者说整个大宋的社会风气用一句还未出现的诗来形容,那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可以说,这是读书人最好的时代!

对于他本人来说,如果因为缺席这场考试被剥夺了县试资格,那么以后想要完成阶层跃升,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而策论考试跟贴经、墨义之类的考试又不一样,不需要他了解宋代科举所需的大量儒学相关知识,只需要直接按照题目写文言文议论文就行。

作为现代最顶级的文科学霸,这一点对他来讲并不算困难。

前身怕策论考试,他可不怕!

而且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来都来了。”

此时县学考场内早已人声鼎沸,学子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互相讨论着今日可能的策论题目。

陆北顾被两名士子搀扶着走进考场,立刻引来了不少人的侧目。

“那不是陆北顾吗?他怎么这副模样?”有人低声议论道。

“看来是落了水。”另一人小声回应。

“他这副狼狈模样真是晦气,可别影响咱们的发挥。”

而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嗤笑。

陆北顾不用回头也知道,定是县学里那些富家子弟。

前身记忆中,这些人最喜欺辱寒门学子,尤以在县学内成绩第一的何聪为首,此人家中经营着合江县最豪华的酒楼。

“陆兄额头带伤,莫不是昨夜悬梁刺股刺到脑子上了?”何聪的声音从后方传来,“可惜策论不比诗赋,没有取巧法子。”

说起来,前身之所以会选择在今日一了百了,也有对策论考试恐惧的缘故。

大宋在庆历新政以后,在地方上建立了“县学-州学”两级教育体系,想要参加科举就必须通过县试,由县学进入州学,否则没有资格参加州试②。

偏偏庆历新政对考试内容进行了改制,从注重诗赋改为策论,经义也开始注重阐述个人理解。

这次版本大更新,对前身这种小镇做题家而言无疑是不太友好的。

原因很简单,若是考诗赋还能准备点万用模板,毕竟诗赋有固定韵脚和题材。

但策论考察的核心却是学子对时政的见解,在这个信息极度闭塞的时代,前身这种连州城都没去过的寒门子弟,能写好才有鬼了吧?

反而是一些家境优渥的士子眼界更加开阔,因为他们家族里往往都有致仕或在朝的官员,耳濡目染之下,对于时政的见解不是寒门子弟能比的。

所以每次策论考试,对于前身而言都是如坐针毡一般的煎熬,事后的点评更是公开处刑,让前身常常羞愤万分......久而久之,怕到了极致。

但陆北顾听到这些话语,心中却没有丝毫波澜,更没有选择回应。

来到自己的座位上,他深吸一口气,一秒进入了考试状态。

作为现代顶级文科学霸,他对宋代历史、政治、哲学、经济等领域都有相当深入的认知,不管面对什么题目,他都有信心应对。

这时候,在学正、学录、掌谕等县学官吏的簇拥下,主持策论考试的合江知县李磐也来到了考场。

——————

①县试,即县学选拔考试的俗称,并非正式科举考试,而是北宋“庆历兴学”后在地方所建立二百人以上规模的县学里,为选拔人才进入州学而组织的内部考试。

②州试又称解试、秋试,北宋通常由该州判官主考进士科,录事参军主考其余诸科,考中的士子被称为举人,是参加礼部省试继而考中进士的前置条件,也是正式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环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