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文豪 > 第6章 好大一份见面礼

大宋文豪 第6章 好大一份见面礼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2 07:14: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陆北顾换好干爽的衣衫出来时,准备放寒食节假期的学生也三五成群地正在离开县学。

有人心情愉悦,有人垂头丧气,有人强作镇定,更多人则用复杂的目光打量着陆北顾。

逆着人群,陆北顾并没有往前走,而是侧过身让开路,站在廊下静静等待。

“恭喜陆兄!你的策论得了甲中!”

“当真是真人不露相啊!”

说这话的是方才搀扶他的两名士子,他们脸上带着几分尴尬与敬畏之色。

“卢兄、张兄。”

陆北顾郑重行礼:“多谢二位出手相救!”

“我辈读书人理当如此。”名叫卢广宇的士子说道,“只是陆兄藏得真深......我们都看走眼了。”

陆北顾没有过多解释。

一方面来讲,前身确实是个才学平庸之人,他作为现代顶级文科学霸,二者本就不能相提并论。

另一方面来讲,如果县学的同学们觉得他之前是在藏拙,这对于他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

这时候,县学里的小吏走了过来。

“令君命我带你过去。”

陆北顾心下了然,这在他的预料之中,毕竟考场人多嘴杂,有些话不好深说。

而他写的那篇《御夏策》放在此时的大宋,无异于一篇超越时代的战略分析报告,足以引起这位曾在西北前线任职的知县重视。

暂时告别两人,穿过县学曲折的回廊,陆北顾被带到了一间僻静的厢房,随后小吏就关上了门。

房间不大,但布置雅致,窗边一张矮几上摆着茶具。

李磐正盘腿坐在蒲团上,手里捧着陆北顾策论的誊写版。

宋代社会随着市民阶层的崛起,椅子开始全面流行,直接导致了跽坐文化的消失,即便是在士大夫群体中,也很少有人会选择代表着“魏晋风流”的跽坐了,更多地是随意且舒适地盘腿而坐。

“拜见令君。”

“坐。”李磐头也不抬地说道。

陆北顾恭敬行礼后盘腿坐下,他注意到李磐换下了官服,穿着一身靛青色的便装,看起来更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农了。

“你这篇策论。”李磐终于放下纸张,锐利的目光直视陆北顾,“不是寻常人能写出来的。”

房间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学生只是平日喜读兵书,偶有所得罢了。”陆北顾平静地回答。

言下之意,自然是这次算半押题,有些侥幸成分在里面,这也侧面解释了,为什么之前的策论成绩很差。

当然,这个理由是否说得通,其实并不重要。

李磐点了点头,对这个解释不置可否。

对于李磐来说,陆北顾不论是此前藏拙亦或是这时故意投他所好,其实都无所谓。

重要的是如果陆北顾能把这篇《御夏策》里的未尽之意阐述出来,甚至具有实际可操作性,那么对于李磐的仕途,其实是有所臂助的。

因为李磐很清楚,在如今的四川,有一位大人物,对这方面的东西可是很感兴趣的......

他慢悠悠地提起水壶,将沸水注入茶盏中不断点茶,随后用茶筅随意搅了搅,手法很粗糙。

做完这些,他将矮几上放着的一张纸递了过来。

“遇见合心意的文章,你我也算颇为投缘,这个便送你当见面礼吧。”

陆北顾接过只看了一眼,顿时愣在原地。

陆北顾想过知县会因为这篇策论嘉勉于他。

可万万没想到,这张纸上竟然是一份迁籍保书!

若是不懂内情的人,或许还会觉得,不就是迁个户籍吗?镇上和县里有什么区别呢?

但实际上里面的门道非常之深,因为在大宋籍贯制度不仅与科举制度强绑定,还涉及到了一个关乎举人切身利益的重要事情。

那就是通过州试以后,参加礼部贡院省试所必须的“解额①”!

可以说,这是一份无比珍贵的大礼!

这也是李磐在职权范围内,能给到陆北顾最大的帮助,充分说明了他对陆北顾的看重。

而对于陆北顾来讲,虽然以他的学识才华即便不走科举这条路也能过的很滋润,但有条稳定的社会阶层跃升通道总是一件好事,没必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因此,陆北顾起身行礼道。

“令君爱护,学生感激不尽!”

见他明白这张纸的分量,李磐点了点头。

他啜了一口茶,粗糙的手指摩挲着杯沿说道。

“如今距离县试为期不远,除了策论以外,诗赋、墨义、帖经这几门也要多下工夫,明白吗?”

“学生明白。”

陆北顾郑重应下,心里却暗自盘算,前身留下的烂摊子确实棘手......墨义、帖经成绩惨不忍睹,诗赋也只能算勉强及格。

要在短时间内补齐这些短板,对常人来说几乎不可能。

好在,他不是常人。

说完关乎陆北顾自身前途的事情以后,李磐沉默片刻忽然问道。

“你未曾去过西北,是如何知晓横山豪酋与夏国主②的矛盾?又是如何想到用‘五饵’之策分化他们?”

陆北顾心中一凛,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他总不能说自己是从历史论文里看来的。

不过不管他怎么回答,倒也不会被当成西夏的探子。

毕竟地理间隔摆在这呢,这时候又没有无线电,西夏人疯了才会跨越关中、汉中,找一个蜀地南部的县学学生来当探子。

别说蜀地压根就没有什么西夏需要的有效情报,也不用管一个普通县学学生能不能接触到,就是真有情报,知不知道古代相隔几千里其中大多数还都是山路是什么概念啊?

等把情报送到了,黄花菜都凉透了。

“学生......曾结识一位西北来的行商,听他讲述过边地情形。”

李磐盯着陆北顾看了许久,忽然笑了:“你可知我为何从秦凤路调任至此?”

陆北顾摇头。

“因为我上书言事,其中一些主张与你不谋而合,故而今日见你策论,如遇知音。”

陆北顾恍然大悟,难怪李磐对他的策论如此重视。

“你所提的‘疆圉立根基’一策,若是在寨堡中减少原有厢军而增加土人弓箭手,随后将精锐集中起来编组野战骑军,确实可以不增加财政负担,但原文似有未尽之意......我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

陆北顾心头一跳。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靠着用军队欺负孤儿寡母立国,又深感唐末五代“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之”的风气对皇位的威胁,所以定立了如今畸形的大宋军制。

这个问题,一等一的敏感。

——————

①宋随唐制,进士举于州,并非所有通过州试的举人都能赴京赶考,而是根据各州人口等情况,给予不同的解状名额,故称“解额”。

②庆历和议,夏取消帝号但仍保留其国名,宋册封其主为夏国主,赐金涂银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国主印”,许自置官属,名义上向宋称臣,奉正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