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文豪 > 第8章 “一个很重要的人”

大宋文豪 第8章 “一个很重要的人”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2 07:14: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哪来两全其美的解决之策?”

李磐苦笑道:“兵精怕重演武夫当国,兵不精则必然要堆数量;数量少了不顶用,数量多了那多募就得多花钱。”

这话说的没错,大宋的“三冗”问题,最大头其实就是“冗兵”。

大宋的财政收入是实物税与货币税混杂统计的,在如今的仁宗朝,每年财政收入折合成铜钱大约是5700万贯到7000万贯。

其中的80%都要投入到维持上百万常备军所需的军费里,还要拿出8%来养士大夫,剩下的12%才是其他开支。

所以,大宋很有钱,但也很缺钱。

一旦搞不到足够的钱,那就无法维持这支吸纳了大量不稳定因素的常备军,那么不仅边境不再稳定,整个大宋社会也会随之变得极度混乱。

所以不管是过去的庆历新政还是未来的熙宁变法,目的其实说白了就两个字——搞钱!

陆北顾指着桌上放着的《御夏策》,说道。

“若是按学生这篇《御夏策》里所规划,寨堡招募大量土人弓箭手驻守,撤回部分战力堪忧的禁军、厢军,如此一年西北前线可省起码200万贯。”

“朝廷不会允许大量招募土人弓箭手的。”

李磐微微蹙眉,有些不耐。

若是陆北顾只有这些想法,那这场谈话也没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了。

但此时陆北顾却认真分析道:“若是只招募一半土人弓箭手,是有可能真正实施下去的。”

“是有可能实施,但只招募一半,省出来的100万贯练不出骑军。”

李磐拿起茶杯又放下,有些无奈地说道。

“你不知道战马市价,一匹吐蕃马就要50-70贯,一匹党项马更是要100贯以上......更何况养马也是要花钱的,100万贯连万骑规模都维持不了,几千骑兵于事无补。”

然而就在这时,陆北顾却忽然说道。

“学生倒是有个办法能解决这100万贯的缺口,只是不知该说不该说。”

“但说无妨。”

“不知令君有没有想过,盐、粮、钱,这三者其实不是各自独立的?万事万物,皆可联系。”

李磐眉头蹙得更紧了,他有些若有所思,但还是没想通。

直到陆北顾凑到李磐耳旁细语了一番,李磐听完后先是一怔,随后止住了陆北顾的话头。

“所以,这就是你文中提到‘货殖断筋络’一策,具体的实施办法?”

“是。”

“你怎么想出来这么一个......天马行空的法子?”

陆北顾坦诚道:“如丁渭故事。”

李磐第一次显现出焦躁的神情,他站起身来在室内踱步。

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他很清楚,这个办法与《御夏策》大略而言的内容相比,相当的详实,是真正可行的计划。

——这也是《御夏策》中最重要的经济政策的真正展开。

也正是因为这个办法太过可行,李磐甚至在某个瞬间,生出了“据为己有”的念头。

这个念头不道德,但李磐并非是一个道学君子,一直以来他都很清楚,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权位。

而获得更高的权位,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得到上官的赏识。

在如今的四川就有一位即将高升的大人物,是一定会赏识陆北顾刚刚提出的办法......李磐敢肯定。

但“据为己有”这个念头刚刚升起,便被李磐按了下去。

无关道德,只谈利弊。

李磐思索了几息,看着正襟危坐的陆北顾,还是下了决心。

“这法子,出了这个门,你谁都不许说!”

李磐认真说道:“此事若是可行,定然事关重大,我需禀与上官知晓,待会儿我要先写一封信送到成都府......如无意外,等到寒食节回来,我会带你去见一个人,到时候你细细说与他听。”

陆北顾心头一跳:“见谁?”

李磐郑重说道:“一个很重要的人。”

“若是能入了他的眼,你的未来,注定不可限量!”

陆北顾沉默了。

事情,似乎起了连锁反应。

不过听起来对他而言倒是有利无弊......初始地位低就有这点好处,若是真有什么地方说的不妥当,倒也没人会真的跟他计较。

毕竟他只是一个年轻的县学学生,有些事情思虑不周或者见识不足那才是正常的。

反而言之,若是说的好,那么是一定能够获得极大好处的。

至于这位“很重要的人”到底是哪位大人物,陆北顾猜不出来。

但他能肯定,地位一定是比知州这个级别要高的。

因为一方面如果只是知州这种顶头上司,应该不至于让李磐如此郑重其事;另一方面李磐不打算把信送到泸州而是成都,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陆北顾颔首应了下来,随后两人又聊了一阵,待茶水饮尽,李磐方才放他离去。

“寒食节这几天,你把想法好好捋一捋,到时候务必不能出岔子。”

“学生明白。”

待陆北顾离去后,李磐写了一封密信,随后叫来两个亲随,仔细吩咐道。

“你们不要坐船溯江而上,而是要骑快马走驿路去成都府,给你们每人拨双马,速度要快,不要吝惜马力,争取五天时间到。”

“到了成都府,把这封信亲自交到张相公府上,然后就在那里等消息,唯有得了张相公钧旨才能回来......到时候包船请几个船工轮流摇橹,路上不许耽搁,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合江县,明白吗?”

“是!”

看着两名亲随匆匆赶往马厩的方向,李磐的眉头终于稍稍放松开来,他看着那篇誊写出来的《御夏策》,喃喃自语。

“备边、用间,这两策能想出来的人大有人在,可这经济一策,有这般想法,实在是......不世出之才。”

另一边,走出县学的陆北顾并不知道李磐的所思所想,但只是颇为踌躇。

不管是一周假期结束后李磐要带他见的大人物,还是两个多月后的县试,那都是未来的事情了。

而就在当下,他该何去何从呢?

按照正常来讲,该回家了。

宋代可以说是华夏历史上休假最多的朝代,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放假。

寒食节是与元日、冬至并列的三大节,假期时长足足七天,再加上与清明节连着,所以县学的学生们,拢共是有八天假期。

这么长的假期自然不可能还在县学里待着,所有人都是要回家过节祭祖的。

而陆北顾在继承了前身记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继承了其中寄托的情感。

毕竟,人就是由记忆组成的啊!

所以虽然陆北顾的灵魂思维来自现代,但对于这个时代的家人,他同样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

“既然下定决心要在这个时代好好地生存下去,那么逃避也不是办法,丑媳妇还得见公婆呢,正常面对吧。”

陆北顾收拾好东西,背着笈囊来到了县学不远处的渡口。

渡口处,几艘乌篷船静静泊在岸边,船头压着青石板,船尾浸在碧波里。

船夫们三三两两地蹲在岸边,见有客来,纷纷起身招揽。

而这时候,一艘乌篷船里忽然有人唤他的名字。

陆北顾定睛一看,却是之前落水时喊人搭救他上岸的两名同学之一。

此人姓卢,名广宇。

“卢兄?你这是去哪?”

“我家住古蔺镇二郎滩乡。”

陆北顾一怔,如此说来,两人倒是住在同一个镇上,只是陆北顾住在镇里,而对方住在不远处的乡里。

看来前身确实不擅长社交,连同一个方向回家的同乡,此前都不熟悉。

再次谢过对方的救命之恩后,陆北顾好奇问道。

“方才我便见你离开县学?怎地现在还没出发?”

“嗐,船夫这不得等人齐了才好开船。”

“也是。”

陆北顾点点头,说道:“你我一同回去吧,正好有个伴。”

随后他踏上跳板,船身微微晃动,惊起几只栖息在船舷的水鸟。

钻进乌篷,陆北顾在绑在舱板上的竹椅子坐下,从这个视角看,安乐溪水清可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开船喽——”

又等了一会儿,待船满员后,站在船头持篙的船夫一声吆喝,竹篙点开碧波,乌篷船缓缓离岸。

岸上的合江县城渐渐远去,青灰色的城墙在春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丹青。

船行溪上,两岸青山如黛。

时值仲春,山间杜鹃开得正艳,一簇簇火红点缀在苍翠之间,偶有白鹭掠过水面,翅尖点起一圈涟漪,转瞬又没入丛中。

从合江县到古蔺镇这段,安乐溪不仅河床开阔、水流平缓,而且石滩极少,所以并不需要拉纤。

哦对了,安乐溪便是后世的赤水河。

这条河流在秦汉时因流域为南夷鳛部落所以称“鳛部水”,而两汉魏晋时则称“大涉水”,到了隋唐因河水赤红且多毒蛇改称“赤虺河”。

而在如今的大宋,则因“溪上多寿木,藤萝柏竹,禽鸟花卉,四时无不可乐”,故名之曰“安乐溪”......至于改名“赤水河”,那是明朝的事情了。

这年头车马舟船很慢,看着两岸风景,倒是令陆北顾的心也渐渐静了下来。

他与卢广宇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而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船尾摇橹的老汉搭话道。

“两位小郎君是回古蔺过寒食?”

“是,在县学进学。”卢广宇回答道。

“了不得!”老汉眼睛一亮,“满朝朱紫哪个不是读书人?读书才有大出息哩!”

陆北顾闻言,只是笑而不语。

满朝朱紫是读书人不假,县学学子也是读书人不假,但你也得一路过关斩将考中进士不是?

就在这时,卢广宇忽然问道。

“陆兄接下来作何打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