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之我在大厂做高级牛马 > 第50章 网络优化重点项目进展

晨雾像块浸了牛奶的纱布,松松垮垮地罩在人工湖面上。

周晓楠端着两杯美式咖啡穿过走廊时,听见自己的高跟鞋在地砖上敲出心跳般的回响。

“雨晴,这是昨晚法兰克福传回来的会议纪要。” 她把咖啡放在堆满文件的工位上,“陈总说要把杜塞尔多夫基站的防水方案单独标注......”

林雨晴从显示器后面探出头,熬夜后的嗓音带着砂纸般的质感:“先帮我把巴西的物流单找出来——徐总那箱定制设备还没找到,供应商说可能是海关开箱检查时弄混了。”

打印机突然发出刺耳的嗡鸣,吐出的纸张还带着滚烫的温度。

周晓楠捡起最上面那份,封面上“全球网速优化项目进度报告” 的字样被70%的鲜红进度条刺得格外醒目。

“上周不是才55%?陈总上周在雅加达的方案见效了?” 她忍不住惊呼。

“何止见效。” 林雨晴翻出后台监控报告,“他们在东南亚骨干网植入了智能路由系统,现在马六甲海峡的数据流会自动避开拥堵节点,就像...” 她顿了顿,在满屏跳动的数据流中寻找比喻,“就像给每艘货轮装了实时海况导航。”

“而且陈总带着技术组又去吉隆坡熬了四个通宵。” 林雨晴从抽屉里摸出眼药水,“他们把东南亚骨干网时延压缩了40%,现在马来半岛到海南岛的数据传输比高铁还快。”

“难怪了,徐总带的团队在马尼拉也是连续加班很多天了” 周晓楠也小声补充道。

窗外传来早班通勤车的刹车声,周晓楠看着楼下抱着早餐匆匆走过的同事们。

两个月多前她刚入职时,U1栋二楼还空着大半工位,如今每个隔间都堆满了贴着各国标签的行李箱——那是项目组成员随时准备出征的行囊。

“这是陈总本月第三次改签机票了。” 林雨晴调出密密麻麻的行程表,“从内罗毕回来只能停留十八小时,还要参加总部视频会议。”

周晓楠翻着厚厚的差旅报销单,忽然注意到某个细节:“雨晴姐,陈总在土耳其买的那个星空投影仪...”

“在巴黎转机时送给当地合作方的孩子了。” 林雨晴头也不抬地敲着键盘,“当时基站测试遇到示威游行,是那个工程师带着我们从地下管道绕过去的。”

走廊忽然传来滑轮滚动的声响,两个姑娘同时起身——是物流部推来了新的设备箱。

周晓楠看着标签上“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标识,想起三天前陈默在视频会议里提到的“沙漠蛛网计划”:用动态波束成形技术在广袤沙丘间编织无形的高速通道。

...

另一边,陈默和徐双龙的队伍总算汇合在了一起。

雅加达的暮色中,陈默站在电信大楼27层的落地窗前。

脚下川流不息的摩托大军与屏幕上流动的数据光点奇异重合,每一簇闪烁的绿色都代表正在优化路径的数据包。

“这边的任务总算是完成的差不多了。”徐双龙嚼着印尼特色的丁香口香糖,手指在三维地图上划出金色轨迹,“我们给每个数据包植入的路径预判算法成功了,它们会像摩托车手那样灵活钻巷——看这个越南到新加坡的医疗影像传输案例。”

投影屏上,原本需要绕道香港的ct影像数据突然在暹粒上空折转,沿着柬埔寨新建的智慧光缆直插马来半岛。

传输时间从2.7秒压缩到0.8秒,比雅加达街头的骑摩托车的小哥抄近道还要精准。

“但菲律宾群岛的跳岛传输还是瓶颈。” 本地工程师玛尔塔调出卫星图,散落的岛屿像断线的珍珠,“现有的海底光缆无法动态调配带宽。”

陈默突然走到白板前,画出一串相互连接的六边形:“我们可以借鉴蜂巢结构,在群岛间部署浮动式智能中继站。”

他的马克笔在苏禄海上圈出六个点,“这些中继站会根据数据流量自动调整方位,就像会移动的桥梁。”

徐双龙听完眼前一亮,对着玛尔塔说道,“就按照陈总的想法出方案!”

此时远在德国的资深网络架构师秦健伟却遇到了麻烦。

慕尼黑实验室的恒温系统将空气维持在23c,秦健伟的白大褂却已被汗水浸透。他正盯着眼前的检测仪,屏幕里的数据包缓缓旋转。

他从实验室出来立马一个电话打了过来,“陈总,德国人坚持要用他们的原子钟校准时间戳。”,他扶了扶金丝眼镜,“他们不愿意承担因为0.001秒误差可能造成的损失,即使损失可能性极低。”

陈默和徐双龙对视了一眼,后者开口道,“原子钟太贵了,给每个节点加双重时间锁。” 他飞快地从平板电脑上调出汉堡港的测试数据,“用北斗和伽利略双系统校准。”

徐双龙安排完以后又苦笑着对陈默说道,“德国人真是一如既往的严谨啊。”

一周后的内罗毕,星空下陈默的帐篷里亮着幽蓝的应急灯。

投影仪在帆布上投出东非大裂谷的地形图,几条蜿蜒的红色虚线正在缓慢变成实线。

“这是我们最新的混合链路。” 他指着一条贯穿草原的光纤-微波复合通道,“在平原地带用毫米波基站接力,遇到峡谷就切换激光通信。通过程序可以做到自由切换。”

本地工程师约瑟夫举起卫星电话:“但是雨季的雷暴会严重干扰微波信号,去年我们的视频会议变成放ppt。”

徐双龙突然掀开帐篷帘子,怀里抱着个缠满胶带的金属箱:“试试这个自适应变频器!”他得意地展示着布满散热孔的装置,“它能感知到空气中的电离变化,在雷电形成前就跳频。”

陈默忍不住对约瑟夫笑道,“还得是徐总这样的老兵,层出不穷的解决方案总有一款适合你。”

...

夜航公务舱的舷窗外,银河像条缀满钻石的绶带横跨天际。

陈默和徐双龙最近都累到不行,前者沉沉睡去,后者蜷在座椅里喃喃梦呓。

秦健伟就着阅读灯修改智能路由的算法模型。

刚下飞机不久,监控器屏幕上某个突然亮起的红点引起他的注意——是里约热内卢新建的通信节点触发了预警系统。

“雨晴,通知圣保罗团队启动第三级预案。” 陈默对着电话说道,“让智能中继站向南太平洋偏移15海里。”

平板上跳出林雨晴的回复,附着一张圣保罗的晨雾照片。桉树的剪影下,隐约可见技术人员正在忙碌的调试着仪器。

当陈默再次回到蓉城的时候,最近一个月紧密的行程让他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晨曦中的蓉城研究所正苏醒过来。

周晓楠抱着最新测试报告跑过人工湖,她身后的大屏幕上,全球网络实时流量图正绽放出80%的湛蓝光芒,如同在黎明前织就的庞大蛛网,每个节点都闪烁着智慧的星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