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侯府正堂,张安和余氏坐在主位,谢明理坐在他们对面,而谢瑶和张梓禁则坐在下首。
“谢老爷,阿瑶想和梓禁和离,我们也同意了。你今日这又是做什么?”张安先发制人。
谢明理本来已经平静了些许,听闻此言,他的火气又有些压不住了。
“你放……你还敢说,你们家给我女儿喝了什么**汤,让她突然反悔?”
他本想骂一句“放屁”,一转头,对上女儿带着些撒娇的眼神,他的话头就是生硬的一转。
“瞧亲家您说的,我们遵守和你的约定,这半年都没敢打扰阿瑶,怎么能左右她的情绪呢?”
相比张安,余氏的态度就和缓多了。
我……
谢明理还想说话,但想到谢瑶,他到底没直接发表意见。
“瑶瑶,你是怎么想的?”
面对这么多人,谢瑶有些紧张,但十年磨练,她已经无所畏惧了。
“我不和离了。”她听见自己这样说。
此话一落,她明显看到张安的眉头动了动。谢瑶敢肯定,他心里肯定是高兴的。可偏偏,张安非要做出一副愤怒的表情。
“谢氏,你想和离就和离,不想和离就不和离,你把我昌平侯府当什么地方?”
谢瑶撇了撇嘴,想起之前张梓禁也说过类似的话,神情莫名的看了他一眼。
收到她的目光,张梓禁有些不自在。好吧,之前是他错了。
“父亲,我若没记错,我和夫君成婚之前,我爹可是和您立了借券的。上面写的清清楚楚,若您及昌平侯府诸人未能善待我,,借的那十万两白银当即刻返还,还要加倍。既然如此,我若和离,您家当先返还二十万两,还得把我的嫁妆全数返还。毕竟您家家大业大,也不想背上谋夺儿媳嫁妆的名声吧?”
谢瑶轻言细语,但字字句句都清清楚楚,每个字都敲在在场诸人的心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是震撼的,他们之前虽然都隐约意识到,谢瑶和从前不一样了。但直到此时,他们才真正发现,谢瑶和从前不一样了。
这其中,谢明理的目光格外复杂。既有欣慰,也有惊讶。他之前是说过,自己手里有一张张安写的借券,但具体写了什么,他从未说过。且谢明理很清楚,除了他和张安,不会有人知道那张借券上写了什么。他没说,总不可能是张安说的吧。
谢瑶被看的既心虚,又有些不好意思,不由低下了头。
趁张安还没回她这话,张梓禁立刻补了一刀:
“父亲,儿子已经写好和离书,上面也写的很清楚,我会把我名下所有财产尽数补给阿瑶,当做她这些年亏空的嫁妆。”
现在可不是十年前,张梓禁再也不是一穷二白、郁郁不得志的侯府公子了。光是他现在的官职所能拿到的俸禄,张安夫妻就不可能舍得他把这些给阿瑶。
张安的脸色已经难看无比。谢瑶说,他一定不想让谋夺儿媳嫁妆的名声传出去,可他一开始就是这么想的。但谢瑶说的对,做了什么不要紧,关键是不能让外人知道。
还有张梓禁那个小兔崽子,说的是和离书都写好了,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分明是,如果让他和谢瑶和离,他就能让他们血本无归。如果不是还有外人,张梓禁又今非昔比,张安都想把这小子打一顿了。
张安现在后悔无比,他明明也不想让两人和离,刚才何必要装,平白受了一肚子气。
见他久久不开口,坐在那里脸色变换不定,余氏董事的替他把话接了过来:
“禁哥儿、阿瑶,你们何必这么说?做父母的,我们怎么会希望你们和离呢?你们能好好的,我和侯爷就放心了。既然你们都想通了,那以后就好好过日子吧。”
明显的避重就轻,激怒了谢明理。他一拍桌子,大吼道:
“侯夫人,你的话说的倒是漂亮,但全都是空话啊。瑶瑶刚才既然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那我也索性把话摊开来了。张侯爷、张夫人,二十万两什么时候还啊?”
说到底,谢明理是个生意人。如果有可能,他绝不会让谢瑶再留在昌平侯府了。可看女儿这样,他就知道,多半是带不走谢瑶了。这丫头外表柔弱,但其实倔强的很,不撞南墙是不会回头的。他哪儿知道,谢瑶早已撞过了南墙,只是他有幸看到了南墙的另一面,所以还是没回头。
总之谢明理已经打定了主意,可以不和离,但他得帮谢瑶多要些好处。于是他理了理思绪,在张安开口之前接着说道:
“既然不和离,那瑶瑶的嫁妆我们就不拿回去了。但你们侯府苛待我女儿是真的,按借券上写的,二十万两你们什么时候还?”
谢瑶听着她爹侃侃而谈,心里暗赞,不愧是她爹,就是比她会说话。
张梓禁也勾了勾唇角,他敢保证,他这位好父亲绝不可能乖乖还钱。
果然,张安虽然愤怒,但迅速调整了过来。他心知有借券在,他不好来硬的,所以立刻挂起了笑容。
“亲家,说我们苛待阿瑶就严重了。他们小夫妻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阿瑶嫁入侯府五年,我们也没少了她吃穿。怎么能叫苛待呢?至于那个孩子,没了我也很伤心,但这也只是个意外,侯府也愿意补偿。可说我们苛待阿瑶,那我确实冤枉。”
此话一出,除了余氏,其余三人都惊了。知道张安不要脸,可没想到他如此不要脸!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嘛。
在谢明理再次拍桌而起、破口大骂之前,谢瑶眼疾手快的拦住了他。她早知道,二十万两张安是不可能给的。
谢瑶这五年受过的委屈,真要说,几天都说不完。但不用想就知道,张安和余氏一定会百般抵赖,所以谢瑶也不想在这一点上白费功夫。
“公爹若非要这么说,那我也没办法,毕竟这里是昌平侯府,您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能因为你我两家是亲家,就真的一笔勾销了吧?没有二十万两,那本金十万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