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储君 > 第12章 科考盛事

大唐储君 第12章 科考盛事

作者:自在飞花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2 15:01:08 来源:小说旗

随着科举的日子愈发临近,整个大唐都被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所笼罩。仿佛有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人们的心紧紧地收拢在一起。学子们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来,他们怀揣着梦想与希望,准备在这场决定命运的考试中一展身手。

李承乾作为大唐的储君,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也越发忙碌起来。他不仅要精心监督考场的准备工作,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还要时刻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以保障科举的顺利进行。

有一次,他接到紧急报告,说考场附近出现了一群猖獗的盗贼,他们行踪诡秘,可能会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李承乾听闻此事,面色凝重,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毫不犹豫地派遣了一支精锐的军队,迅速前去围剿盗贼。

“务必将这群盗贼一举擒获,确保考场的安宁!”李承乾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威严。

在他的果断决策下,军队如利剑出鞘,迅速出击。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盗贼被成功围剿,考场的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

终于,科举的日子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来临。考场外,学子们排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犹如蜿蜒的巨龙,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与期待。他们静静地等待着进入考场,去追寻那改变命运的机会。

李承乾和房玄龄亲自来到考场,仔细检查着考场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疏漏。看到考场秩序井然,布置得井井有条,他们的心中感到十分欣慰。

“此次科举,关乎大唐的未来,切不可有丝毫马虎。”李承乾郑重地对身边的官员说道。

考试的钟声敲响,学子们鱼贯而入,考场内顿时弥漫着紧张而严肃的气氛。他们全神贯注地伏在案上,认真地答题,手中的笔犹如灵动的蛟龙,在纸上飞舞。李承乾和房玄龄在考场外缓缓踱步,心中充满了期待。他们深知,这些学子们的命运,以及大唐的未来,都在这场考试中紧紧相连。

考试结束的钟声响起,学子们如释重负,陆续走出考场。李承乾和房玄龄亲自参与了试卷的评判工作。他们在烛光下,仔细地阅读每一份试卷,认真地评判每一个答案。他们的眼神专注而犀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为了选出真正的优秀人才,为大唐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经过几天几夜的紧张工作,科举的结果终于尘埃落定。李承乾看着那些被录取的学子们的名单,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欣慰。他的目光在名单上缓缓移动,仿佛看到了大唐未来的繁荣景象。

李世民得知科举结果后,也对此次科举的成果非常满意。他在宫中设宴,邀请了所有被录取的学子们和他们的家人。皇宫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李世民在宴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诸位学子,你们乃大唐之希望,国家之栋梁。今日之科举,乃为选拔贤能,为我大唐之昌盛添砖加瓦。望尔等日后能秉持忠义之心,努力学习,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子们听了李世民的话,心中满是感动和振奋。他们纷纷站起身来,拱手齐声说道:“陛下圣明,吾等定当竭尽全力,为大唐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世民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学子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转头对李承乾说道:“承乾啊,此次科举筹备,你做得很好。这些学子们日后必将成为大唐的栋梁之材。”

李承乾谦逊地说道:“父皇过奖了,儿臣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这都是房大人、魏征大人、长孙无忌大人等诸位大臣齐心协力的功劳。”

房玄龄连忙拱手道:“陛下,太子殿下谦虚了。此次科举筹备,太子殿下尽心尽力,臣等只是从旁协助而已。”

魏征也说道:“陛下,此次科举公正严明,为大唐选拔出了众多贤才,实乃大唐之幸。”

长孙无忌附和道:“正是,这也彰显了我大唐对人才的重视。”

李世民微微点头,说道:“好,你们都是大唐的功臣。朕希望你们能继续为大唐的繁荣而努力。”

宴会结束后,那些被录取的学子们满怀憧憬地离开了皇宫。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迈向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而李承乾和房玄龄却没有丝毫松懈。他们明白,科举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要为这些学子们安排合适的官职,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大唐的繁荣贡献力量。

李承乾找到房玄龄,说道:“房大人,如今这些学子们已经被录取,我们该如何为他们安排官职呢?”

房玄龄思索了片刻,说道:“殿下,臣以为可以根据他们在考试中的表现和特长来安排官职。比如,那些在策论中表现出色,思维敏捷,见解独到的学子,可以安排到中书省等重要部门,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为大唐的发展出谋划策;而那些在经史子集方面有深厚造诣,学识渊博的学子,可以安排到国子监等学府,担任教授之职,传承知识,培养更多的人才。”

李承乾点头道:“房大人所言极是。不过,我们还需要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确保他们能够胜任自己的官职。切不可因一时之选,而误了国家大事。”

房玄龄赞同道:“殿下考虑得周全。这些学子们虽然有才华,但毕竟缺乏实际经验。我们可以先让他们担任一些低级官职,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了解民生疾苦,如此方能更好地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尽忠职守。”

于是,李承乾和房玄龄开始着手为学子们安排官职。他们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子的试卷和背景,为他们挑选最合适的职位。他们常常在书房中讨论至深夜,只为了给每一位学子找到最适合的岗位。

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有些学子对自己的官职不满意,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心中颇有怨言;有些学子则因为缺乏经验,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引得旁人颇有微词。

李承乾也明白,科举制度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他决定继续不断改进科举制度,为大唐选拔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有一天,李承乾在书房中思考科举制度的未来发展。突然,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对呀,我们可以举办一些科举后的培训活动,让这些学子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李承乾兴奋地说道。

他立刻找来房玄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房玄龄听后,眼睛一亮,说道:“殿下这个想法很好。我们可以邀请一些有经验的官员和学者来为学子们授课,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组织学子们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于是,魏征和房玄龄筹备郓郑书院,他们邀请了许多知名的官员和学者,为学子们举办了一系列的讲座和研讨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