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九年正月甲申,晨曦微露,东方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如轻纱般的晨雾温柔地笼罩着整个长安城,为这座古老的都城增添了几分神秘而祥和的气息。然而,东宫此时却是一片繁忙而喜庆的景象,热闹非凡。
东宫官员房玄龄、魏征、李百药、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人身着庄重华丽的朝服,早早地开始陈设仪仗队和鼓吹队。那仪仗队的旌旗飘扬,如彩云舞动,迎风招展;鼓吹队的鼓乐齐鸣,雄浑激昂的声音响彻云霄,在东宫门外整齐地等候着,气势恢宏。
皇太子李承乾身着璀璨夺目的冕服,在众多侍卫的簇拥下,气宇轩昂地乘坐舆缓缓而出。侍卫们按照严格而繁琐的礼仪,有条不紊地或在前引导,或在后跟从,步伐整齐划一,庄重肃穆,宛如一支训练有素的钢铁之师。
队伍一路浩浩荡荡,向着太子妃的府邸前进。到达府第后,李承乾下舆进入围帐,东宫官员们也纷纷进入相应的围帐。
李承乾先登台,台上他和李泰并肩而立。李泰一脸兴奋,打趣道:“大哥,今日可是你的大喜日子,瞧你紧张的。”李承乾则略显紧张地回道:“这等大事,我怎能不紧张。倒是你,别只顾着说笑。”
两人齐声高喊:“新妇子出来!”一旁的司仪赶忙笑着解释“新妇子”的意思,并说道:“新郎这般呼喊,可是喊不出新娘的哟。”
苏家人笑着向李承乾要催妆诗,李泰胸有成竹,自信满满地说道:“大哥莫急,看我的。”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底蕴,迅速为李承乾写了三首。李承乾深情地念道:“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此诗一出,众人皆赞叹不已,纷纷赞扬新娘子就像水中的芙蓉一般美丽动人。
这时,苏氏在伴娘们的簇拥下,终于来到李承乾面前。新娘始终用扇子遮面,娇羞之态惹人怜爱。李承乾满心欢喜地说道:“娘子,随我走吧。”便将苏氏接了出来。
新娘上了辂车,跟着太子的仪仗队,浩浩荡荡地向皇宫方向进发。
当李承乾携苏氏来到皇宫门口,吏部司仪高声叫道:“新妇入门!”这时,皇子皇女们全部从偏门走出去,李承乾携苏氏昂首阔步走进皇宫大门,皇子皇女们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撒谷豆,谷豆纷纷扬扬,如落雨般洒下。
李泰笑着对身边的皇子说道:“这谷豆撒得可真是热闹,定能为大哥大嫂辟邪祈福。”一旁的公主也笑着附和:“是啊,愿大哥大嫂婚姻美满。”
紧接着,“夫妻并拜!”司仪又喊道。李承乾与苏氏并肩而立,虔诚而庄重,象征着夫妇同心。
随后,李承乾携苏氏牵起红绸,那红绸鲜艳夺目,仿佛将两人的命运紧紧相连,象征着千里姻缘一线牵。
一系列仪式结束时,吏部司仪高喊:“陛下和皇后驾到!”话音刚落,李世民携长孙皇后仪态威严地进入大殿,坐在上首。苏亶和妻子也被请进来,恭敬地坐在了下位。李承乾携苏氏站到中间,司仪高声喊道:“一拜天地!”李承乾与苏氏面向天地,庄重拜倒。“二拜高堂!”两人又转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拜倒,接着再转向苏亶和妻子。“夫妻对拜!”李承乾与扇子遮面的苏氏相对而拜,苏氏透过扇子的缝隙,清晰地看到李承乾俊朗的面容,心中满是欢喜。
“入青庐!”众人簇拥着李承乾与苏氏进入青庐。进入青庐内,新人坐在床边,皇女们和李承乾的姑姑们纷纷抛撒糖果金钱,欢声笑语不断。
一位姑姑说道:“多撒些,愿新人多生贵子!”另一位姑姑接着说:“是啊,大唐的繁荣可少不了皇嗣的延续。”
“交换信物!”李承乾取出一枚精心打造的玉佩,玉佩温润剔透,上面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寓意着吉祥如意。苏氏则拿出一方绣工精美的手帕,手帕上绣着并蒂莲花,象征着夫妻恩爱。两人交换信物,彼此的目光中充满了深情与期待。
“结发之礼!”双方各自剪下一缕头发,用红线绑起,放入同一个锦囊。这一缕缕发丝,仿佛将两人的生命紧紧缠绕在一起,从此不离不弃。
“交杯酒!”李承乾与苏氏双手交缠,共饮交杯酒。那酒液在杯中荡漾,如同两人心中的甜蜜与幸福,象征着一生相随。
一系列仪式之后,新娘被送入洞房,等待新郎。
仪式完成后正式开席,李承乾奉李世民之命,招待大臣。李泰也在一旁帮着大哥,兄弟二人穿梭于宴席之间,与大臣们谈笑风生。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在接受百官的敬酒祝福。
一位大臣恭敬地说道:“陛下,太子大婚,大唐又添一桩喜事,此乃陛下之福,大唐之幸。”
李世民微笑着回应:“借卿吉言,望大唐繁荣昌盛,子民安康。”
房玄龄举杯说道:“今日太子大婚,实乃大唐之幸事,愿太子与太子妃琴瑟和鸣,白头偕老。”
李承乾微笑着回应:“多谢房大人吉言,日后还望房大人多多辅佐。”
魏征点头应道:“正是,此乃天赐良缘,望太子与太子妃为大唐增添福祉。”
李承乾说道:“魏大人的教诲,承乾铭记在心。”
李百药微笑着说:“这婚礼之隆重,足见皇家威严与恩宠。”
于志宁感慨道:“愿太子与太子妃携手共进,共创大唐盛世。”
孔颖达捋着胡须说道:“此乃天作之合,大唐必将繁荣昌盛。”
张玄素也说道:“祝太子与太子妃恩爱永远,幸福绵长。”
整个皇宫里那是欢声笑语不断,气氛热热闹闹的,大家都在庆祝这场美满的姻缘,给大唐的盛世又添了一份温馨幸福的色彩。这场婚礼,不只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大唐繁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