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储君 > 第22章 国丧之哀

大唐储君 第22章 国丧之哀

作者:自在飞花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2 15:01:08 来源:小说旗

贞观九年五月庚子,唐高祖李渊在宫中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一岁。这一噩耗传来,仿佛晴天霹雳,让整个大唐都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李世民虽倾尽宫中秘方,那些太医们也竭尽全力,却终究未能留住李渊的生命。

李承乾得知皇爷爷离世的消息时,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犹如遭受了晴天霹雳。瞬间,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下,“怎么会这样?皇爷爷……”他双腿一软,瘫坐在地,脑海中不断闪过与皇爷爷相处的那些温馨画面。心中的痛楚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皇爷爷,您怎么就丢下承乾走了……”

宗正寺内,气氛凝重而悲伤,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宗正寺卿李孝恭面容沉重,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哀伤。他手中紧握着毛笔,蘸满墨汁,那毛笔仿佛有千斤重。他深吸一口气,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正准备书写告丧文书。

“高祖皇帝驾崩,此乃国之悲痛,务必将这一噩耗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各方。”李孝恭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无尽的悲痛,仿佛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沉重的哀伤。

“是,大人!”下属们齐声应道,声音中也充满了悲戚。那声音在寂静的宗正寺内回荡,更增添了几分悲凉。

告丧文书迅速发出,如同悲伤的飞鸟,飞向大唐的每一个角落。那文书仿佛带着无尽的哀伤,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为之动容。

随后便是入殓,李渊的遗体被安置在精心打造的灵柩中。那灵柩犹如一座神圣的殿堂,承载着高祖皇帝的尊严与荣耀。灵柩被停放在太极宫,周围摆满了鲜花和祭品。烛光摇曳,香烟袅袅,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高祖皇帝的思念与敬仰。

停灵的七日里,李世民因过度悲痛而无心朝政。他整日守在灵柩旁,神情呆滞,眼中只有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哀伤。“父亲,您走得如此突然,儿臣还有许多话未曾与您说。那些曾经一起征战的岁月,那些您给予的教诲,儿臣都铭记在心。”泪水不时滑落,滴落在冰冷的地面,仿佛在诉说着李世民心中的悲痛。

李承乾、李恪、李泰、李佑、李愔、李恽、李贞等皇子公主们也都守在一旁,悲声不断。那哭声仿佛要穿透云霄,让天地都为之动容。

李泰满脸泪痕,那泪水仿佛断了线的珠子,不断滚落。“皇爷爷,您总是夸我聪明好学,可我还没来得及让您看到我更大的成就。”他的声音颤抖着,充满了无尽的遗憾和悲痛。

李恪紧握着拳头,那拳头仿佛要将心中的悲痛都发泄出来。“皇祖父,孙儿定当奋发图强,不负您的期望。”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在向皇祖父立下誓言。

长乐公主双眼红肿,声音哽咽,那哽咽的声音仿佛要将心中的悲痛都倾诉出来。“皇祖父,您最疼我了,以后再也听不到您的关怀了。”她的泪水不断滑落,滴落在地上,仿佛在诉说着她心中的不舍。

城阳公主紧握着双手,身体微微颤抖,那颤抖的身体仿佛在表达着她心中的悲痛。“皇爷爷,您怎么就离开了我们。”她的声音充满了无助和哀伤。

而李承乾,一面要肩负起监国的重任,处理军国大事,一面还要坚持择日为皇爷爷守灵。他疲惫不堪,但心中的信念支撑着他。“皇爷爷,孙儿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定会为大唐尽心尽力。”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在向皇爷爷保证。

守灵时,李佑默默流泪,那泪水仿佛无声的诉说。“皇爷爷,孙儿以后会乖乖听话。”他的声音低沉,充满了悔恨和不舍。

李愔声音低沉,“皇祖父,愿您在天之灵安息。”他的声音仿佛在为皇祖父祈祷。

李恽泣不成声,“皇爷爷,孙儿舍不得您。”他的声音充满了悲痛和眷恋。

李贞双眼通红,“皇爷爷,一路走好。”他的声音仿佛在为皇祖父送行。

停灵七日结束后,李渊被送往献陵安葬。那一天,天空阴沉,仿佛也在为高祖皇帝的离去而悲伤。

“皇爷爷,您一路走好!”李承乾悲呼,声音在空旷的道路上回荡,带着无尽的哀伤与不舍。那声音仿佛能穿透云霄,让天上的神灵也能听到他的悲痛。

李泰紧咬嘴唇,努力不让自己哭出声,可泪水还是不断涌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痛苦和迷茫,仿佛失去了人生的方向。皇爷爷一直是他心中的榜样和依靠,如今皇爷爷走了,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未来的日子。

一众皇子公主们望着渐渐远去的灵柩,满心的不舍。那悲痛的哭声在风中飘荡,如同一首哀婉的乐章,诉说着他们对皇爷爷的深深思念。他们的泪水如同断线的珍珠,不断滚落,滴落在地上,仿佛在为皇爷爷的离去而哭泣。

回宫的路上,李孝恭跟在李世民身后,气氛沉重而压抑。李孝恭看着李世民那落寞的背影,心中满是担忧。“陛下,还请节哀,大唐还需要您振作起来。”李孝恭的声音低沉而诚恳,带着对大唐未来的担忧。

李世民长叹一声,那叹息声中充满了无奈和悲痛。“朕明白,只是这心中的悲痛,一时难以消散。”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疲惫和哀伤,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

李渊葬礼结束之后,整个皇宫沉浸在一片肃穆与哀伤的氛围之中。然而,国家的事务不能因悲伤而停滞,贞观九年六月己丑,朝臣们心怀忐忑地齐聚朝堂,恳请太宗上朝听政。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臣皆低头不语,心中既有对高祖李渊的缅怀,又有着对国家未来的忧虑。终于,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他拱手跪地,声音颤抖却坚定地说道:“陛下,高祖葬礼已毕,如今国事繁多,亟待陛下上朝决断。还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重振朝纲。”众臣纷纷附和,齐齐跪地请求。

唐太宗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面容憔悴但目光坚毅。他望着下方的群臣,心中感慨万千。沉思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一片忠心,朕已知晓。朕应允上朝听政,然朕相信太子之能,细务仍委太子处理。”

此言一出,群臣心中稍安。李世民深知,太子李承乾经过多年培养,已具备一定的理政能力。将细务交予他,既是对他的锻炼,也是对他的信任。

唐太宗站起身来,声音洪亮而有力:“朕与太子定当齐心协力,不负众望,为大唐的繁荣昌盛鞠躬尽瘁。”群臣齐声高呼:“吾皇圣明,大唐万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