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储君 > 第99章 医学盛举

大唐储君 第99章 医学盛举

作者:自在飞花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2 15:01:08 来源:小说旗

在宁静祥和的甘露殿内,阳光透过轻薄的纱幔,如金色的丝线般轻柔地洒下,织就一片柔和而梦幻的光影。李世民身着宽松的常服,闲适地坐在榻上,他的身姿优雅如松,挺拔而又不失柔韧;从容似云,自在而又蕴含着威严。面前的小几上,摆放着一套巧夺天工的精致茶具,那细腻的瓷质在光影中泛着温润如玉的光泽,仿佛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温润与醇厚。李世民悠然地端起一杯香茗,轻轻抿了一口,那清幽的茶香在口中缓缓散开,仿佛一缕春风拂过心尖,又似一泓清泉流淌心间,让他的心情愈发舒畅,眉眼间也不自觉地流露出惬意与满足,恰似那闲云野鹤般的自在逍遥,又宛如世外仙人般的悠然自得。

此时,太医署的太医令陈太医在一位内侍的引领下,迈着沉稳而恭敬的步伐缓缓走进殿中。陈太医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仿佛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无比的庄重。他一见到李世民,便立刻跪地,恭恭敬敬地行礼,额头几乎触地,其虔诚之态犹如朝圣者面对神明,满心都是敬畏与尊崇。李世民微笑着抬手示意他坐下,那笑容中带着几分亲切与随和,宛如春日暖阳般和煦,又如拂面微风般轻柔。

由于国家的大一统,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加之交通和贸易的日益发达,以及西域和印度文化的不断输入,使得唐代的药品数目和种类不断增加,药物学内容得以极大丰富。太医院陈太医为了总结和整理这些新的药物知识,上奏李世民组织修撰新的本草着作。

“陈太医,朕今日想听你讲讲那编撰《唐新本草》的计划。”李世民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那眼神深邃而明亮,犹如夜空中璀璨的繁星,闪耀着智慧与好奇的光芒,让人不禁为其专注所倾倒。

陈太医微微躬身,神色庄重而严肃,说道:“陛下,这《唐新本草》乃是我大唐首部国家药典,意义非凡,其份量之重,堪比泰山北斗。全书共五十五卷,收录了八百四十四种药物,宛如一座药物的宝库,蕴藏着无尽的奥秘与智慧。”他说话时,目光坚定地望着李世民,声音平稳而有力,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

李世民饶有兴致地问道:“那此书内容如何划分?”他微微侧头,神情专注,仿佛想要透过陈太医的话语,直接窥探到书中的奥秘,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一位求知若渴的学者。

陈太医连忙回道:“陛下,全书分为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有名未用等 11 部。对每种药物的药性、产地、采制要点、疗效等都进行了详细介绍,可谓是巨细无遗,面面俱到。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斟酌与考量,力求准确无误。”陈太医边说边观察着李世民的表情,额头上不自觉地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犹如珍珠般晶莹,那是紧张与敬畏交织的表现。

李世民微微点头,说道:“如此详尽,甚好。那此书有何特点?”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小几,节奏平稳,显示出他内心的思考,犹如静水之下的潜流,深沉而又连绵不绝。

陈太医神色激动,眼中闪烁着光芒,说道:“陛下,此书最大的特点便是图文并举。药图广集于全国各地,图经乃是药图的说明文字。这种编纂方式在医书编纂体裁上实乃一种创新,犹如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康庄大道,为医学的传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李世民放下茶杯,目光专注而锐利地看着陈太医,问道:“这图文并茂的好处究竟何在?”

陈太医略作思考,理了理思绪,说道:“陛下,这图文并茂之妙处在于,其一,能让医者和百姓更直观地认识药物,避免误认误用,减少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其二,生动的图像能激发读者的兴趣,使医学知识更易于传播,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让每一个渴望知识的灵魂都能得到滋养;其三,对于一些珍稀药物,图与文的结合能更精准地记录其特征,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资料,成为传世的珍宝,如同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知识宝库。”

李世民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说道:“既然孙神医如今正好在长安,等着刊印《千金要方》,那么请药王参与编写,既可以增加《唐新本草》的知名度,又能让孙神医添加我们不知道的药剂和药用,丰富这部医书的内容,这可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好事。”他的脸上洋溢着憧憬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这部医书问世后为万民带来的福祉,犹如一幅盛世安康的美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那画卷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对苍生的关爱与期许。

陈太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赶忙说道:“陛下圣明!孙神医医术高超,德高望重,若能参与,此书必能更加完善,成为医学史上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李世民听了很是赞同,当即说道:“来人,传朕诏令,检校中书令许敬宗等人会同名医撰写《唐新本草》。”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充满了帝王的威严,犹如雷霆万钧,震撼人心。

不久,孙思邈应召入宫。李世民亲自接见了他,微笑着说道:“孙道长,朕欲编撰《唐新本草》,想请您参与编写,并赋予您总编之职责,不知您意下如何?”李世民的目光中充满了恳切与期待,那目光仿佛能融化一切的犹豫与迟疑。

孙思邈微微躬身,神色庄重而坚定,说道:“陛下厚爱,草民定当竭尽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李世民又说道:“孙道长,还望您能提供各有所长的名医名单,朕将下诏入宫帮助编撰。”

孙思邈沉思片刻,说道:“陛下,李淳风、袁天罡、李励、苏敬等人皆为医道高手,可助此书编撰。”

李世民点头道:“好,朕即刻下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太医署的大书房中,孙思邈全身心投入到《唐新本草》的编撰工作中。他带着李淳风、袁天罡、李励、苏敬等人,时而围坐在一起,激烈地探讨着药物的特性和编撰的要点,那场景犹如一场智慧的盛宴,思想的火花四溅;时而各自埋首于堆积如山的资料之中,认真地查阅、记录,仿佛在知识的海洋中探寻着宝藏。

孙思邈手抚长须,对着一卷古籍微微皱眉,说道:“这味药物的疗效描述,似乎还不够详尽,需再深入研究。”

李淳风抬起头,目光专注地说道:“孙道长,我觉得可以参考一些民间的丹方,或许能有所补充。”

袁天罡拿着一幅药图,仔细端详后说道:“此图的色彩运用不太准确,可能会影响对药物形态的判断。”

李励奋笔疾书,边写边说道:“这部分关于药物炮制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核实。”

苏敬则翻看着一本笔记,说道:“我这里有一些新的发现,不知是否能纳入书中。”

许敬宗则认真地校对每一处文字,神情专注,不敢有丝毫马虎,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整个宫廷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学术氛围,众人都为了这部巨着而努力着,不辞辛劳,只愿能为大唐的医学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造福千秋万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