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七年春夏之交,阳光温暖而不炽烈,宛如一层轻柔的薄纱,悠悠地洒落在长安的大街小巷。微风轻拂,似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这座古老而繁华的都城。
然而,在这看似宁静祥和的氛围之下,大唐藩属国吐谷浑却正遭受着吐蕃军队的猛烈攻击。
在吐谷浑的边境,狂风呼啸着,似愤怒的巨兽在咆哮,卷动着漫天的黄沙,遮天蔽日。那狂风犹如无数条狂暴的巨龙,肆意地扭动着身躯,将一切都卷入混沌之中。吐蕃的铁骑如黑色的洪流,汹涌而来,其势不可阻挡。马蹄声如阵阵闷雷,响彻云霄,震得大地颤抖不止,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狂暴的冲击下战栗。
吐蕃士兵们身着厚重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那光芒犹如寒夜中的星辰,却带着令人胆寒的杀意。他们手持锋利的弯刀,刀身映照着他们狰狞的面容,杀意四溢。他们口中呼喊着冲锋的口号,那声音仿佛来自地狱的恶魔咆哮,充满了残忍与狂暴。军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犹如恶魔的狰狞狂笑,肆虐着这片土地。
战场上,刀光剑影交错纵横,闪烁着令人胆寒的冷光。每一次刀剑的碰撞,都溅起一片火星,仿佛是星辰的坠落。鲜血四溅,如同一朵朵绽放的死亡之花,染红了大地。吐蕃的骑兵凭借着强大的冲击力,如汹涌的波涛,瞬间冲破了吐谷浑的防线。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宛如地狱的悲泣乐章,令人毛骨悚然。
吐谷浑可汗狼狈不堪地逃到凉州避难,派出的使者携带着满是急切与哀求的国书,快马加鞭,一路尘烟滚滚,直奔长安。那使者的身影在辽阔的大地上疾驰,仿佛一道急切的闪电,只为将吐谷浑的危难传递给大唐。
主政的李承乾在东宫书房中,正聚精会神地处理着政务。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如金色的丝线,洒在他案前堆积如山的奏折上。那一封封奏折,仿佛是国家的命脉,承载着无数的责任与期望。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一名内侍匆匆而入,神色紧张,呼吸急促,双手呈上那封来自吐谷浑的国书。
李承乾接过国书,展开一看,眉头瞬间紧皱,犹如两道紧拧的山峰。国书上字字泣血,描述了吐谷浑遭受的惨烈攻击,百姓流离失所,国土沦陷,那一幕幕悲惨的景象仿佛跃然纸上。李承乾的心中涌起一阵愤怒与忧虑,犹如汹涌的波涛在内心激荡。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一刻也不敢耽搁。
他猛地起身,大踏步走出书房,步伐坚定有力,如疾风般迅速。他神色严肃,大声吩咐内侍:“立刻召集李积、李道宗、裴行俭、侯君集到两仪殿商议对策!”
两仪殿内,气氛严肃而紧张,仿佛凝结着一层寒霜。李承乾端坐于主位,眉头紧锁,目光中透着忧虑与坚定,宛如寒夜中的明灯。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座椅的扶手,节奏急促,显示出内心的焦虑与急切。
侯君集率先请战,他双手抱拳,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洪亮而急切:“太子殿下,末将愿领军出征,收复吐谷浑,扬我大唐国威!”他的眼神中燃烧着战斗的渴望,炽热而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和胜利的曙光。
李积则沉稳地指出:“殿下,如今的吐蕃已逐步强大,其仰仗高原之力与我大唐对抗。此国若不征服,必将给丝绸之路,乃至长安带来巨大隐患。”他手抚胡须,目光深邃,神色严峻,仿佛在思考着未来的战略布局,那是一幅宏大而复杂的画卷。
李道宗紧接着说道:“殿下,阻止唐军的最大障碍乃是那高原气候。高原之上,将士们极易出现身体不适,战力大减。”他微微叹气,表情沉重,仿佛已经预见到了征战途中的艰难险阻,那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侯君集接话道:“是啊,十多年前打吐谷浑向西还算顺利,可继续向南,地势越来越高,士兵们便感觉呼吸不畅,头晕乏力。”他回忆起往昔的战事,脸上满是无奈,那一幕幕艰难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挥之不去。
裴行俭沉思片刻后说道:“要解决这个难题,只能请来孙思邈。何不让陛下派人找一下。”他的目光中透着一丝希望,仿佛孙思邈的到来能为这场困境带来转机,那是黑暗中的一丝曙光。
众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沉思的气息。随后李承乾果断下旨:“派侯君集为征西大将军,裴行俭为总督粮官,调集凉州、河州、鄯州、洮州和岷州的军队,先收复吐谷浑,然后在那里驻军,一方面抵御吐蕃入侵,另一方面练兵适应环境,待时机成熟一举歼灭吐蕃。”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充满了决心。
与此同时,太子的加急奏报也被送到骊山行宫。
骊山行宫,景色宜人,峰峦叠翠,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李世民正与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在亭中谈笑风生。这位老者正是孙思邈。亭外,潺潺的溪流声与鸟儿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一曲和谐乐章。
孙思邈刚编着完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双手恭敬地呈给李世民,说道:“陛下,臣历经艰辛,终成此书。还请陛下安排人帮忙刊印,让皇家收藏。其中可以普及的内容,也望能开放发行,惠及百姓。”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和对苍生的关怀,那是一位医者的仁心。
李世民接过书卷,轻轻翻阅片刻,脸上露出赞赏之色,赞不绝口:“孙道长您此作,乃医学之瑰宝,朕定当促成此事。”
正说着,加急奏报送达。李世民看完奏报,笑着递给边上的孙思邈,说道:“孙道长您瞧瞧。”
孙思邈接过来一看,也哈哈大笑起来,他的笑声爽朗而豁达:“陛下,这可真是巧了。”
李世民笑容可掬,打趣道:“孙道长您真是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孙思邈眼睛眯成一条缝,回道:“陛下洪福齐天,想必是上天也在助大唐解决此难题。”
玩笑之后,李世民切入主题,神色变得认真起来:“道长,您看看这军队的这个问题,可有解决之法?”
孙思邈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据我所知,吐蕃境内有一种神药名叫红景天,《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吐蕃人称其为‘高原人参’。古书《秘诀真宝》中亦认为红景天可以补元气、益智养心。所以吐蕃人身体强健,能在高原之上生存。只是如何能够得到这种药,恐怕只有江夏王李道宗能够帮忙了。”
孙思邈顿了顿,接着说道:“陛下,获取此药并非易事,需精心谋划。”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坚定:“孙道长您所言极是,此事朕自会与诸位大臣商议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