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金丹体系”这一套升级打怪的流程,十分符合国人的喜好。
可以保证每一分实力的进境。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金丹体系”可以隔绝掉更多的修士。
也能够让许多修士深切的认知自己的实力。
而不是弄出堂堂地师没有打过人师级妖魔这种离谱的情况。
恩,乱世嘛。
天灾**之下,动物、精灵无意中吞吃了白肉,就成了妖魔。
所以有妖魔是很正常的事情。
=
方默对于贾诩的安排,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挖人。
也就是说客。
贾诩对于这个安排十分高兴。
其实贾诩的喜好不多。
他不好色。
他好财。
当然,至于是不是自污,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说客这个职业相对比较安全。
而且还可以公费旅游。
“文和离开的时候,记得去找找华佗神医,他那边你应该有所收获。”方默笑着说道。
贾诩拱了拱手,表示明白。
等到贾诩来到华佗的所在,这才惊讶地发现,太平道对于医学的扶持力度是真的可怕。
贾诩也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
但他可以说,恐怕方默对于自己宅邸的安排,都没有医学院这边如此夸张。
不过让贾诩感到奇怪的是,华佗这边明明是富丽堂皇的医馆,反而门可罗雀。
甚至行人都绕着走。
反而隔壁一家普通草庐,竟然排队的人很多。
贾诩询问了一番之后,才终于明白了什么事。
和预想中的神医坐镇草庐悬壶济世不同。
在草庐的这边,反而是普通的医生。
而富丽堂皇的那边,反而才是华佗的所在地。
但是吧……
华佗那边的后院,是有着大体老师的。
恩,那些为人类医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大体老师们,简直堪称活菩萨。
但是那些为大体老师们进行各种实验的医生们……
就有些让人头皮发麻了。
你懂得,华佗虽然精通诸多学科,但要说最擅长的,那一定是外科。
张仲景好歹还收敛一些。
毕竟他主要钻研的是温热感冒和温寒感冒。
但是华佗那边……
那就老虎钳子辣椒水,就差满清十大酷刑来一遍了。
以至于整个太平道治下虽然偶有争执、也没有彻底杜绝小偷小摸。
但是杀人越货的,是一个都没有了。
因为凡是可以被判定为死刑的。
基本上都被医学院的这些医师们欢天喜地的拿去当大体老师用了。
以至于最近医师们都抱怨,大体老师不够用了。
这里是古代。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讲究的就是一个完整。
结果……
成了大体老师。
那种连宦官都不如的情况,实在是让人头皮发麻。
更让人无语的是,那些医师为了救治炮伤病人,然后也不知道怎么就得到了一份申请。
可以带着大体老师们前往炮场当炮靶。
很显然,从一开始,迫击炮的作用就不是精准杀伤,而是用来针对步兵杀伤……
换句话说,它的直接杀伤力其实并不是特别高。
但炮弹中包含了上百枚钢珠。
这些钢珠会在命中爆炸之后弹射出去……
这也是最近大体老师不够用了的根本原因。
贾诩不但没有任何不适,反而和华佗开始谈起了炮伤的特点和后续反应以及对应的副作用。
怪不得人家能够成为太尉。
这思维的确很厉害。
当然,贾诩也得到了一件“宝物”。
华佗亲手所书的《五禽戏》。
当然,不是第一原本。
第一原本早就被方默截胡了。
那是方默的,也没人会去抢。
不过就算不是第一原本,也的的确确是一部原本。
方默了解过,原本的书籍学习起来速度要比普通书籍快很多。
而且同样的情况下,修行难度差不多的书籍,原本书籍的修行难度很快。
普通书籍修行难度就很慢了。
这就是神韵。
书写者在书写时,将自身精气神凝聚在书籍之中,从而让人能够更好的理解到原作者的想法。
这也是为什么功夫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
前面几代还可以用原本学习。
可时间长了。
原本的神韵丧失,就变成了普通的拓写版。
想要依靠拓写版将原本的神韵还原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书籍在印刷之后,神韵就彻底没有了。
所以虽然太平道境内已经开始出现了拓写和活字印刷术,但大部分情况下,一些修行功法或者专业技术书,还是更喜欢用人工书写的方式。
不过速度就很慢了。
而且也十分耗损精力。
《五禽戏》作为华佗浸淫了一辈子的修行功法,更是玄门五术中“导引”之术的修行方法之一。
价值自然不菲。
尤其还是华佗亲书。
其他的都在其次。
关键是这本书它可以延寿!
谁不想活得久一些呢?
可惜贾诩也尝试过。
他既不能入道修行,也没有对应心态。
根本无法修行道门神通。
所以这本《五禽戏》对于贾诩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就让贾诩对于方默的好感度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
原本还想着跑路的心思,也在不知不觉间消散了。
正是因为贾诩自身没有道德底线。
他才会选择和有道德底线的人做朋友。
恩,但不是做主公。
贾诩虽然喜欢和有道德底线的人做朋友,但做主公就另说了。
只有方默这种外表道貌岸然,内里坏得流脓的人,才配成为他的主公。
这是因为贾诩从小就深知一点。
慈不掌兵。
一个仁慈的人,是不适合执掌军队的。
自然也就没有逐鹿天下的资格。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特质。
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当机立断!
甚至不惜舍弃一切代价完成诉求!
否则贾诩不会选择曹操作为主公。
虽然一开始的时候,那些原本忠诚大汉的朝臣们还可以装聋作哑的当做无事发生。
还可以嘴上说着曹操乃是丞相,是大汉丞相,所以自然听他的。
可当曹操逼死荀彧之后,谁都看得出来,曹操的狼子野心了。
也正是从那之后,贾诩就彻底神隐了。
直接就摸鱼摆烂了。
甚至很多时候就算面对问询,也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那种十分邪恶的招数。
是贾诩不知道这样做不可能被采纳么?
他当然知道!
甚至他还故意唱反调。
因为曹操那个时候,本来就已经有了一些唯吾独尊的想法了。
所以就算贡献出了真的计谋,不但不是一件好事。
反而还很容易遭到曹操的猜忌。
没办法,杨修就是典型的例子。
虽然杨修这人太傻叉。
但杨修之死,也让贾诩彻底看透了曹操。
所以直接摆烂了。
直接挑了一个“正常”谋士会提供的建议。
但这个“正常”,显然不包括曹操。
所以才有了后来曹操的诸多失败。
从那之后,贾诩就直接摆烂了。
不摆烂不行。
曹操那人本来就不是一个容人之人。
前期还装一装。
后期直接开砍。
荆州的那些降臣结局怎么样了?
基本上都被他砍光了。
也就是因为那一盒酥没有送错。
否则真的要是送到贾诩面前。
曹操最好祈祷,他有第二个愿意为他挡灾的儿子、侍卫和宝马。
而方默呢?
虽然方默神神秘秘的,但其实并不难猜。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贾诩才越发肯定一点。
自家这位主公,是有宏图大业的抱负的。
而且关键是他可以容人!
贾诩之前虽然没有什么展露出来的才能,但是他一介降臣,换成别的君主,不说怀疑一波,最少也要试探一番。
可方默呢?
就好像和他很熟悉一样。
两人甚至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当然,方默是正向,他是负向。
不过……
大奸似忠,大忠似奸。
到底两人谁是忠,谁是奸,还真的不好说。
但有一点。
方默喜欢阳谋。
没有任何人喜欢阴谋诡计。
哪怕他是贾诩。
如果不是为了保命,贾诩不会献上任何计策。
而喜欢阳谋的方默,就让贾诩感到惊喜。
一切都明着来,不会因为什么疑神疑鬼的就开始砍人。
也不会因为猜忌而疑神疑鬼。
更不会去打探一些贾诩不想说的事情。
总之,在贾诩眼里,方默是一位十分不错的好老板。
不画饼!
因为本来资源就很多。
别的地方都是僧多粥少。
结果到了方默这里,是粥多僧少。
多到根本吃不完。
而且关键是方默已经打造了一个堪比神都一样巨大的基本盘。
就等着灭掉十八路诸侯之后,席卷天下来着。
一旦被方默统一治下四洲,到时候刘汉就要变成方汉了!
百姓民心可用,唯一的问题就是治下的那些门阀世家。
但方默的观点却让卑鄙如贾诩,也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当时方默只说了一句话。
“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这句话既没有慷慨激昂。
也没有什么杀气十足。
就是仿佛讨论街边的蔬菜几文钱一样。
可这句话却要比任何一句话都要杀气十足!
换句话说。
愿意跪下来当狗的,可以留。
不愿意的,直接杀!
方默疯了么?
但在粗略了解了一番黄巾军的实力之后,贾诩实在不知道那些门阀世家们到底要如何才能够抵抗得住这种绝世杀星。
因为方默原本的打算很简单。
就问你一句当不当狗。
不当就死。
贾诩心中万幸。
他贾家本来就人丁单薄,并不算什么家族。
就在他投降的第二天,他的家人就被送到了府上。
当时贾诩沉默了片刻之后,就彻底掐掉了一切不该有的想法。
凉州距离此地何止千里?
结果一日即达。
原本还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妻儿、父母了。
结果没想到第二天就被送到府上了。
如此神奇的一幕,足以让任何了解实情的人都头皮发麻。
当然,方默这一次付出的代价也十分高昂。
上门请动张角亲自去了一趟贾诩的老家,将他一家老小都纳入“袖里乾坤”之中,又化作一道电光这才一日到达。
在每个月将近3000万香火的燃烧下,张角直接修炼出了顶级道家神通“袖里乾坤”。
这门道家神通,并没有什么杀伤力。
可一旦入了其中,就会被封禁一切法力、气血,直接成为普通人。
当然,这门法术还有着另外一个作用。
那就是抓人。
当初师徒四人被镇元子连马带行李一袍袖抓走。
如今张角带走贾诩家人,自然也就是一袍袖的事情。
当然,这只是贾诩的直系亲人。
那些仆从或者旁支,就看他们愿不愿意横跨千里来太平道了。
不过大概率是不可能的。
但那就是各人造化了。
解决了贾诩的后顾之忧之后。
贾诩自然也要开始干活了。
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颍川荀家。
“荀彧有王佐之才,荀攸也不饶多让……”贾诩说着这句话的时候,嘴角微微有些轻撇。
方默自然知道是文人相轻,笑着打趣道:“文和既然如此称赞,那自然是尽早请来的好。”
贾诩点了点头,开始献计。
听完贾诩的计谋之后,方默不得不称赞的是,贾诩还真的不愧是是汉末三大毒士之一。
不过方默却并没有拒绝。
荀彧这种忠诚大汉朝廷的忠臣,想要用常规办法纳为己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对于方默来说,不让荀彧、荀攸等荀家人为曹操所用,才是真正的关键!
没办法,颍川荀家在门阀士族之中的名望太大。
一旦曹操得到荀彧,那就是如虎添翼。
方默是不可能让曹操起来的。
他之所以放董卓回去,就是为了搅乱大汉朝政的。
可如果被曹操借助颍川荀家的影响力彻底站稳脚跟。
他还怎么将大汉取而代之?
所以能不能获得荀彧不重要。
将颍川荀家连根拔起,才是关键!
一个家族重要的,永远是人。
贾诩的计策虽然简单,但却十分有效。
颍川荀氏。
荀子之后。
荀彧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
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
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
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称之为王佐之才。
而事实证明,荀彧的确拥有王佐之才。
南阳人阴修为颍川太守时,荀彧在郡里担任主簿。
此时,公元185年,荀彧年仅23岁。
距离荀彧被举孝廉,还有四年。
同样距离汉灵帝驾崩,还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