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洪荒佛门二教主 > 17.商鞅法家

洪荒佛门二教主 17.商鞅法家

作者:汉青明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4-23 01:44: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孔子开辟春秋阁,做了一方教主,只是底蕴不如其余大教雄厚,但是其冉冉而升的态势却是无人可及。 不久,儒门弟子曾子亦是羽化成仙,此人作《大学》与《孝经》,被儒门学子尊称为‘宗圣’。

儒门大兴之象初显,洪荒各处仙佛都被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浩大气势惊动,天庭之主昊天玉帝心痒难耐,于是起了一番企图心。

洪荒地仙界天下进入战国动-荡时期,龙脉逸散,人心不聚,宫室倾颓,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生灵涂-炭,万民皆苦。

人间动乱,气数无常,诸天大神心头产生了借机阐释道法,宣扬道统之意向,纷纷化身下凡,阐述一番。

诸子百家纷纷走入世人面前,积极入世,企图拯救天下苍生,恢复秩序,人间各种学派充斥,各行其道。

孔子创立的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民生困苦,道家认为人们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以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终希望回复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日后儒家学派贯穿中国整个封建史,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

当时另一个大贤墨子代表的墨家提出“尚贤”、“兼爱”和“非攻”,扶危救困,为弱小诸侯所喜,为大国所厌,奔走劳累,而不得一国青睐。

当时只有这两种学说影响极大,被称之为【显学】,就是儒家和墨家。 其余学说要么承载于一二人,要么受众面极小,难成气候。

儒家乃是孔子所创,遵循周礼,可谓是周朝延续。墨家到处干涉争斗,却没有看到如果天下不一统,这种动-荡不会终结。玉帝欲要在错综复杂的人间气运争霸中独占鳌头,势必要自创独领风骚。

凌霄殿上,昊天上帝心中起了异心,就再也按捺不住,对金母道:“如今人间界龙脉不稳,西周气运将竭,天下将再出人皇。虽然人皇为太清圣人把持,我们无能为力,不过此时人间学派纷纷崛起,大有‘百家争鸣’之势。前番太清圣人化为老聃李耳,入世修行,传下《道德经》三千言,开辟楼观道一脉。

后有大贤孔仲尼出世,首创私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成就一方教主,乃是儒门领袖,气运之前,亘古未见。不如本座派一化身下凡入世化贤,著书立说,闻名于丹青,留迹于史册,当可获一番功德!”

金母蛾眉飞扬、凤袍华丽、身姿绰约,闻言一挑眉道:“陛下所言不差,下界传道,窥伺大道之玄机,求永生之秘法,此等好事,陛下不应放过才对!”

吐气如兰,却又不失威严风度。

昊天深吸一口气,如痴如醉,心生涟漪,只是定力极高,笑道:“哈哈,本座身为天庭正主,不忍地界万民受苦,早日安定天下,乃是黎民百姓之万福,所以本座当顺水推舟,完成此无量功德!”

不久,天界降落一道流光,降落地界。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先有老子开创道家一派,后有孔子开创儒家一派,百家争鸣。同时,法家也出现,先是出现李锂,开辟法家一脉。而后申不害、慎到各自在韩国、齐国推销学说,让两国走向富强。

且说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为首,主张在政治与治国方术之中,“势”,即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为首,强调“术”,政治权术。一派以商鞅为首,强调“法”,法律与规章制度。

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术”;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

申不害在韩国昭侯支持下实行以“术”为主的法制,经过15年改革,加强了君主集权,使韩国“国治兵强”,政治局面比较稳定,国力也有所增强。

但实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另一个后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术”取决于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较正确,有能力,国家就会比较兴旺;相反,国家就会陷入混乱,老百姓就会遭殃。

正因为申不害与韩昭侯用“术”有余,定法不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韩国的问题,韩昭侯一死,韩国很快又衰落了。慎到则在齐国稷下学宫坐了大夫,虽然讲学多年,却是未能主政一方。

在这一时期,同样出现一位大才,就是商鞅,继承法家道统,充当急先锋,西入秦国,一展所能,使得弱秦逐渐强大起来,有了争霸天下的实力。

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当为少昊氏之后,周孝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

西周王朝周幽王之子宜臼敌通犬戎,犬戎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犬戎大军盘踞于镐京,王子宜臼召集诸侯勤王,秦襄公与卫武公、晋文侯、郑武公共襄义举,驱犬戎,保社稷。

宜臼即位为周平王,平王慑于犬戎之威,决意东迁洛邑以避其锋,秦襄公为周王室开路,护卫周王至新都。

平王因秦襄公之功,始封秦为诸侯,并许之“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当时周平王所谓的封地,实际上被犬戎占据,平王许诺:只要秦国把犬戎驱逐出去,所得的土地就是秦国的领土。

尽管开的是空头支票,但是毕竟取得了来自周朝王室赐予的合法名义,仅仅20年后,秦襄公以及他的儿子秦文公就让这个支票兑现了。

随后五代国君励精图治,驱逐犬戎,开辟疆土,到秦德公时,初步国力达到诸侯国的水平,成为西方新型强国。

但是西地贫瘠,经济薄弱,秦国一直国力远低于其余强国。秦穆公之时,周旋各大国之间,为秦国发展壮大争取了有力时机。

随后几任国君碌碌无为,到秦孝公时,甚至到了要灭国的危亡局面,于是发出‘求贤令’,就在这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入秦。魏国人卫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术,孝公甚喜,力排众议,以卫鞅为大良造,实施变法。

卫鞅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主义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产,出现了“家给人足”的繁荣景象,全国百姓以私下斗殴为耻,以为国家立下战功为荣,国家战斗力不断增强。富国强兵的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傲视于西方。

“哈哈,很好,当浮一大白!”

凌霄殿,金钉攒玉,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

上面有个紫巍巍,明幌幌,圆丢丢,亮灼灼,大金葫芦顶;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正中间,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迭迭太乙丹;玛瑙瓶中,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

昊天玉帝一人位列宝座之上,昊天玉帝看着昊天镜中不断壮大的秦国气运,心情大爽,哈哈大笑,顶上庆云间有一人坐在莲花上,此人眉目刚毅,头顶文字悬浮,却是阐述帝王之术,霸气十足,一头神龙横冲直撞,将周围无量金花、无量青莲给击碎,化为千道清气,万道瑞彩。

“来,臣妾敬陛下一杯!”

西王母美目之中波光流转,端起一杯玉液,纤纤玉手递送到昊天面前。

昊天一愣,以前西王母可是从未用过【臣妾】这二字,一向对自己不冷不热,从未如此热络,甚至几分爱慕。

“哈哈,多谢娘娘!”

玉帝雄心大发,豪气地接过,一仰而尽。

“商鞅在秦国变法,秦国国势大涨,日后统一天下,到时天庭气运大增,你我大道可期!”说着,昊天眼中异彩连连,满是希冀。

即便贵如玉帝之流,也是难逃天地生死之灾祸,不得永生,不大彻大悟,终究有重归尘土的一日。

“你我追随道祖多年,日日听讲无上大道,可惜步入准圣多年,却是终究不能窥伺圣人之境半分,这最后一步难啊!”

西王母满脸落寞,即便坐拥天下又如何,岁月无情,带走了凡人的青春,也带走了仙佛几乎不竭的寿命。

“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天下气运,靠功德证道,否则斩三尸之路遥遥无期啊!”

玉帝头顶龙气翻滚,九千九百九十九条天龙狰狞咆哮,穿梭云海间,尽显大帝之威严和风采。功德之气浓郁,但是与圣人一比,简直是萤火比于皓月,不值得一提。

“陛下圣明,只是秦国毕竟根基薄弱,还未成大兴之势,还需陛下助一臂之力啊!”

王母头顶鸾凤和鸣,云气滚滚,浩大云光悬挂于脑后,太阴之气凝结成一株蟠桃宝树,枝干青翠,蟠桃粉嫩,果香醉人。

“不错,本座自当助其一臂之力!”玉帝长袖一摆,瞬间洪荒星辰变动,头顶出现一片星空,紫薇帝星明亮如日月,惶惶卓然。 股股帝王紫气飞腾,帝皇之气萦绕,这是主宰人皇之气的紫薇皇气。

昊天头顶巨龙咆哮,九千九百九十九条神龙围拱这一方巨镜出来,七彩毫光闪耀,霞光万道,照亮天庭亿万里云海,一道晶莹光柱射出,洞穿云海,照到人间界,一道紫薇皇气飞入六色转轮中的人间道,进入人间,加持在秦国国运上。

只见盘旋在雍城秦国王宫上方的金龙吞噬了那缕精芒之后,鳞片越发细密,又涨大了一圈,龙须长长,纤毫毕现,龙气浓郁,国运昌盛。

西王母手中拿着一杆旗幡,云纹朵朵,氤氲遍布,异香袭袭,正抖动着,遮掩了凌霄殿。

王母娘娘望了一眼下界秦国上空的金龙,小心翼翼道:“虽说秦国日后统一天下,我天庭气运大涨,只是秦国杀伐过重,以‘力’定天下,恐遭天怒人怨啊,届时不免连累到我天庭,反而不没!”

耳畔传来西王母如同珠玉的和缓规劝,玉帝看着人间界笼罩在秦国上空的阵阵杀气,眉宇微皱。

昊天雄心壮志,满怀喜悦地看了一眼昊天宝镜,看着下界杀气腾腾的秦国,心中既是高兴又是怕秦国杀伐过重,连累自己,百感交集。

“爱卿所言甚是,天下气运虽能帮我等证道,却是大因果之纠缠,你我日后不得轻松,须得劳心劳力!” 昊天面色阴沉,心中却是苦涩。不过修行道上千艰万苦,容不得半点畏缩,只有迎难而上,才能成就那万劫不坏的圣人果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