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天三十三极乐天中,檀香袭袭,梵音袅袅,一片净土。云海之间,光明浩大,浮屠宝塔若隐若现,至妙瑞气滚滚垂落,如同霓虹贯天,让人欣羡不已。
七宝林中,古木扶疏;七宝装饰,莲花万朵;每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
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每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每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
接引准提两位圣人,以其为莲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珍珠网,以为校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每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
每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每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每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珍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照耀诸天。
准提和接引两位圣人相视而笑。两位尊者雄才大略,筹谋数十个示会,硬生生地日瘦西陲之地的旁门发展壮大,洪荒为之侧目,饶是接引准提为混元无极圣人,万事不萦于心,如今也为之激动不己了。
“天道酬勤,我们辛苦了这么多年,现在我佛教终于要大兴了!”
接引佛祖宝相庄严,浑身流光转动,宛若月华罩身,潺潺而动,眉心白毫宛转,绽放千百色光明,照耀十方无量净土,震慑亿万兆邪魔外道,普济苍生,大慈大悲,大德大智,阿弥陀佛!
七宝林中,妙树栽植,树高八千由旬,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
每一片华叶,作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玛瑙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妙真珠网,弥覆树上,一一树上,有七重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宫。
此诸宝树,行行相当,叶叶相次。于众叶间,生诸妙华,叶上自然有七宝果,一一树叶,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其叶千色,有百种画,如天璎珞,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如旋火轮,宛转叶间,涌生诸果,如帝释瓶。
有大光明,化成幢幡无量宝盖,在这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其中显现。
如此庄严佛国净土之中,处处透露着无边祥和之气,大慈大悲、大智大勇精髓气息萦绕,缓缓流转,人人固寿,长生不老,有无量寿、无量福、无量净、无量光。
“师兄,如今唯有我佛门一枝独秀,呈现大兴之势,不若趁此良机,弘扬佛法,大昌佛门!”
准提圣人端坐七宝树叶凝结的莲台,绽放七色光华,面容清癯,沧桑眼神之中透露着无边智慧,洞察一切,在其眼前,万物无所遁形。
显然这位佛门二教主亦是满心欢喜,乐不可支,脑后虹光圆环缭绕,照耀大千世界,无边众生敬仰,纷纷皈依,赞叹诸佛无量慈悲、无量威德。
极乐天内,有八池水;每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为十四支。一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
每一座水池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每一朵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其中有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
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密,另有赞叹诸佛相好者。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在这无边妙谛仙音中,接引观照净土,慧光照耀,宛若苍穹神日圆月,一向疾苦的面上露出一丝笑容,喜道:“善哉,善哉,师弟所言甚是!道门昔日气运正隆之际,咄咄逼人,如今日渐式微,也怪不得我等乘势而起,度化众生!”
极乐世界,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准提智珠在握,从容不迫言道:“封神过后,我沙门虽然天机显示大兴之势未改,但是谋事在人啊,我等还是得一番谋划。”
接引闻言,亦是皱眉,而后言道:“虽说在南瞻部州有观自在菩萨坐镇,普度终生,佛法日昌,但是依旧传道过于缓慢。佛门教义未曾深入人心,让人甚为不安啊。”
准提手中七宝妙树一刷,切入主题道:
“师兄,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如今,东胜神州为道门所牢牢所控制,只拜三清,不闻梵音;西牛贺洲,除却五庄观周围,其余都是梵音檀唱,户户焚香,家家悬彩,诵经祈福,行善普度;北俱芦洲,毒瘴横行,人烟稀少,乃是有名的放逐之地,难有作为;唯有南瞻部洲地大物博,却是信仰混乱,妖魔鬼怪横行,正是教化良地。
我佛门一向以普度众生为己任,此乃大教之根本,不敢有违,所以我佛门欲要传经东土,解众生之苦,不知师兄以为如何?”
接引面上一时动容,而后收敛神情,道:“众生疾苦,我佛门以慈悲立门,自当救济苍生,不忍其沉沦苦海。既然南瞻部洲妖魔鬼怪横行,造下无边杀戮,还需用我佛法渡化,也是天地间一桩功德,善哉,善哉!”
准提圣人之尊,历尽万劫而不坏,早已身与道合,一举一动无不上体天心,下恤万灵,奉天承运,诸般事务不能移其志,此时也按捺不住,眉开眼笑道:“师兄此言大善!道门贵清虚,不参合俗事,哪有我佛门之慈悲仁爱,正该我佛门广开方便之门,为苍生造福!”
接引智慧第一,慧光千万重,影影绰绰,辐射诸天万古,让人望尘莫及,思付片刻,道:“如果佛门直接东进南赡部洲者,必会引起道门的直接介入,反倒不美。不如让南赡部洲者的某一国君王派取经人到须弥山来取经,这样我佛法东进便顺理成章进入南赡部洲,大兴佛法。“
准提手中握着一杆非金非木、青黄相间的菩提树枝,西方七种奇珍镶嵌,万般琉璃光华照耀,大道神韵流转,散发着让人惊悸的恢弘气息,如渊似海,神威如狱,眼睛一亮,道:
“善哉,善哉,师兄此计大妙!”
“不过,此事关系重大,还须细细思量,确保万无一失,否则被道门看了笑话去。”接引握着五花拂尘,上面五朵虚花若隐若现,白、黑、赤、绿、黄各占一朵,五行之气喷涌,滚荡如潮。
准提闻言,脸上绽放笑容,如同春风拂面,让人感觉倍感温馨,言道:“师兄说的是,我们将各个方面都细细思量一番,觉得万无一失时,才好行事。”
接引闻言一顿,须臾,微开檀口道:”取经之路起点在南瞻部洲,终点则是在西牛贺州,最后之处为佛教灵山,期间妖怪恶魔异常之多,取经之路上多是穷山恶水,又有无数妖族盘踞,取经人看来必须是神通广大之辈。”
准提轻轻一笑道:“呵呵,取经人我已经想好了!”
不久,西方极乐世界飞落一道佛光,直落至灵山大雄宝殿内。
婆娑净土,无量妙境,灵山圣地,如来**,这日云淡风轻,风和日丽,凤凰和鸣,神龙盘旋,大雄宝殿上空瑞气千条,祥光万重,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燃灯佛端坐宝座上,遍撒辉光,照耀十方无量世界,荡涤邪恶,镇压妖魔。
突然,殿外飞来一道虹光,上面金辉四射,莲花虚影盘旋其外,异香氤氲,佛祖手一挥,飞出一道晶光,将飞虹卷落,烟霞散去,显露出一卷手谕。
佛祖睁开神眸,绽放金灯异彩,照亮乾坤,盯着手谕,看了一刻钟,而后辉光敛去,恢复了古井不波的神情。
婆娑净土,无量妙境,灵山圣地,如来**,这日云淡风轻,风和日丽,凤凰和鸣,神龙盘旋,大雄宝殿上空瑞气千条,祥光万重,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燃灯佛祖突然高宣一声佛号:“南无阿弥陀佛!”
话音刚落,大雄宝殿上落下一道流光,闪出一个和尚来,手握佛珠,眉清目秀,周身光明萦绕,面朝如来拜倒:“弟子金蝉子拜见我佛如来。”
佛祖叹道:“昔日,贫道入佛,你在菩提树上借我功德,化形成功。如今你入我门下,也是该了此因果。”
随后,世尊端坐九品莲台,宝相庄严,威德无比,威震诸天,法指一弹,一枚‘卍’型印记飞落金蝉子额头,金光熠熠,毫光绽放。
燃灯佛祖微开法口,盯着金蝉子:“如此,你当为本座门下第二弟子,名号就依你本名‘金蝉子’,你意下如何?”
诸佛菩萨不明所以,心中诧异:此人究竟何方神圣,居然可以越过世尊九大弟子,位置仅次于迦叶佛之下。
金蝉子明眸放光,对燃灯佛倒身下拜,右绕三遍,言道:“弟子愿意,拜见师尊,愿师尊早证混元劫不坏。”
燃灯佛祖大喜,言道:“善哉,善哉,你且平身。”
言出法随,天际垂落万千华彩,浩浩荡荡,形如飞瀑。如此这般,金蝉子就成为燃灯佛座下第二徒,仅次于摩诃迦叶,尊号‘金蝉子’。
就这样,金蝉子在灵山妙境修行,不时聆听世尊说法,如此过了百余年。
燃灯佛祖居于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功参造化,道行高深,威震三界,群魔畏惧,仙佛敬仰,主持佛门大教千百年,功德无量。
一日,佛祖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言道:“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盆中具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此盂兰盆会,如何?”
大众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
关于盂兰盆会的缘起,却是当初佛祖住舍卫国祇园精舍时,他的‘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以佛眼照见其亡母转生饿鬼道中,因没有吃的而瘦得皮包骨头。
目犍连为报母亲哺育之恩,心中难受极了。他便以钵盛饭给母亲送去。可是,母亲左手抓钵,右手抢饭,饭还没有吃进口,就化成了火炭。目犍连悲号涕泣,跑去求教佛祖,聆听妙法。
燃灯佛对目犍连言道:“你母亲罪孽深重,非你一己之力可为。尔之孝心诚然天地为之感动,但天神和地祗对此也束手无策。”
目犍连悲恸不已,哀求佛祖指点迷津。
佛祖不忍,言道:“尔欲救己母,须在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这天,以百味饮食、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等放置盆中,虔心供养十方大德僧众,如此众生感大德,虔诚赞颂,可消尔母之罪孽,解脱其苦厄。”
目犍连听后,即按佛祖所说的去办理。他的母亲果然脱离饿鬼之苦,往生天上,享受福乐。
目犍连大喜,对佛祖说:“弟子目前得以脱离了苦厄,其他众生也能如此吗?”
燃灯佛祖回答说:“善哉,善哉,无论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宰相大臣、三公百官、万民庶人,凡是行慈孝者,只要采取以上办法,都能使现在的父母无病无痛,亦无苦恼,长命百岁;使亡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边。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此法,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此后,目犍连与后辈弟子,皆欢喜奉行盂兰盆法,此盛会逐渐成为佛门宣扬其大德的最佳手段。
如今,如来开此盛会,诸佛菩萨欣喜无比,纷纷赞叹佛祖大慈大悲,度亡者,功德无量。
燃灯佛祖将宝盆中花果品物,着阿难捧定,着迦叶布散,大众感激,各献诗伸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