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别的原因,只因在场的官员都是男的。
一时间,朝堂再度乱成一锅粥。
文臣武将面色惨白,仿佛被女鬼吸走了阳气一般。
朱绫不屑冷哼:“未来我才是皇帝,我都不担心皇位后继无人,你们这么害怕做什么?咸吃萝卜淡操心!”
这通嘲讽,让在场的人安静了不少。
他们扯皇位继承,主要是为了打动朱元璋,利用他重视儿孙和香火传承这事儿,阻止朱绫未来实行男女平等政策。
谁知,朱绫一击爆杀。
是啊,她作为未来的皇帝都不担心血脉,其他人又操什么心?
这一套又一套下来,朱元璋就算再傻也能看得出,官员嘴上是为了皇家,实则是为了自己。
他怒哼一声:“这是咱的家事,轮不到你们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朱绫天生反骨,推行男女平等,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此刻看到天幕中的朱绫将梦想变成现实,朱元璋并不感到意外。
让他不能理解的是,为何朱绫推行这样的政策,辽东地区的男人为何不反抗,竟还非常支持?
这一点,实在让人想不通。
天幕持续滚动。
朱绫下达圣旨,全面推行男女平等。
刚开始,各地的确掀起了轩然大波,却没有多少人跳出来反对。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一步步贯彻执行,男女平等之风吹遍了神州大地。
男男女女齐声高呼:“女帝陛下英明!”
这一幕,看得两个世界的君臣集体懵逼,不明所以。
“怎么回事?”
“政策一推行,随便扑棱两下就没动静了?”
“不正常啊,男女平等影响的全体男性的利益,男权至上的社会,怎么可能不发生暴乱?”
“是啊,这太奇怪了,不应该啊?”
“在我看来,男女平等比土地国有化和商税改革影响大多了,按理说,反对力量应该更强大才是,怎么会……”
“未来女帝到底使了什么手段,我怎么看不懂呢?”
“……”
众人越讨论越迷糊,眼中有着太多太多的不解。
马皇后转过身来,望向朱绫:“绫儿,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怎么想不明白?”
殿内众人的目光,也随着马皇后话音落下,齐齐聚焦在朱绫身上。
朱绫神色复杂,道:“你们之所以想不明白,是因为社会身份太高了,所站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样,若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跳出传统框架,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所有的疑惑都将迎刃而解。”
马皇后眉头微皱:“跳出传统框架?”
“嗯!”
朱绫点了点头,双手负在身后,凝视着天幕中未来的自己,道:“角度的问题解释起来很复杂,这样吧,我说个故事来大家听,或许你们就能明白。”
众人闻言,顿时浑身一震,屏气凝神听着。
朱绫悠悠地道:“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有一个叫‘大漂亮’的国度,该国的西海岸风景优美,充满着阳光与海滩,所以成了该国的繁华富饶之地。然而,正是这样的宝地,却在某天出现了一场可怕的山火,烧毁了无数房屋建筑,当地官府面对火灾,却采取消极的态度去应对,导致火势彻底失控,所到之处,一片废墟。”
马皇后问:“然后呢?”
朱绫续道:“然后,官府就因为救灾不力,被全国人民骂惨了,之后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传得人尽皆知,周边各国无不笑话大漂亮国。”
马皇后鬓发上金累丝转如意珠步摇飒飒而动,恨恨道:“这样无能的官府,挨骂算什么,更应该撤职严办,该抓的抓,该判的判,不拿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回事,又有何脸面穿这身官服?”
朱绫道:“人人都在笑话大漂亮腐朽无能的官府部门,但翻阅大漂亮历年的灾情记录,人们却惊讶得发现,像这样的山火,之前发生了不下几十次,最严重的一场火灾,烧毁的房屋、波及的范围,严重程度竟是这次山火的十倍以上,那么问题来了,这次山火闹得那么大,之前比这次严重十倍,为何没有半点动静?”
说到此处,她目光扫视一圈:“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众人眉头紧皱,一脸的茫然。
朱绫笑得无比讽刺:“那是因为,这一次被山火烧毁的是富人和权贵的房子,权贵和富人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和无数人脉关系,所以灾难一出,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发声,灾情就弄得人尽皆知,而之前那次严重十倍的山火,遭灾的都是底层的穷苦人民,没权没势,想发声都没地儿发,自然没多少人知道。”
马皇后听到这里,也有些明白过来了:“绫儿,你的意思是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被少数人的声音给蒙蔽了?”
朱绫重重点头:“没错,因为身份不同,阶级不一样,皇帝往往只能听到少数人发声,而这些有能力出声的少数人,不是权贵就是巨贾,却听不到底层沉默的大多数,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信息传递偏差,将沉默的大多数就被忽略了,少数人说的话就成了社会所谓的主流。”
她这话一出,原先沸腾的宫殿,瞬间安静如鸡。
一众官员脸色剧变,眼神闪烁不定,显然是被朱绫戳到软肋了。
朱元璋陷入沉思,脸色逐渐阴沉起来。
朱绫又道:“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站在哪个山头唱哪个歌,身为上层者,往往很难理解底层的痛苦,在场的诸位大臣之所以反对男女平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男性,更因为他们有这个资本、有这个财富左拥右抱、三妻四妾、尽享齐人之福,作为少数人,他们的利益与底层不一致,说出来的话更不能代表底层百姓。”
马皇后轻叹了一口气:“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上层男性三妻四妾很容易,底层男子想正经娶个老婆却十分困难,资源严重不均衡,所以他们也是你未来政策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