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财富分化特别严重,穷者恒穷,富者愈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赚底层穷苦百姓的钱有什么意思。
要收割,自然是割那些有钱有势的权贵士绅和大地主、大商人。
玻璃本就是贵重之物。
经过现代技术加持的无色玻璃,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奢侈品运作。
前世那些奢侈品公司是怎么坑人的,她完全可以照葫芦画瓢来搞。
很快,江南最繁华的扬州城就出现了一家名叫‘爱龙仕’的商店。
最初,扬州城里的人对这家店没什么在意的。
这里经济发达,开店的多了去了,多一家不算多,少一家也不算少。
可随着围挡撤掉,店面完全暴露出来,路过的人都被眼前看到的场景惊呆了。
只见几千平米的三层店面的窗户,镶嵌了一块又一块大玻璃。
透明的玻璃,让光线没有任何阻挡地照了进来,使得整座装修豪华的店面金碧辉煌得宛如皇宫一般。
同一时间,全城人的目光,都被爱龙仕给吸引了过去。
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无数人啧啧称奇,大开眼界。
“爱龙仕,这家店好气派。”
“这、这……居然拿如此珍贵的玻璃填窗,暴殄天物,真是暴殄天物啊!”
“这家店的老板究竟是什么来历,竟如此大手笔。”
“原来这玻璃还有如此妙用,这一块块嵌在窗户上,看着是奢侈了些,却意外的合适,用这玩意糊窗,可比纸和纱强多了。”
“我的天,这就跟做梦一样,晶莹剔透,如梦似幻,东海里的水晶宫,怕也不过如此吧。”
“原以为皇家和贵族用琉璃瓦来装饰屋顶就已经够奢侈了,没想到玻璃也能拿来搞装修。”
“冬天寒风肆虐,为了保暖,少不得要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没有光线透进来,就算点再多的蜡烛,看着也是阴森森的,哪像玻璃的窗子,这家店的老板能用如此巧思,真是个妙人呢。”
“是啊,是啊,要是家里的纱窗和纸窗能换成玻璃的,傍晚在窗边泡一壶热茶,静坐欣赏外头的雪景,当真是人生乐事。”
“……”
围观人群一边感叹爱龙仕的壕无人性,一边意识到玻璃窗的妙用。
幕后老板如此大手笔,这也让众人更加好奇,这店里究竟卖的是什么东西。
天幕外,朱绫看到‘爱龙仕’这三个字,立马就想到未来自己的套路。
爱龙仕,其实就是古代版的爱马仕。
只不过是将马换成了龙而已。
爱马仕可谓是现代商业饥饿营销的祖师爷。
要忽悠顾客的耍猴套路,某米公司尚不及十中之一。
想要买这个牌子的包包,肯定是要配货的,
更恶心的是,这货当了那啥,还要立那啥牌坊。
明摆着要配货,公司官方却打死也不承认,只说公司出于品牌形象的要求,只想把自己精心制作出来的包包,卖给更加认可我们公司理念的人。
什么叫认可公司理念?
你身上穿的大衣、鞋子、帽子、丝巾、耳环等,全部都是爱马仕家的
如果结了婚,你的老公,从上到下的衣服、配饰,也全都是爱马仕的。
此外,家里还有三千块一根的苍蝇拍、一万块一个的纸巾盒,五万多的红配绿死亡配色垃圾桶,八万的绒线球、十几万的狗窝、自行车、手工麻将……
将这些配一遍,你就是这个牌子认可的客户。
所以,才有人说爱马仕不坑穷人,只拿有钱人当冤大头反复收割。
当然,有钱人之所以是有钱人,在于他们比旁人更精明,爱马仕能收割他们,原因有两个。
其一,奢侈品对于穷人来说是奢侈品,但对于顶层权贵来说,却是再正常不过的日用品,买起来根本不心疼。
其二,爱马仕的营销套路,让穷人高攀不起的同时,也自动帮富人们画好了圈层。
富人们自以为高高在上,看不起底层,他们就喜欢买穷人消费不起的东西,来彰显自己的逼格。
要是某件奢侈品变得人人都买得起,就会被富人们毫不留情给抛弃掉。
在这种扭曲心态之下,富人权贵巴不得爱马仕配货套路越来越多,定价越来越高,只有顶层那一小撮人买得起,那才最好呢。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配货制度恶心归恶心,但用来在古代收割这群权贵,倒是再好不过。
爱马仕将自家的三大金刚‘BKC’当成了拳头产品,凡是想购买到这三款包包的,全都得乖乖配货。
如今换成朱绫开的爱龙仕,用来镶嵌窗户的玻璃,就成了配货的主力产品。
装修如此豪奢的店铺,自然不能让人随便进入。
想进去里头看货买东西,先注册一下会员,会员注册费一千两银子。
古代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是很惊人的。
二十两银子够刘姥姥全家生活一年的。
很多工人辛苦打工一个月,都不见得能挣来一两银子。
店员这话一出,围观群人倒吸一口凉气。
“东西还没买就要先交钱进店,这不说坑人吗?”
“注册费一千两,你怎么不去抢啊?”
“见过黑的,没见过这么黑的。”
“……”
无数人纷纷出声指责。
掌柜却表现得很平静,似乎已经料到了。
爱龙仕主打的就是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
要是随便能人进来,还怎么收割富人?
一千两银子看着很多,但对于富人来说,还真不是个事儿。
富人们就是喜欢这种穷人进不了的地方。
特别是扬州这个地区,盐商扎堆,一个个富得流油,一千两银子连根毛都算不上。
几个富商让下人交钱注册会员,领了代表会员身份的玉牌,顺利进入走了进去。
一进店中,富商就被里头充满现代化豪奢气息的装修给震撼到了。
其中一个穿着四大名锦之首云锦的盐商钱老爷,指了指店内的诸多玻璃制品,如玻璃碗、玻璃杯,问道:“这些东西怎么个卖法?”